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寫完這標題,腦海中就浮現(xiàn)出“喝著大碗茶,悠閑聽著戲”的美妙場景。不過如此的和諧倒不是今兒要談的主題——看戲和喝茶是兩碼事,至少在社交上。 兩個人在一塊兒做點什么事兒,就能攤上“社交”這樣的大帽子。但往細深究,這里面做的事可有大不同。就拿現(xiàn)在地球人都知道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種種來說,就是典型的看戲模式。 啥叫看戲模式,就是“別人臺上演,你在下面看”或者“你在臺上演,別人下面看”。人生不就是一場戲,這戲得給誰看呢?基本都讓周圍一圈的人看。臺下報以掌聲,臺上的人就獲得了社會認可,獲得了傳統(tǒng)文化中所謂的“面子”。但對于臺下的人,正面的是他們欣賞了演出、開拓了眼界、并以廉價的掌聲和臺上的演員鞏固了某種支持關系;但反面的是他們同時也獲得了更多地同輩壓力,別人那么精彩,待會兒還得自己上去演呢!要是沒啥可演的,那就麻煩了。 所以會遇到一部分觀眾主張不再看戲,理由當然可以有很多:“別人的戲再精彩,與我何關!”“既然是戲,顯然是預先排演過的、夸張的、精彩的,不真實?!薄翱匆槐檫€好,看多了也是醉了,天天重樣”“有啥好演的,演得再好也不解決問題”。 這些觀眾一般自己也不是舞臺的活躍分子,內心往往更喜歡和朋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既所謂的“喝茶模式”——大家圍桌而坐,秉心而談,你來我往,平等交流。不作,不演。 現(xiàn)在各種強化“看戲”體驗的工具比較多,上文已經提及的“大劇院”應用自不必說(都到了不得不看的地步),其他各種五花八分不同演法的小劇院更是不勝枚舉各有特色。但回過頭來,生活豈能天天看戲或天天演戲,多累呢! 照我說,開家“咖啡館”,朋友們經常來坐坐,挺好。正所謂,二分看戲、八分喝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