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蓋疼痛是很多人常見的問題。 大多數(shù)的處理方式都離不開腿部和臀部力量的加強,比如髕骨軟化、膝關節(jié)炎等,這一點不論是去醫(yī)院還是在網(wǎng)上咨詢都會得到這樣建議。 而“靜蹲”無疑是最簡單有效的家庭訓練計劃之一。 然而,“你真的會做靜蹲嗎?” 看看下面這幾個問題: 為什么要練習靜蹲? 蹲多大的角度? 需要蹲多久? 如何正確完成這個動作? 靜蹲的變形練習有哪些? …… 這么多問題,想要做靜蹲還這么難?那是一定的。 因為如果不清楚這個動作很容蹲的“膝蓋痛”,反而得不償失。 說了這么多,別急,為了讓大家能更加準確的掌握這個訓練動作,AT君這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靜蹲”的這點事兒,相信看完了這篇文章,你也可以指導身邊人練習啦!1 為什么要練習靜蹲 股四頭肌是保護膝關節(jié)的重要肌肉。 靜蹲可以增加下肢尤其是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通過力量可以增加膝蓋的穩(wěn)定,也可以促進循環(huán),緩解膝痛; 而且靠墻的情況下屈膝,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髕股關節(jié)的壓力。 (圖片源自網(wǎng)絡) 適用于髕骨軟化、髕股關節(jié)軟骨損傷、膝關節(jié)炎等因為力量原因容易引起疼痛的人群,或者膝關節(jié)損傷后早期肌力恢復的情況。 這里需要注意一點,對于膝關節(jié)韌帶或半月板等術后三個月以內(nèi)的患者,應在醫(yī)生或康復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2 靜蹲要蹲多大角度? 一般情況需要大于90度。 常見以下情況: A、淺蹲: 角度約在120度以上,適合膝蓋疼痛明顯、長時間臥床肌肉力量差的人群。 B、半蹲: 角度約為100-120度,適合膝蓋疼痛可控、力量相對較差但不太影響日常生活的人群。 C、深蹲: 角度約為90-100度,大腿與地面平行,適合運動時膝痛、力量響度較好但仍然有待提高的人群。如果膝關節(jié)由于壓力過大而出現(xiàn)不適,應返回到半蹲角度練習。3 靜蹲要蹲多久? 目標是大腿有酸脹感、保持一段時間會看到發(fā)抖、感覺大腿沒有力氣等。 如果想要增加肌肉耐力,可以蹲的角度稍微小一點,到力竭即可,每天練習3-5次,每次間歇1-2min。 如果想要增加肌肉力量,建議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增大蹲的角度(>90°),并保證持續(xù)1-2min力竭為一次,3-5次連續(xù)練習,每次間隙15-30s。 具體時間的角度要根據(jù)每個人自身情況進行調(diào)整,因人而異。4 如何正確完成這個動作?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上身挺直靠墻屈髖屈膝下蹲保持,腰背貼緊墻壁,收腹,骨盆保持中立位,膝蓋朝向第二腳趾方向,盡量保持小腿與地面垂直。 常見以下錯誤動作可引起不適: 錯誤一:重心偏移 如果是單側腿受傷,很可能會出現(xiàn)這種下意識的重心偏離現(xiàn)象,這樣一來,好的腿練多了,壞的腿還沒練到。(特殊需求除外) 建議自己在練習時對準鏡子,尋找中心位置。 錯誤二:膝內(nèi)扣 長時間可能會增加膝關節(jié)軟骨損傷的風險。 錯誤三:塌腰 長時間保持可能出現(xiàn)腰部不適,正確動作注意收腹。 錯誤四:膝蓋超過腳尖 ![]() 增加了髕股關節(jié)壓力。5 靜蹲的變形練習有哪些? 靜蹲動作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jù)需求做一些小的調(diào)整,增加或減輕負荷,以便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下面AT君簡單列舉幾個常見的“變形”方式,也可以自由發(fā)揮哦~ 靠瑞士球靜蹲 ![]() 瑞士球提供了不穩(wěn)定性,增加了身體的核心控制能力。 靠墻蹲起 ![]() 動力性練習,可以減少膝蓋壓力,也可以增加大腿與臀部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力。 靜蹲夾球 ![]() 增加對股四頭肌內(nèi)側頭的刺激。 負重靜蹲 ![]() 增加靜蹲阻力。 “外八”靜蹲 ![]() 腳尖呈“外八”,膝蓋方向朝前,該動作用來增加股四頭肌內(nèi)側頭的刺激。 單腿靜蹲 ![]() 骨盆保持水平,增加單側下肢力量。 【寫在最后】 靜蹲練習很適合家庭早期訓練,但一定要注意動作的準確的性,如果在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或疼痛加重,一定要及時就醫(yī)。 另外想要恢復一定強度的運動能力,單靠靜蹲這樣的靜力性練習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結合運動本身增加一些動力性、功能性的訓練,比如弓箭步,這樣可以更好的恢復到運動狀態(tài)。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