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智滅魏霸
[ ]
司馬光對智伯瑤家族的覆滅,發(fā)出了如下的感嘆: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qiáng)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云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jiān);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qiáng)。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shù),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挾才以為善者,善無不至矣;挾才以為惡者,惡亦無不至矣。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嚴(yán),而才者人之所愛。愛者易親,嚴(yán)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遺于德。自古昔以來,國之亂臣,家之?dāng)∽?,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顛覆者多矣,豈特智伯哉!故為國為家者,茍能審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資治通鑒》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司馬光說:智伯瑤的滅亡,在于才勝過德。才與德是不同的事,而俗人往往分不清,他們把才德統(tǒng)一說成是賢明,以此渾濁的眼光是其之所以失去人才的原因。所謂才,是指聰明、敏銳、堅(jiān)毅、果敢;所謂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輔助;德,是才的統(tǒng)帥。云夢(今湖北省云夢縣一帶)的竹子天下人都知道有韌勁,然而如果不經(jīng)過加工處理,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為利箭;棠溪(位于今河南省舞陽縣西南)的銅材天下人都稱材質(zhì)硬度鋒利,然而如果不經(jīng)過熔煉打磨出鋒刃,就不能作為兵器。所以,德才兼?zhèn)浞Q之為圣人;無德無才稱之為愚人;德勝過才稱之為君子;才勝過德稱之為小人。挑選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與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這是什么原因呢?因?yàn)榫映钟胁鸥砂阉玫缴剖律?;而小人持有才把它用來作惡。持有才干作善事,能處處行善;而憑借才干作惡,就無惡不作了。愚人盡管想作惡,因其智慧不足,氣力不勝任,好像小狗撲人,人還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夠的陰謀詭計(jì)來發(fā)揮邪惡,又有足夠的力量來逞兇施暴,就如惡虎生翼,他的危害難道不大嗎!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yuǎn),所以察選人才者經(jīng)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記了考察他的品德。從古至今,國家的亂臣奸佞,家族的敗家浪子,因才有余而德不足,導(dǎo)致家國覆亡的很多,又何止智伯瑤呢!所以治國治家者如果能審視觀察才與德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就能知道選擇的先后,又何必?fù)?dān)心失去人才呢!
司馬光的感嘆是對君主和百姓發(fā)出了警示之聲,做人、用人、交友一定要睜大眼睛。讓我們回到《資治通鑒帝王史》的史料中去。
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bào)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涂廁。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后,而此人欲為報(bào)仇,真義士也!吾謹(jǐn)避之耳?!蹦松嶂Tプ層制嵘頌榘],吞炭為啞,行乞于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報(bào)仇,不亦難乎?”豫讓曰:“不可!既已委質(zhì)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后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毕遄映?,豫讓伏于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襄子為伯魯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魯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為趙氏后。