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追趕中國的印度:CEO遍地走,卻修不好一架飛機 | 小巴侃經濟

 汕頭能率 2017-08-17

超過39萬人在聽

每天半元錢,聽吳曉波說世界萬千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最近中國和印度,鬧得不太愉快。

 

這個鄰居其實是一個大國,但中國人卻不太熟悉。很多中國人印象中的印度,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或是這樣的??

 


其實印度現(xiàn)在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國家了。

 

中國改革開放從1978年開始,印度改革是1991年開始,兩者相差了13年,很多方面印度都相當于10-20年前的中國。

 

?GDP總量:2016年印度是2.26萬億美元,為中國1/5,相當于中國2005年的水平,相差11年。

 

?人均GDP:2016年印度人均1709美元,相當于中國2005年的水平,相差11年。

 

?財富500強:印度今年有7家企業(yè),相當于中國1999年的水平,相差18年。

 

它也有繁華的都市??



有好看的寶萊塢??

 


有大量的高端商業(yè)人才,Google的CEO是印度裔,微軟的CEO是印度裔,硅谷1/3 CEO都是印度裔。

 

甚至于它的智能手機銷量,去年已經過億,達到了中國2011年的水平,與中國僅相差5年。


在2015年,印度GDP增速幾十年來首度超過中國,登上全球第一,如今兩個國家又在邊境較勁。



我們有必要好好審視印度這個鄰居,思考兩個問題:


和我們相比,他們哪些不如我們,哪些地方優(yōu)于我們?


這種差距有多大,是否可以彌補?



1

經濟增速


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在去年曾是諸多媒體的頭條。我們把它放在第一條來比較。

 

印度的增長有多快?從1990-2015年,印度實際GDP(扣除了通脹因素)增長了4.7倍,年均增長6.4%,這個數(shù)據還不錯。

 

另一個差不多時間開始改革的國家越南,1990-2015年之間,實際GDP增長了5.6倍,年均7.1%。一比較,同樣跟在中國后面學,越南學得更好一些,但基本在同一水平線上。

 

中國自己呢?在改革開放的前25年(1978-2003年),經濟增速是年均9.8%,實際GDP增漲了10.4倍,拉開了一個身位。



你不能說,因為小明小學數(shù)學考了100分,小李高中數(shù)學考了95分,小白大學高等數(shù)學考了80分,就認為小明的數(shù)學比小李好,小李的數(shù)學比小白好。


要比誰做得更好,應該同一時期橫向比較,比如先比較三個人考小學數(shù)學時候的分數(shù),再比中學數(shù)學的成績,最后比大學數(shù)學的成績。


中國改革開放第25年之后的幾個年頭,增長是怎么樣的?


2004年 — 10.1%

2005年 — 11.6%

2007年 — 11.9%

2008年 — 9.6%

2009年 — 9.2%

2010年 — 10.4%

2011年 — 10.3%


印度未來七八年至少需要達到這樣的速度,在經濟增長上才稱得上表現(xiàn)好。



2

GDP全世界占比


中印兩國經濟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占比,就非常有趣了。

 

我們把時間調到1962年,就是印度一直在說的“我們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的那個1962年。

1962

1962年,當時中國、印度打了一架,兩國的力氣是差不多大,中國GDP(468億美元)占全球比重3.1%,印度GDP占全球比重2.85%,中國是印度的1.1倍。

1990

1990年,印度改革前夕,中國3902.8億美元,印度1990年3266億美元,中國是印度的1.2倍。這近30年,差距一直沒有拉開。


1990年,是中國經濟在戰(zhàn)后最人微言輕的一年,僅僅占1.83%,如果我們用餅狀圖來看,細到幾乎看不出來。


同一年,日本經濟如日中天,GDP超過3萬億美元,在全世界的占比達到了14%,在全亞洲占了整整一半。而美國GDP則是5.9萬億,占據全世界的1/4。


之后就是眾所周知的中國狂飆增長的故事了。

2017

今天,中國GDP占全球比重15%,超過了日本巔峰時期的水平,而日本的比例則降到了6.4%。2016年的印度呢?3%,相當于中國1996-1997年之間,相差了20年。


這一點上,印度,還是1962年的那個印度。



3

人口紅利


人口,是被普遍認為印度將繼中國后成為下一個制造業(yè)大國的最大原因。


中國人口紅利期已經過了,勞動年齡人口連續(xù)五年下降。


而印度人口2016年達到了13.24億,不僅在絕對數(shù)量上接近中國,而且在勞動力人口上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中國。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勞動力比中國要年輕得多,勞動力的中位數(shù)年齡,中國37.1歲,印度27.6歲,印度比中國年輕十歲。


最重要的是,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中國人的出生率,僅僅是1.2%,而印度則是2.3%。


印度在人口上唯一的不足是,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太低,2011年印度7歲以上可以讀寫的人,只有74%。



4

產業(yè)結構


發(fā)展中國家的產業(yè)發(fā)展路徑,一般是這樣的:


第一步:從農業(yè)國家開始,引進外資建工廠,滿足吃穿用的內需,培養(yǎng)出一批產業(yè)工人;


第二步:大量的中小型制造業(yè)出現(xiàn),以低價暢銷全球;


第三步:產業(yè)升級,從低端制造業(yè)抽出腳來,重心轉移到高端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


東亞各個經濟體,不管大小,日本、韓國、臺灣、香港、中國大陸,走的都是這樣的路子,這也是一條被證明可行的路徑。

 

但是印度產業(yè)結構,不講道理,直接從第一步的前半部分,跳到第三步的后半部分。

 

它的第三產業(yè)特別強。


寶萊塢很多電影拍得特別好,比如今年的《摔跤吧!爸爸》,票房和口碑雙贏。



印度的制藥也很強,去年有100多種研發(fā)的藥物通過國際審核,而中國則只有幾種。


但它的制造業(yè)又特別弱,買了飛機不會修,飛機三天兩頭從天上摔下來。

 

這種失衡產業(yè)結構的問題在于,第三產業(yè)雖然占了58%的產值,但僅僅創(chuàng)造了27%的就業(yè),難以吸納更多的農村人口。



5

勞動力結構

 

數(shù)據來源:中國數(shù)據來自中國勞動保障發(fā)展報告(2016),印度產值數(shù)據為2013年IMF數(shù)據,勞動力數(shù)據來自印度統(tǒng)計部2014年數(shù)據。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