|
從孩提開始,我就仰望天空,羨慕飛鳥,當然也想擁有一只飛鳥。小鳥那跳躍飛翔靈活自如給以自由的想象,悅耳的聲音和鮮艷奪目的羽毛都無不給人許多誘惑。 那時,麻雀特別多,門前常可看到成群麻雀。我們常常用竹制飯罩做誘捕器,飯罩一端用一根竹筷立起,在筷子中央扎根繩子,然后在罩下放上大米作誘餌。一切準備完畢,我們躲在遠處,手拉繩子,眼觀飯罩周圍。一旦麻雀進入罩內,拉起繩子,麻雀就難逃被抓命運。這樣的誘捕,更象一場場游戲,其樂無窮。 如果你要獲得一只小鳥也不太困難,處處是荒地,荒地就鳥的營生地,特別在舊屋危墻壁之上留下洞穴,各種鳥就在洞里做窩。只要用一把梯子,隨便一搗就能抓到小鳥和鳥蛋。 更為常見的是,日麗風和,無數(shù)的小鳥在草坪上覓食、追逐、爭斗、游玩、享受,好一派人與鳥類和諧共處景象。記得有一次,在家門前大樹上啪啪地掉下一只小八哥,它在地上飛走,但未能往天上飛去。我一把抓住它,但聽得撕心裂肺的一陣大叫,見一只大八哥猛地朝我飛來,將要到我跟前又迅速折回。看著它那焦急神態(tài),我有點不忍心,就將小八哥往上空一拋,讓它飛回母親的懷抱。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逐漸懂得,麻雀吃稻谷,是害鳥,更知道麻雀可補充人體蛋白質,可做美味。一個高尚捕殺理由,激勵我們去捕殺。 捕鳥最高效的要數(shù)獵槍,槍管內倒入一把鐵沙,打出去殺死鳥一大片,而汽槍只能一次打下一只鳥。但作為玩偶級的我們,只能用彈弓。 彈弓自古就有,是一種游戲工具,它的原理與弓箭的相同,都是利用彈射力來進行發(fā)射,只是彈弓用的是彈丸,而弓箭用的是箭。 那時,彈弓都是自制的,一般用樹木的枝椏制作,呈“丫”字形,選那種叉正的,呈等腰三角形的。砍的時候注意多留出點量,免得砍廢了,把砍來的樹叉把皮撥了,自然晾干,不要曬,因為暴曬會曬裂的.把型整好,一個木頭彈弓架就弄好了。然后,兩頭系上皮筋,一般都用自行車內胎,4根或6根,每根截成同樣長度的兩段,再在皮筋另一端系上一包裹彈丸的皮塊。 彈弓雖小,也非雕蟲小技,練得一流射術并不容易。彈弓多用石頭子,可以打15-20米的目標,威力不小。 抗戰(zhàn)神劇常可看到,用它打擊小日本的武器。 現(xiàn)在,人們把麻雀歸入益鳥,彈弓又有一定危險性,不容許小孩玩彈弓了。但有中華彈弓競技協(xié)會,將彈弓的比賽作為競技活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