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趙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乃共殺其子,復(fù)迎浣而立之,是為獻(xiàn)子。獻(xiàn)子生籍,是為烈侯。魏斯者,桓子之孫也,是為文侯。韓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為景侯。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為師,每過段干木之廬必式。四方賢士多歸之。文侯與群臣飲酒,樂,而天雨,命駕將適野。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君將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無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韓借師于魏以伐趙。文侯曰:“寡人與趙,兄弟也,不敢聞命?!壁w借師于魏以伐韓,文侯應(yīng)之亦然。二國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講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晉,諸侯莫能與之爭。使樂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擊。文侯問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比巫唬骸熬弥猩?,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謂仁君?”文侯怒,任座趨出。次問翟璜,對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聞君仁則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蔽暮類?,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親下堂迎之,以為上客。文侯與田子方飲,文侯曰:“鐘聲不比乎?左高?!碧镒臃叫ΑN暮钤唬骸昂涡??”子方曰:“臣聞之,君明樂官,不明樂音。今君審于音,臣恐其聾于官也?!蔽暮钤唬骸吧??!弊訐舫?,遭田子方于道,下車伏謁。子方不為禮。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者,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之。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有言曰:‘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袼梅浅蓜t璜,二子何如?”對曰:“卑不謀尊,疏不謀戚。臣在闕門之外,不敢當(dāng)命?!蔽暮钤唬骸跋壬R事勿讓?!笨嗽唬骸熬ゲ旃室病>右暺渌H,富視其所與,達(dá)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崩羁顺觯姷澡?。翟璜曰:“今者聞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克曰:“魏成?!钡澡奕蛔魃唬骸拔骱邮貐瞧?,臣所進(jìn)也;君內(nèi)以鄴為憂,臣進(jìn)西門豹;君欲伐中山,臣進(jìn)樂羊;中山已拔,無使守之,臣進(jìn)先生;君之子無傅,臣進(jìn)屈侯鮒。以耳目之所睹記,臣何負(fù)于魏成?”李克曰:“子之言克于子之君者,豈將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相于克,克之對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祿千鐘,什九在外,什一在內(nèi),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師之;子所進(jìn)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惡得與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對,愿卒為弟子。”
[ post_12711714_1.html/ ]
吳起者,衛(wèi)人,仕于魯。齊人伐魯,魯人欲以為將,起取齊女為妻,魯人疑之,起殺妻以求將,大破齊師?;蜃P之魯侯曰:“起始事曾參,母死不奔喪,曾參絕之。今又殺妻以求為君將。起,殘忍薄行人也。且以魯國區(qū)區(qū)而有勝敵之名,則諸侯圖魯矣?!逼鹂值米铩B勎何暮钯t,乃往歸之。文侯問諸李克,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弗能過也?!庇谑俏暮钜詾閷?,擊秦,拔五城。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shè)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還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燕湣公薨,子僖公立(《資治通鑒》周烈王二十三年)。
