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第三方支付和銀行之間的關系,用“相愛相殺”這個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提起中國的銀行,即便是普通人也知道,那是金融圈的龍頭老大,行業(yè)里最粗的大腿。一家公司若能和銀行有利益合作,那真是做夢也能笑醒。當年若是誰敢和銀行叫板,大家都要笑一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即便是如今叱咤風云的馬爸爸,當年叫囂“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時,也被大眾視為笑談。但孰料移動支付的興起卻幾乎改變了這一格局。 支付寶“異軍突起” 隨著傳統銀行在網購支付中展現出效率低,亂收費等各種問題,第三方支付逐漸興起,2003年,淘寶網首次推出支付寶服務。 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fā)展,目前支付寶支付已實現刷卡支付、掃碼支付、APP支付等功能,并可以提供代金券、立減優(yōu)惠等營銷新工具,滿足用戶及商戶的不同支付場景需求。 2016年6月份支付寶月活躍用戶規(guī)模達29472.7萬人,電商交易額高達3萬億元人民幣。而2016年僅支付寶所產生的支付流量就已經超過了2015年全國第三方支付企業(yè)網上支付的流量總和。因此,支付寶與銀行的競合極大程度上代表了第三方支付與銀行關系的發(fā)展趨勢。 第三方支付和銀行的宏觀關系 第三方平臺是商家和銀行之間建立連接,以實現從消費者到金融機構以及商家之間的貨幣支付、現金流轉、資金清算、查詢統計的平臺。其資金流動的本質是:資金在銀行存取和轉賬。因此,銀行機構是第三方支付運行的一個重要支撐。 建立互利合作“蜜月期” 支付寶建立初期,就與諸多國內外銀行建立了合作關系。從2006年3月開始,浦發(fā)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民生銀行等10多家銀行就相繼攜手支付寶,共同開拓中國電子商務市場。 雙方的合作,一方面解決了網上交易的安全信用問題,另一方面也為電子商務市場交易提供了可能。第三方支付通過與銀行的合作,獲得了銀行安全的支付網關接口,整合了不少中小商戶資源,提升了規(guī)模和實力;網絡銀行分支機構也借第三方支付之力開拓了客戶渠道發(fā)展了商家,并得到結算分成。支付寶和銀行進入“蜜月期”。 合作進入瓶頸期 支付寶的免費模式讓銀行輸不起。2013年,民生銀行結束了與支付寶兩年多的合作關系,其信用卡中心營銷總監(jiān)陳弘稱其在支付寶上已經損失了800萬元的資金成本;招商銀行、光大信用卡中心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并對信用卡網上支付做出限制。 銀行做出如此決策,最根本的問題是銀行在其中無利可圖。支付寶的信用卡交易是完全免費的,中國銀行等各家銀行的信用卡都是免費為支付寶提供網上支付服務,支付寶不付給銀行任何費用。信用卡利潤來源主要是年費、手續(xù)費和利息費。在國內信用卡營銷大打價格戰(zhàn)的情況下,年費已形同虛設,來自商家的手續(xù)費便成了信用卡最重要利潤來源。用POS機刷卡消費,持卡人雖然無須支付額外費用,但商戶卻需向銀行繳納一定手續(xù)費。然而,在支付寶這個支付平臺上,信用卡卻收不到一分錢。 2013年6月,支付寶推出賬戶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通過余額寶,用戶不僅能夠得到較高的收益,還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無任何手續(xù)費。余額寶這種高收益的“存款方式”,大大觸碰到了銀行的底線,隨后,各大銀行開始對余額寶施行限額,封殺,結局是余額寶收益率下降,神話不再。 近期馬云網銀金融與第三方商家“金卡寶典”合作展開借貸業(yè)務,也時就是為了便于圓夢金融霸主之位,同給大多數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芝麻分在500分以上即可申請授信額度,最高30萬,用戶只需要在微信公眾平臺搜索金卡寶典關注即可授信,幾乎么有什么門.檻,為此吸引了很多忠實用戶。 找到新的共贏點,繼續(xù)攜手同行 事實上,“共贏”仍然是銀行與支付寶的主旋律。民生銀行、中國銀行等并沒有完全切斷與支付寶的合作,保留了其借記卡的支付寶交易功能。而中信銀行,也在09年就悄然恢復了信用卡支付寶交易功能。對于雙方,一種新的雙贏的合作模式,成了他們迫切的話題。支付寶與工商等銀行,進行著互換“黑名單信息”的溝通方式,支付寶的記錄也將作為誠信指數提供給銀行,成為銀行發(fā)放貸款、衡量優(yōu)質客戶的重要依據。支付寶每天產生大量可記錄、可監(jiān)控信息,有著巨大數據庫基礎的支付寶,可以成為評判個人誠信體系的重要指標。 “反目”與“親密”間搖擺, 逐漸發(fā)展成競合對手 銀行界試圖進軍第三方支付,《電子商務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中已經明確指出要鼓勵銀聯、商業(yè)銀行等機構發(fā)展第三方支付業(yè)務,這將給第三方支付機構帶來很大的壓力。而此時,第三方支付也積極采取措施以增加競爭力,例如支付寶在走國際化開拓路徑,已經跟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三百多家知名百貨公司談好合作,支持12種國際貨幣的兌換,中國用戶只需進入國外百貨公司的網站,通過支付寶就可以買到澳大利亞的奶粉、日本的包包等。第三方支付一旦做大,將與銀行的網上銀行及網上支付搶生意,甚至有可能領取銀行牌照,變身成零售銀行。 另一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網上支付領域里,銀行的地位是無法被取代的,第三方支付最終實現資金的存取和轉賬還要在銀行賬戶進行。同時,鑒于支付寶和淘寶網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銀行喪失了和支付寶的合作就意味著面臨持卡人的抵觸,喪失大量客戶。 2016年3月1日,微信提現收費,2016年10月12日,支付寶提現也開始收費。隨著第三方支付免費時代的終結,一場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競爭也從暗處走到了明處,開始了真正的角逐賽。 各自的轉變和發(fā)展 支付寶從可以代收水電費,擁有各種生活繳費功能以及多種金融理財方式等功能的逐漸布局,為自己打下一個新的生態(tài)基礎,這也是它正在發(fā)展的方向,逐漸具備銀行的作用,改變銀行,成為新的銀行。 2016年2月25日,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聯合宣布,對客戶通過手機銀行辦理的境內人民幣轉賬匯款,無論異地還是跨行,均免收手續(xù)費。 第三方支付屢屢占據上風,逼迫著銀行進行改變:手機銀行誕生,手機銀行轉賬免費,手機銀行支付功能的開通等等。今日,央行又發(fā)布新規(guī):自12月1日起,為方便個人異地生產生活需要,銀行對本行行內異地存取現,轉賬等業(yè)務將在3個月內實現免費。 這場傳統與互聯網的交融,在市場的較量中,消費者只需坐收便捷之利。 |
|
|
來自: yh18 > 《2017經濟政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