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國風光(2771)資中狀元街 文廟
文廟在狀元街中部,距武廟約百米。文廟是過去文人舉行祭孔大典的地方。資中的文廟始建于北宋,這里十分完整地保存了從清代康熙年間到民國時期的十塊匾額,在各地的文廟中也不多見。資中文廟有三樣景觀聞名遐邇,稱其為“三絕”,即照壁、孔子牌位和孔子站像。 照壁,古亦稱影壁,類似于蕭墻。建于清同治年間的資中文廟照壁長19.5米,高6米,壁間有七孔直徑1.7米圓形鏤空雕塑,圖案分別為“云海波濤”、“蟹蝦魚龍”、“水宮龍府”、“坊塔石樹”、“鷹翔魚躍”、“龍鳳呈祥”、“魚躍龍門”。它們組成的故事,寓意古時的士子好似江河中的魚蝦,只有刻苦努力,經尊孔尊儒的教化,不斷進取,才能最終躍過龍門,由魚變?yōu)辇?,登上人生的至高點。這在文廟照壁中是別具一格的。 資中的文廟里有一座高大的孔子牌位,非常引人注目。明朝嘉靖皇帝曾經下令,將孔子牌位的大小統(tǒng)一為二尺三寸,資中的這塊孔子牌位就是在嘉靖年間樹立的,卻高達八尺八寸,比皇帝規(guī)定的標準大了近四倍。 資中的文廟更不同尋常的是,在中國絕大多數地方的文廟中,孔子都是端坐于廟堂之上,接受讀書人的朝拜。在資中,孔子卻與眾不同地站著,這是為什么呢?這還要從這幅《孔子訪弘問樂圖》說起。春秋的時候,資中有一個叫萇弘的人,他學識淵博,知天文、識氣象、通歷法,尤其精通音樂,是當時周朝的大夫。據說萇弘曾經在這個石洞中夜觀天象,晝習韶樂,孔子曾專門請教他:究竟武樂和韶樂哪一個更好呢?萇弘說,韶樂可以稱得上是盡善盡美的音樂。在聽完萇弘的介紹后,孔子特地跑到齊國去欣賞韶樂,聽完孔子由衷地感慨道:韶樂的美,讓他三個月不知肉味。因此,萇弘可以算得上是孔子的老師,在萇弘的故鄉(xiāng)資中,倡導尊師重教的孔子當然以身作則,站起來以示恭敬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