趙、韓、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地以后,趙襄子把智伯瑤的頭骨涂上漆,作為飲水用的器具。智伯瑤的家臣豫讓(姬姓,畢氏。最初是范氏家臣,后又成為了中行氏的家臣,期間默默無聞。直到他做了智伯瑤的家臣以后,才受到智伯瑤的重用,而且他們主仆之間的關(guān)系很密切,所以豫讓要為智伯瑤報(bào)仇)想為主人報(bào)仇,就化裝成罪犯,懷揣匕首,混到趙襄子的宮中假裝清掃廁所。趙襄子上廁所時,突然心情覺得躁動不安,就派人搜索,結(jié)果抓到了豫讓。趙襄子的隨從要將豫讓殺掉,趙襄子反對說:“智伯瑤已死,又沒有后人,而此人還要為他報(bào)仇,真是一個義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就放了豫讓。接著,豫讓又用漆涂身,弄得像一個疥瘡病人,還吞下火炭,使自己的聲音變啞。如此這般之后,他在街上討飯,連他的妻子見到也認(rèn)不出來了??墒牵诼飞嫌龅搅艘晃慌笥?,這位朋友卻認(rèn)出了他,為他流淚說:“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趙家,一定會成為親信,那時你就可以為所欲為,報(bào)起仇來不是易如反掌嗎,何苦自殘形體呢?像你這樣報(bào)仇,不是太折騰了嗎!”豫讓堅(jiān)持說:“我要是委身于趙家,然后再去殺他,就是懷有二心,世人會罵我不忠。我現(xiàn)在這樣做雖然痛苦不堪,報(bào)起仇來也很困難。但是我之所以還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天下做人臣的人不要懷有二心,否則就會感到羞愧。”
一天,趙襄子乘車出行,豫讓潛伏在橋下。趙襄子到了橋前,馬突然受驚,連忙派人搜索,結(jié)果又是豫讓,于是就殺了豫讓。
趙襄子因父親(趙簡子)沒有立哥哥伯魯為繼承人,自己雖然有五個兒子,也不肯立為趙氏家族繼承人。他封趙伯魯?shù)膬鹤訛榇鷩鴩?,稱其為“代成君”,可是代成君早逝;又立趙伯魯?shù)牧硗庖粋€兒子趙浣為趙氏家族的繼承人。趙襄子死后,弟弟趙桓子就驅(qū)逐了趙浣,自立為國君,趙桓子繼位一年也死了。趙家的族人說:“趙桓子做國君本來就不是趙襄子的主意?!贝蠹乙黄饸⒘粟w桓子的兒子,再迎趙浣為國君,這就是趙獻(xiàn)子(?-前409)。趙獻(xiàn)子有一個兒子名叫趙籍,就是周威烈王封的趙國第一任諸侯,史稱趙烈侯。
史料介紹了趙家的近代史之后,接著介紹了魏國第一任得到周王室承認(rèn)的諸侯魏斯,魏斯是魏桓子的孫子,史稱魏文侯。
我們把目光投向韓國。韓國在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時,參加過戰(zhàn)斗的韓康子(即韓虎。姬姓韓氏。韓莊子之子, 公元前453年和趙襄子、魏桓子一起打敗了智伯瑤,只給晉幽公留下兩城)有一個兒子名叫韓武子,武子又生韓虔,韓虔成為了周威烈王承認(rèn)的韓國第一任諸侯,史稱韓景侯。
介紹完趙、韓、魏三個新諸侯國,司馬光又重點(diǎn)著墨魏國。魏國這時在趙、韓、魏三個諸侯國中,成為了盟主。
為了拓展讀者視野,筆者將趙、韓、魏三家滅智發(fā)后的共主晉幽公搬出來。
十八年,哀公卒,子幽公柳立。幽公之時,晉畏,反朝韓、趙、魏之君。獨(dú)有絳、曲沃,馀皆入三晉。十五年,魏文侯初立。十八年,幽公淫婦人,夜竊出邑中,盜殺幽公。魏文侯以兵誅晉亂,立幽公子止,是為烈公(《史記·晉世家》)。
以上《史記·晉世家》的史料,意思是說,晉哀公在他即位的第十八年(前434)去世,晉幽公姬柳即位。晉幽公時,趙、韓、魏三家雖然滅智瓜分了智家和晉國的土地,但三家并不是諸侯國,晉幽公畏懼三家勢力,反而去朝見趙,韓,魏之君。三家只將絳邑(今曲沃縣中東部和翼城縣西部一帶。公元前811年,晉穆侯將國都遷于絳,后世稱“故絳”)、曲沃(曲沃之名,始于西周初期。古晉國以絳山為宗,絳水(指今山西省運(yùn)城市絳縣南樊鎮(zhèn)沸泉,位于絳縣縣城最北端,與曲沃縣相接壤)出絳山之南,沸涌向東,折向北經(jīng)青玉峽,東流白石山,懸而為沃泉(位于今位于山西省曲沃縣城西八公里處的景明瀑布)。公元前716年,曲沃武公姬稱繼位,史稱晉武公。于公元前679年代晉成功,定都曲沃)二城給幽公。
晉幽公十五年(前419),魏文侯即位(楊鐘賢、郝志達(dá)主編的《文白對照全釋史記》紀(jì)年表與此年號不符。晉幽公元年是公元前437年,魏文侯元年是公元前424年)。晉幽公十八年(前416年)搞出了一個桃色事件,他與別的女人通奸,夜里偷偷出城,被盜賊(倒不如說是政敵)所殺。幽公死后,魏文侯帶兵平定了晉國的內(nèi)亂,立晉幽公的兒子公子止(一說是晉幽公的弟弟),為國君,這就是晉烈公(?─前389)。
[ ]
大家看了以上史料,就知道隨著三家滅智,晉國君主的處境了。到了晉靜公姬具酒的第二年(史記年表是公元前376年),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晉國,晉國絕后。
在這一歷史背景下,魏文侯(魏斯)稱霸。
魏文侯以卜子夏(前507—?)、田子方為國師。魏文侯是一位既有禮貌又講信譽(yù)的人,他每次經(jīng)過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車上俯首行禮。因此,四方賢士大多前來歸附。另外,為了守信,魏文侯與群臣飲酒,在喝得高興奏樂時,卻下起了大雨,他連忙下令備車前往山中。左右覺得奇怪問他:“今天飲酒正高興,外面又在下大雨,君侯要到哪里去?”魏文侯解釋說:“我與山中村長約好了去打獵,雖然我在這里正高興,但我不能失約呀!”魏文侯說完,驅(qū)車去告訴村長因下雨而停獵。
