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歌發(fā)展到唐代,迎來了高峰。唐詩的藝術(shù)之美令人驚嘆,它朗朗上口,不僅韻律極美,而且富有內(nèi)涵,從側(cè)面反映了大唐包容、樂觀、浪漫的泱泱大國氣質(zhì)。 王勃是一個天才式的人物,他十四歲就應(yīng)舉及第,才華橫溢卻一生命運(yùn)多舛。他當(dāng)過王府的修撰,因為恃才傲物被高宗李治趕出王府。好不容易補(bǔ)上一個參軍,沒多久,又因為得罪了人而被罷官,這一次還連累到了他的父親。公元676年,也就是寫完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文章——滕王閣序后,在渡海省親時候溺水而亡,一代天才就像流星一樣倏然而逝。王勃最為人熟知的詩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真可謂千古名篇。 全詩如下:
為人送行而寫一首詩,是唐代知識分子的一種習(xí)慣。全唐詩中送別詩占了很大的比例。王勃的這首詩是送他的一個杜姓朋友去四川做官所作。 開頭就是王勃對朋友說:你去蜀州做官,那是對京城有重要貢獻(xiàn)的地方,你走了,今后我只能遙望你那邊的風(fēng)景了。 接著王勃繼續(xù)說:我和你在這里與你分別,同樣都是羈旅之人。 接下來就是千古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并不是王勃原創(chuàng),而是他化用了曹植的句子: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一般的離別都是不舍,但是這首詩寫法超脫了一般的離別時的情感,而是用放眼四海的豪邁胸襟替代了不舍。如此豪爽的送別詩能夠登上唐朝詩壇,都要?dú)w功于王勃的天才。 這首詩歷代評價都非常之高: 此是高調(diào),讀之不覺其高,以氣厚故。 贈別不作悲酸語,魄力自異。 顧爾時開拓此境,聲情婉上,正是絕塵處。 一首經(jīng)典作品的生命力不會因為時間的久遠(yuǎn)而失去,反而會更加頑強(qiá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