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負盛名的漫畫雜志《周刊少年 JUMP》50 歲了,但比起人氣新作持續(xù)發(fā)布的黃金年代,如今它一邊拉長人氣作品的連載年份,一邊不斷銷售“情懷”。年輕人還會回來嗎? 刊登《灌籃高手(Slam Dunk,也有譯作“籃球飛人”)》《龍珠》《海賊王》《銀魂》等漫畫作品、兜售友情和夢想、伴隨少年們成長《周刊少年 JUMP》就要 50 歲了。 這位 50 歲的“大叔”想了一系列點子慶祝自己的生日。最大盛事當屬持續(xù)近一年的“50 周年原畫展”――按時間分成三個部分,持續(xù)到 2018 年 9 月;在第一期的展覽“從創(chuàng)刊到 1980 年代:傳說的開始”上,除展出約 60 部歷代人氣作品的原稿之外,《周刊少年 JUMP》還一口氣發(fā)售了約 220 款周邊產(chǎn)品。 △ 雖說 50 周年展的主要對象是原畫手稿,但通過光影、視頻、音響等效果,讓觀者仿佛回到為那些情節(jié)激動的年少時光。過刊封面制成小卡片,隨機送給觀展觀眾;展出作品的手稿也制作了各種周邊:文件夾(600 日元一枚,約合人民幣 35 元),手稿復印件(2000 元兩枚,約合人民 120 元) 圖片來源 | 周刊少年 JUMP 官方 Twitter(上)、T-Site(下) △ 為吸引更多人觀展,《周刊少年 JUMP》用跨界合作給原畫展帶來新鮮感。和“四十周年展”時的集章活動一樣,這次是和東京地下鐵合作――各站點集章:專門的集章本集滿一定的章數(shù),可以兌換限定 JUMP 原畫展貼紙和文件夾。除此之外,東京地下鐵還推出《周刊少年 JUMP》漫畫作品主題的一日乘車券,限量 1000 套、一套 10 張、售價 6000 日元(約合 360 元人民幣)。圖片來源 | Tokyometro 它還與東京地下鐵合作,在日本東京約 139 個地鐵站點,貼上了各具風格的海報――用的是刊登在自家雜志上的經(jīng)典漫畫場景,再加上典型的日式吐槽。 △ 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的學生在日本人心中留下了“高智商”的標簽,于是東大附近地下鐵站點的海報文案是“偏差值竟然 1307?”(注:偏差值是相對平均值的偏差數(shù)值。偏差值反映了每個人在所有考生中的水準順位。在日本,偏差值被看做評價學習能力的標準)。而在早稻田大學附近,社團活動散會后的學生們常常聚集在站前小廣場,舍不得離去,乘興去第三家甚至第四家酒館喝酒,于是早稻田站的文案則是“什么?去第三家小酒館繼續(xù)喝?!” 圖片來源 | Tokyo Metro 但這些慶典都有一個共同特色――比起新作品,《周刊少年 JUMP》傾向于用多年前的老作品去勾起人們的懷念感。 它的黃金年代早已不再。1997 年是個分水嶺,此后平均發(fā)行量就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種頹勢并不僅限于《周刊少年 JUMP》,整個少年漫畫雜志銷量持續(xù)走低。《少年 Magazine》,還有連載《名偵探柯南》的《少年 Sunday》形勢則更是岌岌可危。這三本雜志在日本少年漫畫界三足鼎立,在《周刊少年 JUMP》還未創(chuàng)刊的 9 年間,這兩本雜志奠定了日本少年漫畫市場。 作為創(chuàng)刊于 1968 年、面向青少年的雜志,《周刊少年 JUMP》最初是雙周刊,第二年改為周刊。一經(jīng)推出就頗受歡迎――1971 年最高一期發(fā)行量就突破了 100 萬冊。1973 年,一舉超過創(chuàng)刊于1959 年、當時業(yè)界銷量第一的《周刊少年 Magazine》,躍居少年漫畫雜志發(fā)行量榜首。 在它最能打動人心的 1990 年代,一批迄今仍耳熟能詳?shù)淖髌烽_始在《周刊少年 JUMP》連載,包括《灌籃高手》(1990)、《浪客劍心》(1994),加上1980年代就開始連載的《龍珠》等作品積攢的人氣,1995 年的三四月合刊創(chuàng)下單月 653 萬冊的最高發(fā)行量。 那些被稱為“經(jīng)典”的作品,經(jīng)歷過《周刊少年 JUMP》地獄般的競爭模式。這本雜志與漫畫作者簽訂專屬條約,保證他們的作品只在自家刊登。同時,對連載中的漫畫實行優(yōu)勝劣汰的“讀者調(diào)查問卷制度”――統(tǒng)計每期寄回的讀者問卷,根據(jù)回答給作品排位,淘汰人氣末位漫畫。 作品人氣度直接決定了雜志的銷量。