魏文侯不僅守信、尊重有學(xué)問的人,而且還是一位機(jī)智愛好和平的人。比喻說,韓國邀請魏國出兵攻打趙國。魏文侯反對說:“我與趙國是兄弟之邦,不敢從命?!壁w國也來向魏國借兵討伐韓國,魏文侯仍然用同樣的理由拒絕了。兩國使者都怒氣沖沖地離去。后來兩國悟出魏文侯這樣做是為了大家和睦,就都前往魏國朝拜魏文侯。魏國于是開始成為魏、趙、韓三國的盟主,其他各諸侯國也都不敢和魏國爭雄。
魏文侯派樂羊(今山西省遠(yuǎn)城市夏縣人,樂毅先祖。樂羊開始是魏國宰相翟璜的門客,因大敗中山國而成名)打敗了中山國(前414—前296,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一帶。是由游牧民族從甘肅或蒙古遷到華夏的戎狄國家。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jīng)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個發(fā)展階段,曾長期與晉國等中原國家交戰(zhàn),一度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經(jīng)歷了邢侯搏戎、晉侯抗鮮虞的事件),然后把中山國的土地封給兒子魏擊(?—前370,即魏武侯。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70年在位?!妒酚洝?、《資治通鑒》誤載魏武侯于公元前387年即位,其實(shí)公元前386年已經(jīng)是魏武侯元年。《竹書紀(jì)年》為公元前396年即位,而公元前395年是魏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晉后魏國的第二代國君,在位期間將魏國的百年霸業(yè)再一次推向高峰)。一天,魏文侯得意地問群臣:“我是什么樣的君主?”大家都說:“您是仁德君主!”只有任座反對說:“國君您得了中山國,不是封給您弟弟,而封給兒子,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惱怒,任座趨步離開。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奉承、卻又近似挖苦地說:“您是仁德君主?!蔽何暮钪赖澡圆挥芍?,追加一句:“你怎么知道?”翟璜機(jī)智地說:“我聽說國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說直話。剛才任座的話很直,這樣我就知道您是仁德君主了?!蔽何暮盥犃舜笙?,連忙派翟璜去追任座回來,還親自下殿迎接,把任座奉為上等賓客。
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說:“編鐘的樂聲不協(xié)調(diào),左邊的音調(diào)過高?!碧镒臃叫α耍何暮顔枺骸澳阈κ裁??”田子方說:“我聽說國君懂得任用樂官,不必懂得樂音?,F(xiàn)在您精通音樂,我擔(dān)心您會忘記官員的職責(zé)?!蔽何暮钫J(rèn)同說:“對?!?/p>
[ post_12711714_1.html/ ]
魏文侯的兒子魏擊出行,途中遇見國師田子方,下車伏拜行禮。田子方卻沒有還禮。魏擊怒氣沖沖地對田子方說:“是富貴的人能對人驕傲,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田子方解釋說:“當(dāng)然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呀,富貴的人哪里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對人驕傲就將亡國,大夫?qū)θ蓑湴辆蛯⑹ゲ梢兀ü糯髻n給公卿大夫作為俸祿的糧田)。失去國家的君主,沒有人聽說有人以君主來對待他的;失去采邑的人,也沒有人聽說有人以家主對待他的。而那些貧賤的游士,聽不得不合意的話,否則,他們就穿上鞋子告辭,到哪里得不到貧賤呢!”魏擊聽了覺得有理,連忙向田子方謝罪。
魏文侯問著名政治家、儒家子夏的弟子、中山國宰相李克:“先生曾經(jīng)說過‘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現(xiàn)在我選相不是選魏成(魏文侯的弟弟,魏駒之子)就是選翟璜,這兩人你看怎么樣?”李克知道這是一個難以取舍的話題,弄不好會丟掉政治前途。所以推辭說:“我不參與討論上級首長們的事,外人不過問親戚的事。我在朝外任職,不敢接受朝內(nèi)的命令?!蔽何暮顖?jiān)持說:“先生不要遇事推讓!”李克見文侯不會放過自己,只好不點(diǎn)名而形象地比喻說:“您沒有仔細(xì)觀察呀!看人,平時看他所親近的人,富貴時看他所來往的朋友,顯赫時看他所推薦的人,窮困時看他所不做的事,貧賤時看他是否取不義之財(cái)。僅此五條,就足以去斷定人,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恍然大悟,連忙說:“先生請回府吧,我的國相已經(jīng)選定了。”李克離去,遇到翟璜。翟璜問:“聽說今天國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選,到底定了誰呢?”