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現(xiàn)咳嗽、咳痰或氣喘等癥狀每年持續(xù)3個月且連續(xù)兩年以上稱之為慢性支氣管炎。本病人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病理特點是支氣管腺體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早期癥狀輕微,多在冬季發(fā)作,春暖后緩解;晚期炎癥加重,癥狀長年存在,不分季節(jié)。疾病進展又可并發(fā)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肺脾腎三臟功能的失調(diào)以及風、寒、熱、燥等外邪的侵襲有關。外邪從皮毛、口鼻而入,肺氣閉遏不通,失其清肅之令,肺氣上逆而咳喘。 【辯證】 以咳嗽為主癥。肺脾兩虛者見自汗氣短,納差便溏,遇風寒而咳喘加重。脾腎兩虛者見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動則益甚,畏寒肢冷。痰濕犯肺者見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悶,納差,神疾。 【治則】 健脾溫腎,理氣化痰。 【主穴】 肺俞、膻中、脾俞、膏盲俞、太淵。 【配穴】 腎虛者加志室;氣虛者加足三里;有表癥者加大椎、風門、列缺。 【灸法】 著膚灸,每次3—5穴,每日1次,每穴3—5壯。10日為1個療程,療程間間隔3日。可用艾條溫和灸。
【病例】 張某,女,55歲,老師。2000年7月16日就診。主訴:咳嗽、痰多、胸悶、氣急、喉間痰鳴反復發(fā)作5年。曾服中西藥物治療,癥狀能改善,但每年仍發(fā)作2—3次,每次發(fā)作時間持續(xù)3個月以上。平素自汗、怕風、容易感冒,重體力勞動有所促。查體:雙肺呼吸音粗,面色萎黃、舌淡胖,苔薄白膩、脈滑。X線胸片示:兩肺紋理增深、增多、紊亂。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取肺俞、膻中、志室、脾俞著膚灸治療3個療程,于當年冬春咳喘癥狀緩解,感冒次數(shù)明顯減少。為鞏固療效囑每年三伏天連灸3年。2年后隨訪,已獲痊愈。 【附注】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按急性支氣管炎治療。吸煙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的重要原因,患者要戒煙。加強個人衛(wèi)生,包括體育活動、呼吸鍛煉和耐寒煅燒,以增強體質(zhì),預防感冒,減少發(fā)病。 |
|
|
來自: 圓宏養(yǎng)生館 > 《艾灸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