1995 年創(chuàng)下最高單期發(fā)行量 653 萬冊之后,伴隨著《龍珠》結(jié)束連載,雜志發(fā)行量出現(xiàn)顯著下滑。加上這一年《灌籃高手》也迎來結(jié)局,1997 年當年的最大單冊發(fā)行量僅有 405 萬冊。 1990 年代,不斷涌出的多樣主題,讓《周刊少年JUMP》擁有作品的選擇權(quán)。在 1997 年之前,除了《烏龍派出所》這種從 1976 年連載到 2016 年的超級大長篇,連載期超過 10 年的只有《JoJo 的奇妙冒險》與《龍珠》,《灌籃高手》連僅僅載了 7 年。但是此后,一個明顯趨勢是,雜志對明星作品的依賴度增強,連載期超過 10 年的就有包括《死神 BLEACH》《海賊王》《銀魂》《火影忍者》等在內(nèi)的 7 部作品。 正因如此,網(wǎng)絡(luò)上也出現(xiàn)了一種聲音,“大概海賊王完結(jié)的時候也是《周刊少年 JUMP》的死期吧。” 那些在電車里舉著漫畫書看的人也慢慢消失了。人們都在劃手機。電子化與少子化,這兩個日本出版業(yè)的大敵,也同樣在觸痛《周刊少年 JUMP》的神經(jīng)。 它也不得順應閱讀習慣的改變,為讀者提供新的閱讀渠道。但等到它正式將漫畫內(nèi)容搬到手機網(wǎng)頁端,已是在 2006 年。2012 年,它推出了 App“JUMP book store”,讀者們可以在手機終端購買閱讀包括《周刊少年 JUMP》在內(nèi)的漫畫內(nèi)容。2014 年,針對雜志本身,一款名為“少年 JUMP+”的 App 發(fā)布,只要付款,即可購買增值服務,閱讀大量的新刊內(nèi)容和過刊內(nèi)容,《周刊少年 JUMP》為推廣這款 App 注力頗多,2017 年1 月,漫畫《宇宙警探 élDLIVE》的劇場版上映時,還隨片播出了一系列主打漫畫家職業(yè)精神的“少年 JUMP+”廣告。 △ 2012 年,安卓版和 IOS 版“JUMP BOOK STORE”上線,它的最大賣點是讓讀者能隨時閱讀人氣連載漫畫(例如:《海賊王》和《JoJo 的奇妙冒險》)和老作品(例如:《龍珠》和《浪客劍心》),每本漫畫的價格也在 350 日元到 400 日元(折合人民幣約 21 到 24 元)不等,和紙質(zhì)漫畫相比,這個價格也是相當便宜了。 圖片來源 | iTunes Store(上)、Tokyo Otaku Mode News(下) 截至 2017 年 8 月 4 日,“少年 JUMP+”的下載量已突破 700 萬,“App 內(nèi)購買項目”費用設(shè)置從 200 日元到 1000 日元不等,你也可以在 App 里購買雜志――960 日元即可購買一個月的 《周刊少年 JUMP》電子版。 但最重要的受眾群――年輕人在哪兒?日本市場遠遠不夠。它最早的海外版嘗試其實是在臺灣,1992 年,它發(fā)行了臺灣版雜志《寶島少年》。再往外走,則是 2001 年的德語版《BANZAI!》,2002 年的美國版《SHONEN JUMP》,以及 2014 年中國內(nèi)陸版的《漫畫行》。各個雜志除了轉(zhuǎn)載日版《少年 JUMP》作品之外,還會加入一些本地元素:比如德語版《BANZAI!》還會接受一些德國漫畫家的投稿。到了 2012 年,它干脆在美國創(chuàng)立了每月發(fā)行兩次的網(wǎng)絡(luò)漫畫雜志“WEEKLY SHONEN JUMP ALPHA”。 網(wǎng)絡(luò)對《周刊少年 JUMP》或許是個新機會。如今,《周刊少年 JUMP》正在面向全球募集優(yōu)秀漫畫作品,這也是它 50 周年系列慶典活動之一。包括中文、英語、法語等八種語言在內(nèi)的作品均可網(wǎng)上應征。入選作品不僅可獲 100 萬日元獎金,還可能獲得在《周刊少年 JUMP》上刊登的機會。 所有投稿作品會在《周刊少年 JUMP》旗下的漫畫創(chuàng)作投稿網(wǎng)站“Jumpruuki”上公開。這個創(chuàng)辦于 2014 年的網(wǎng)站會定期向“JUMP 系”媒體輸送作品,迄今已有近 20 位漫畫家的作品在 App “少年 JUMP+”上連載。 △創(chuàng)刊 50 周年的《周刊少年 JUMP》與本田 fit 新系列的合作:將現(xiàn)實與漫畫連接起來。本田 fit 在曾于《周刊少年 JUMP》刊載的 15 部人氣作品世界里馳騁――車窗外就是不斷變換的漫畫世界。合作作品包括《銀魂》《JoJo 的奇妙冒險》《海賊王》等人氣作品。視頻來源 | 本田 YouTube 官方頻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