李克毫不留情地說:“魏成?!钡澡⒖堂鎺荩f:“西河守令吳起(前440-前381,中國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說是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另一說為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qū)人)是我推薦的。國君擔(dān)心內(nèi)陸的鄴縣(治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也就是后世的鄴城)無人勝任,我推薦了西門豹(今山西省運(yùn)城市夏縣人。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初到鄴城時,看到這里人煙稀少,田地荒蕪,百業(yè)待興,于是立志改善現(xiàn)狀。后來趁河伯娶妻的機(jī)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隨后頒布律令,禁止巫風(fēng)。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fā)動百姓在漳河開圍挖了十二條水渠,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在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同時,還實(shí)行“寓兵于農(nóng)、藏糧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qiáng),成為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zhèn))。國君想征伐中山國,我推薦樂羊。中山國被攻下以后,沒有人去鎮(zhèn)守,我推薦了你!國君的公子沒有老師,我推薦了屈侯鮒。憑您耳聞目睹的這些事實(shí),我哪一點(diǎn)比魏成差!”李克見翟璜提到了自己,帶著鄙視的語氣說:“你把我介紹給你的國君,難道是為了結(jié)黨謀求高官嗎?國君問我宰相的人選,我說了剛才那一番話。我所以推斷國君肯定會選中魏成為相,是因?yàn)槲撼上碛星х姡ü乓粤亩窞橐荤姡徽f八斛為一鐘)的俸祿,十分之九都用在公益事上,只有十分之一留下家用,所以他向魏侯推薦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都成為國君的老師;而您所舉薦的五人都是臣屬。你怎么能和魏成相比呢!”翟璜聽了,本來是要進(jìn)宮打聽消息的他,在原地徘徊不敢前行,而是一再向李克行禮,說:“我翟璜是個粗人,失禮了,愿終身為您的弟子!”
接著,史料對吳起的生平事跡作了簡介。吳起是衛(wèi)國人,在魯國當(dāng)官。齊國攻打魯國時,魯穆公(姬顯)想用吳起為大將,但吳起娶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人猜疑吳起。于是,吳起殺了妻子求當(dāng)大將,結(jié)果打敗了齊軍。有人在魯穆公面前提拔說:“吳起當(dāng)初師承曾參(前505—前435,今山東省嘉祥縣人。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diǎn)同師孔子,是儒家學(xu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母親死了也不回去治喪,曾參與他斷絕了關(guān)系。現(xiàn)在他又殺了妻子來求得大將職位。吳起真是一個殘忍缺德的人!況且以我們小小的魯國能有戰(zhàn)勝齊國的名氣,各個諸侯國都會來算計(jì)魯國了?!眳瞧饟?dān)心魯國人治他的罪,又聽說魏文侯賢明,于是前往魏國首都安邑(位于今山西省運(yùn)城市夏縣)投奔。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見,李克說:“吳起為人貪婪而好色,然而他用兵連齊國的名將司馬穰苴也超不了他?!庇谑?,魏文侯任命吳起為大將,攻打秦國,結(jié)果攻占五城。
吳起做大將,與最下等的士兵同吃穿,睡覺不鋪席子,行軍也不騎馬,親自挑上士兵的糧食,與士兵分擔(dān)疾苦。有個士兵生了毒瘡,吳起為他吸毒膿。士兵的母親聽說后痛哭。有人奇怪地問:“你的兒子是個士兵,而吳將軍親自為他吸毒膿,你為什么還哭呢?”母親解釋說:“不是這樣啊!當(dāng)年吳將軍為孩子的父親吸過毒膿,他父親作戰(zhàn)從不后退而陣亡。吳將軍現(xiàn)在又為我兒子吸膿,我不知道兒子會死在什么地方,所以痛哭?!?/p>
公元前403年,燕國湣公去世(有人說是燕閔公。然而與《燕國世系表》中的燕國第三十三任君主燕閔公死亡的時間對不上號),其子燕僖公即位。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威烈王去世,他的兒子姬驕即位,他就是周安王。這一年盜賊殺了楚國聲王熊當(dāng)(?―前402,羋姓熊氏,按照現(xiàn)在的姓名習(xí)慣,應(yīng)該稱羋當(dāng)),國人立了他的兒子羋疑,這就是楚悼王。
以上就是周威烈王姬午時代記錄。雖然所有的故事都指向他新封的趙、魏、韓三個諸侯國,其實(shí)三家滅智與他沒有一點(diǎn)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