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廣西南寧永寧街拐彎處有一家不起眼的“老嘢扣肉糯米飯”,據(jù)說已有至少20年的開店歷史,風(fēng)味獨(dú)特很受鄰里街坊以及一票吃貨的歡迎。凌秀英大姐就是這家店的老板,每天凌晨2點(diǎn),當(dāng)這座城市人們還在夢鄉(xiāng)中的時候,凌大姐就已經(jīng)在開始為吃貨們張羅著扣肉糯米飯的制作了。每天都是重復(fù)著一樣的步驟:把400-500斤的糯米撈起來,然后放到水龍頭下面,用清水沖洗干凈,沖洗后,把糯米放在簸箕里讓水瀝干。趁著這個瀝干水的過程,李大姐還要動手切個300斤的扣肉,因?yàn)榈扰疵诪r干水之后還要和扣肉一起放到木桶里面蒸。這些繁重的活兒,10多年來,凌大姐都是親力親為,后來,隨著門店的顧客越來越多,糯米飯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大姐也清了小幫工。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會有個疑問,為何起名“老嘢扣肉糯米飯”呢?凌大姐笑著說,其實(shí)這些都是老顧客給她叫的,在早年她接手阿嬸的這個手藝之前,是阿嬸在賣這個糯米飯,那時候并沒有固定的店面,每天都是把小攤擺在路邊。南寧的老街坊總喜歡把上了年紀(jì)的人稱為“老嘢”,就這樣一致被“老嘢”“老嘢”叫個幾十年,大家伙都習(xí)慣了,也覺得很有親切感。直到1998年,凌秀英大姐從阿嬸手中接過了祖?zhèn)髅刂瓶廴馀疵罪埖纳?,隨后就在附近的永寧街把這間店面租下來了,為了讓老顧客延續(xù)親切感和方便顧客找到門店,于是就順勢用上了“老嘢扣肉糯米飯”這個招牌。 了解南寧這座城市的人都知道,在南寧其實(shí)是沒什么一年四季的說法的,基本是常年是驕陽似火的天氣,夏天長,春天和秋天時間短,有人開玩笑說,南寧只有冬天和夏天,其實(shí)一點(diǎn)也不夸張。雖已立秋,可每當(dāng)中午12點(diǎn)的時候,也是南寧天氣最熱的時刻,此時在老嘢扣肉糯米飯門口,熱情的“糯米飯吃貨”們開始排起了長隊。等的人汗流浹背,做的人也汗流浹背。凌秀英站在一個大木桶前,熟練地將糯米飯按量裝到碗里,再從旁邊的鐵鍋中撈出一塊肥瘦相間的扣肉,順勢將扣肉汁朝糯米飯上一淋,一份扣肉糯米飯就送到了食客手里。 盡管每天凌秀英早上6時才開始營業(yè),但是有時候凌晨四五時就有客人過來買糯米飯了,越是臨近中午時段人就會越來越多,店門口常常被圍得水泄不通。看似簡單的一桶糯米飯,卻總是讓眾多吃貨甘愿頂著烈日等候。“說不上什么太多的秘訣,就是傳統(tǒng)的味道,好大糯、木桶蒸、肉汁淋,又鮮又香。”凌秀英說,扣肉糯米飯并非獨(dú)此一家,但很多顧客就只認(rèn)這個味兒。有些人大老遠(yuǎn)從仙葫開車過來,只為了打包一份糯米飯;有的凌晨就在門口等著,有時凌秀英看著第一鍋糯米飯還未出爐,好心地勸他們先回去休息,老顧客都擺擺手說“再等等”。 有人羨慕凌秀英生意好,店門口總是很熱鬧。但她說,其實(shí)在這個熱鬧的背后,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起早貪黑的勞動,其中甘苦自知。她說,能讓大家伙兒吃上一碗純正的老嘢扣肉糯米飯,回味老街的傳統(tǒng)味道自己也很開心。 下午2時左右的時間,凌秀英把當(dāng)天最后一碗扣肉糯米飯打包好,送到食客手里。還有趕來的顧客們不甘心地問:“糯米飯還有嗎?”每每這個時候,凌秀英都只能抱歉地告訴他們,已經(jīng)賣光了。 為什么不多做幾桶?為什么不多請點(diǎn)人、多開家店?類似這樣的問題,凌秀英不知道被問了多少次了,但每一次她都只能搖搖頭?!斑@些老手藝?yán)衔兜溃诺絼e人手里我信不過。這人啊,錢是賺不完的、工也是做不完的?!绷栊阌⒄f,正因?yàn)樗械倪^程都是親力親為,所以這一口糯米飯才能保證它的味道。一旦為了賺錢隨意加量、加盟,恐怕這個味道慢慢地就找不著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