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愿者王麗霞(頭條號 王麗霞): 
 一般來說,出家與隱居的初期是通過遠離浮躁的環(huán)境,屏蔽不必要的干擾,而達到心靜的狀態(tài)。但是這里還有一層意思,達到心靜狀態(tài)的人,更愿意選擇清靜的環(huán)境來居住。 浮躁是一種能量,心靜是一種能量。無論您有沒有覺察到,心最初的狀態(tài)就是安寧平和的,這是它的原始設(shè)定值。所以,您其實問的是,如何讓心在浮躁中回歸和平? 舉個例子,有人有一個LV的包,你看到了很喜歡,也想擁有一個(欲望),回頭看看自己的銀行存款,頓感囊中羞澀(匱乏),于是覺得他人是在炫耀(嫉妒),而且感覺自己不如別人(自責(zé)),于是你拼命努力工作,想要超越別人,掙更多的錢(爭強好勝),最后終于達到了目標(biāo)(滿足),然后,你將這個貴巴巴的包視為生命(依戀),害怕丟失被盜(恐懼),終于有一天,它被損壞了(痛心),你感覺到損失了一筆巨大的財產(chǎn)(喪失)……在這個過程中,心的起伏是隨外境而不斷起伏的,這就是浮躁。 再舉個例子,有人有一個LV的包,你看到了很喜歡,就美美地欣賞一番,恭喜獲得這個包的人,心想要不要自己也買一個?;仡^看看銀行存款,也能買一個,但再想想,這個包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也不完全是,買了包,還得配上其它相應(yīng)的服飾,這些服飾又得在特定的場合才能穿,完全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買了就大部分時間是擱置的了。于是,根據(jù)自己的所需,斷然決定“不需要,不買”。很簡單吧,心很清晰,也很明了,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必需的,不追隨欲望,不陷入比較,心就在安定之中。 你的心在安定之中的時候,就看不到浮躁。對于某些人浮躁可能還是存在的,但你的心直接明了,只以所需來定所求,并且簡單有效地行動,無畏無懼。至于所需之外的枝節(jié),恰恰是對你的心是否處于安寧和平中的障眼法?!氨緛頍o一物,何處惹塵埃?”你追求枝節(jié),便會喪失本心,而得不償失。 修心的理念很簡單,但修心的過程豈是一個回答便可以解決的?沒有捷徑,需自己勤悟勤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