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腫瘤?腫瘤是指機體在各種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組織的某一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其對生長的正常調控功能,導致細胞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為這種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塊狀突起,故稱為腫瘤。 腫瘤細胞 腫瘤的產生是細胞基因突變或基因功能失調的結果,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相比,不但有結構、功能和代謝的異常,更重要的是它們具有超強的增殖能力。而這種增殖和機體不相協(xié)調,大多數(shù)情況都會給機體帶來嚴重的損傷。 二、腫瘤不是單一的疾病人體是由多個系統(tǒng)組成的,如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等等;每個系統(tǒng)又由多個器官共同參與,如消化系統(tǒng)包括食管、胃、小腸、大腸等器官;每個器官又包含多個組織,每個組織又包含大量的細胞,而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可以發(fā)生腫瘤。 由此可見,腫瘤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一大類復雜的疾病。據統(tǒng)計,人體大約可發(fā)生400多種(也有說600多種)不同的腫瘤。 這個數(shù)字聽起來很可怕,但我們也不要被嚇到,因為即使在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癌癥也就幾十種而已,比如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等等。其它很多癌癥都是極小概率事件,不用過多的憂慮。 三、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腫瘤按期生長特性和對人體的破壞程度,通常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也有一些腫瘤是介于良性和惡性之間的,很難確定為良性或惡性,可稱為“臨界性腫瘤”或“交界性腫瘤”,這里暫不考慮。) 會跑的就是惡性腫瘤 綜合來說,惡性腫瘤生長迅速(無限增殖),容易侵犯周圍組織(侵入性),并不斷擴散蔓延(轉移性),對健康組織有很大的殺傷力和破壞程度,不僅不易于手術摘除,而且在切除手術后容易復發(fā)。 而良性腫瘤細胞增殖比較緩慢,也沒有侵入周圍組織或轉移的能力,一般可以做手術摘除,切除之后很少會有復發(fā)癥狀。但良性并不代表無害,有時良性腫瘤也會壓迫器官或血管,又或者分泌具有破壞性的激素;還有些良性腫瘤隨著時間推移可能進一步發(fā)展成惡性腫瘤。 四、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qū)別關于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qū)別,可以從4個方面來解讀:
五、血癌是一種特殊的“惡性腫瘤”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俗稱血癌。它是由骨髓中某型未成熟的白細胞彌漫性惡性生長,取代正常骨髓組織并進入血液中形成的,是最危險的疾病之一。根據白血病細胞的不成熟的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由于“腫瘤”這個詞匯具有明顯的固體屬性,與血癌的液體屬性有所不同,所以我們一般把血癌單獨拿出來說。我們也可以把血癌看做是一種特殊的“惡性腫瘤”。 六、惡性腫瘤又分為癌和肉瘤惡性腫瘤根據其組織來源不同,可以分為癌和肉瘤兩大類。在醫(yī)學上,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統(tǒng)稱為癌,比如肺鱗狀細胞癌、胃腺癌;起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tǒng)稱為肉瘤,比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有些嬰幼兒罹患的惡性腫瘤很多還被稱為母細胞瘤,比如神經母細胞瘤、腎細胞瘤,多涉及遺傳和胚胎的發(fā)育,這里不做過多介紹。) 關于上皮組織和間葉組織,都是組織學和病理學上的術語,通俗的講,上皮組織廣泛在人體表面和體內各臟器內表面;間葉組織主要包括結締組織、脂肪組織、肌肉組織、脈管組織、骨及軟骨組織等等。 七、癌癥=惡性腫瘤+血癌由于上皮組織一般都暴露在環(huán)境里,受到更多的刺激,導致上皮細胞在不斷地死亡和分裂,所以癌的發(fā)生率遠比肉瘤要高,大約占到惡性腫瘤的90%(約為肉瘤的9倍)。 因此習慣上把這兩種惡性腫瘤細胞統(tǒng)稱為“癌細胞”,繼而把所有的惡性腫瘤(包括血癌)習慣地稱為“癌癥”。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
|
|
來自: 日臻福至 > 《醫(y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