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長卷發(fā)配絡腮胡,美術史第一男神的修煉手冊

 心中有愛春常在 2017-08-16


作為藝術史上著名的帥哥藝術家,阿爾布萊希特·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集高質量的顏值、哲學家的頭腦、畫家的才情、科學家的理性于一身,成就了德國文藝復興藝術的靈魂人物和一代傳奇。


·《銀尖筆自畫像》(Self-portrait silverpoint),1484


早在1500年,與丟勒同時代的德國第一位桂冠詩人賽爾蒂斯(Conrad Celtis)便以“迷弟”般的語氣寫道:





阿爾布萊希特,德國最著名的畫家,

法蘭克城鎮(zhèn)抬起高貴的頭顱仰望繁星,

你向我們展現了第二個菲狄亞斯,第二個阿佩萊斯,

和那雙被古代希臘人仰慕的無所不能的雙手,

無論意大利還是多才多藝的法國都沒有見過能與你媲美的人,

在西班牙的土地上也沒有,

你把匈牙利人拋在身后,還有其他那些,

生活在德國國界,

以及那些黑海附近的人。





那么,問題來了——

問:把學霸帥哥藝術家煉成分幾步?

答:統(tǒng)共分八步。

第一步

顏值打底

第二步

性格加分

第三步

教育加持

第四步

自我增值

第五步

談笑有鴻儒

第六步

著書立學說

第七步

善于經營自己

第八步

活成一個傳奇

第一步,顏值打底


帥哥帥哥,“帥”是前提。

1547年,德意志宗教改革家菲利普·梅蘭希通(Philipp Melanchthon, 1497-1560)在一封信中將丟勒形容為“有著不同尋常的精神氣概的阿爾布雷希特·丟勒大師”。說到丟勒的長相,據同時代某家伙回憶“他有一張表情生動的面孔,明亮的眼睛,形狀優(yōu)雅的、希臘人稱為四角形的鼻子,相當長的脖子,非常寬闊的胸脯,束得很緊得肚子,肌肉發(fā)達得大腿,結實勻稱的小腿。此外,他的手指精致到無以倫比?!?/strong>

1520年給醫(yī)生的一幅“看圖治病”的半裸自畫像里,知天命之年的丟勒依然長發(fā)飄飄,手臂纖長,腱子肉、馬甲線、人魚線依然清晰可見。


· 半裸自畫像,約1520-1521


不難推斷:丟勒之,驚為天人

丟勒自然對這份“資本”心知肚明,從身體到發(fā)膚無不精心打理,俗話“臭美”。朋友們戲稱他“美鬢公”,尖刻地取笑他“可曾刮過胡子?”哥有自信,笑納嘲諷。丟勒干脆在一首歪詩里自稱“長頭發(fā),大胡子畫師”。從13歲起,他就酷愛畫自己的模樣,樂此不疲,一生不輟??谡f無憑,有圖為證:

丟勒在22歲(1493)時畫了第一幅油彩自畫像。畫中的帥哥戴著棗紅色的帽子,套著有棕紅色鑲邊的絳藍外袍,穿著系著粉紅色帶子的襯衫——這是當時非常前衛(wèi)的威尼斯人的時尚行頭。精心梳理過的金發(fā)看似隨意地散在肩頭,年輕的臉略帶羞澀,纖長的手指捏著一束植物。下方的文字是:“我的婚事注定平步青云”。這幅畫在便攜的羊皮上的畫兒可能是“相親照”,因為次年,丟勒就與那位叫阿格妮絲·弗雷(Agnes Frey)的姑娘成了親。


·《自畫像》(Self-Portrait),1493


第二幅油畫自畫像上,27歲的丟勒身穿其時德國青年最時髦的裝束,軟緞便帽、質地光滑的手套,一付優(yōu)雅謙和的模樣。長卷發(fā)柔順地散落在棱角分明的俊臉兒周圍,兩撮淡褐色的稀疏胡須透著超出實際年齡的成熟感。畫里的丟勒五官明朗,目光深邃,雙手交握,作虔誠且莊嚴肅穆的姿態(tài)。


·《自畫像》(Self-Portrait),1498


作于1500年的那幅自畫像最為世人熟悉,也深得同行贊賞:29歲的丟勒端坐在凝重莊嚴的暗背景中,蓄滿胡須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撇開丟勒的自我陶醉,不難看出自畫像中融入了他深沉的宗教情感。畫面滲出一股神秘的氣息,顯然受到中世紀圣像畫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宗教藝術中,基督的表情多以此類造型居多。在1498年的那幅自畫像里,丟勒的頭發(fā)是淺褐色,而在這幅作品中,他的發(fā)色為接“神”氣而有了變化。丟勒大概是用這幅作品來作“自我推銷”的。在給好友的信中他寫到,“這幅畫很出色,顏色也恰到好處,我得到了很多贊揚,可是卻沒賺到什么錢?!?/span>


·《自畫像》(Self-Portrait),1500


當時的自畫像更是承載著尋找“藝術贊助人”的重大時代使命。丟勒本是一位非常善于經營和推銷自己的藝術家,他似乎比旁人更懂得如何取悅上層貴族社會,最大限度地向藝術贊助者施展自己的才華來謀取他們的賞識。

