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的小伙伴們,只知道水是從自來水管里流出來的,怎么用一點水也那么費勁,要小孩子去挑,大人們都去那了,不可想象吧! 是的,那時中小城市還無自來水。家家戶戶都備有一只大水缸,每天從河江里或水井里去打水,挑回家倒在水缸里備用。像我們一家子,每天得挑3-5擔,這個任務當然是小大孩子的,大人們忙于工作,那有時間管這個。 直到現(xiàn)在,有時當我打開自來水籠頭,還會不自覺地想起那些挑水的日子,會趕快擰緊龍頭----每滴水來之不易,要節(jié)約用水唷!每當天寒地凍時,更會觸動我那刻骨銘心的記憶。 憶稀中,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是挑水。一年360天,不論寒冬臘月還是酷暑,挑水是必修課,而且必須在上學前完成。今天想想,這事似乎是件不能完成的任務。想想二只水桶足夠大的,明顯與年齡不相符,挑在肩上有時不免蹣跚。就這樣要步行十幾分鐘,去河江挑水,到江邊還要赤腳下水打水。天氣熱時不成什么大問題,可到冬天,真的是考意志時刻。似乎那時冬天特別冷,江河冰凍是常態(tài),河邊石板上有一層薄冰,滑滑的,一不小心就會跌倒在地,這時你還必須破冰入河。二只腳赤腳下水后,凍得紅紅的,似無感覺了,但挑上水桶不久就暖和了,整體感受挑水還是一樁美差呢!幾趟來回挑水真的已經(jīng)全身發(fā)熱了。也許經(jīng)過這樣煅煉,我至今似乎特別耐寒,不是嗎? 上世紀七十年代天氣比現(xiàn)在冷多了,塘河經(jīng)常冰凍,有時達到人可在上面行走的程度。記得有一次冰得厲害,大河江、塘里全部凍住,有一小孩在塘面上玩溜冰,但塘面中間冰較薄,破裂跌入水中,當救起來后已經(jīng)死亡。與現(xiàn)在相比那時氣候雖然冷,但沒有凍得快不行的感覺。只是那支鼻涕總是一直流淌,鼻涕滴成長長一條,遠端卻被凍住成冰棍兒。是的,身上穿的只一件毛線背心外加老棉襖,能不流鼻涕嗎? 與冬天相比,夏天挑水可享受多了。夏天主要是傍晚挑井水,因為方圓二公里只有一口井,大家必須排隊打水,有時得排一個多小時才能輪到你。為了能多打點井水,我們3-4點鐘先去打幾桶水,然后去河江游泳。記憶中打井水也算美事,在排隊等待正是聽故事會時,什么孫悟空72般變化,唐僧九九八十一難都是從那里聽來的。 在那個時代,井水可是夏日防暑降溫的必需品。由于住房條件差,曬了一天烈日,地面熾熱,家里桌子凳子也發(fā)燙,房子內(nèi)簡直是個大蒸籠。井水成了非常有效的廉價消暑品,用它潑在地上,擦在桌椅板凳上,或喝上幾口,多么舒暢!偶爾,父親買只西瓜,用井水浸泡更是涼爽之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