第二步:性格加分


帥哥不僅需要有俊朗的外貌,還得有風趣的品性。

在給好友威利博爾德·皮爾克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 1470-1530)的信里,丟勒調侃道:“不難看出,你滿腦子都是愛情。你應當為自己感到羞恥,因為你已經這么老了,還要把自己裝扮得如此英俊。你的調情就像一只粗毛大狗調戲一只小貓。如果你像我一樣英俊整潔,我倒還能理解你的所做作為。”


·帥丟勒的好朋友,大毛狗威利博爾德·皮爾克海默(Willibald Pirckheimer),此畫像也為丟勒所作于1524年。


·《亞當與夏娃》(Adam and Eve),1507


據說,丟勒的言談舉止非常優(yōu)雅幽默,甚至有人感嘆“沒有比他結束講話時更令人惆悵的事了”。

身為一個有品位的美男子,要有適當的八卦之心。1506年2月7日,他寫信給皮爾克海默:“親愛的,我想知道你的情人中是不是有些已經消失了?比如,水邊的那個,或者一會兒畫花,一會兒畫畫筆,一會兒畫狗的那個妞兒,你是不是又找了個誰代替她?”2月28日:“告訴我,你的那些情兒是否還健在?”3月8日:“我真的覺出你又有了新相好,”又好心提醒“好歹得弄清這個情人兒有沒有老公?!?/span>


·《草坪》(Das gro?e Rasenstück),1503


在專業(yè)方面,丟勒是一個執(zhí)拗的人,永遠不會自我滿足,他非常注重細節(jié),嚴苛的選擇畫布與畫板,使用的顏料也是最好的,他在繪畫的每一個程序都力求完美。在一幅祭壇畫的題字里他寫道,“要讓它們保存 500 年之后仍是這個樣子”。這樣的性格和使命感讓丟勒在家庭和工作室中都很有權威。

第三步:教育加持


丟勒家本不是紐倫堡的原住民。他的父親在1467年來到紐倫堡從事金銀器皿加工。紐倫堡是德國最早與外國有商業(yè)流通的城市。頻繁的貿易帶來的必然是不同文化藝術的交匯。丟勒從小耳濡目染地接觸著這些由異域流轉到德國商品。

丟勒出生的時候,他們家位于紐倫堡最重要的家族之一皮爾克海默家附近。皮爾克海默家族以經商致富并常年擔任市政委員,投資遍布各行各業(yè),丟勒和威利博爾德·皮爾克海默自小結識,成為了一輩子的摯友。

1475年,老丟勒花了200荷蘭盾在老紐倫堡的“拉丁區(qū)”買了自己的房子。他家離畫家邁克爾·沃格穆特(Michael Wolgemut, 1434-1519)、醫(yī)生和編年史家哈特曼·謝德爾(Hartmann Schedel, 1440-1514)以及出版商柯安東·科貝格(Antonius Koberger, 1473-1513)的房子都非常近。左鄰右舍都是文化人。


·《帶著念珠的長者(丟勒的父親)》(TheElder witha Rosary),1490


老丟勒為兒子找了當時紐倫堡的顯貴安東·科貝格作教父??曝惛袷且晃粡慕鸾侈D型的德國最成功的出版商,在德國和國外設有多個辦事處。這足以證明此時的丟勒家已經進入了紐倫堡的主流圈子。

當年老丟勒在尼德蘭學金匠時,非常崇拜那里大師們的技藝,丟勒在這種仰慕的氛圍中長大。丟勒在紐倫堡公立學校畢業(yè),隨后跟父親學習金飾技術和繪畫的基礎知識。15歲時,他進入紐倫堡重要的藝術家、鄰居沃爾穆特的工作室做了學徒。

第四步:自我增值


強烈的好奇心激發(fā)著丟勒的求知欲。1490年,出徒的丟勒依照慣例,開啟了四年的“游學”——找尋新觀念新技法來提升自己,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地在外“游蕩”,一輩子基本不著家。他暢快地享受每個環(huán)節(jié)——新印象的積累;對自己藝術家身份的確認;脫離家庭束縛的自由;返回家中的喜悅。

丟勒“流竄足跡”表

1490-1494年

漫游德國南部、瑞士和阿爾薩斯

1494-1495年

第一次經由蒂羅爾前往威尼斯

1505-1507年

再次穿越阿爾卑斯山,游覽威尼斯,博洛尼亞

1509年

游覽瑞士

1520-1521年

旅居佛蘭德斯

1521-1522年

游歷里加的利沃尼亞(生平最后一次旅行)

游歷四年后,丟勒回到家鄉(xiāng)與阿格妮絲完婚。但新婚才三個月就又跑出去了——有人分析說他撇下新媳婦兒獨自去威尼斯,是為了躲避紐倫堡爆發(fā)瘟疫,又想“把事業(yè)與健康緊密結合”,學習南方繪畫技巧。不過嚴謹的德國人丟勒與懶散的威尼斯生活格格不入,對威尼斯人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喝酒唱歌非常不屑。

1495年春天,他返回故鄉(xiāng)開了自己的工作室(據說是確定婚約時談妥的條件)。在接下來的五年中,他逐漸將意大利的影響力融入北方的形式,形成自己的風格。同時,丟勒也在努力修煉自己用刻刀制作版畫的技能——這是金匠的基本技能,老丟勒應該手把手地教過他。有經濟頭腦的丟勒制作了大量的圣母和單人的宗教人物像,這些作品的印刷品非常便于攜帶,使得丟勒幾年內就在歐洲的主要藝術中心聞名。

1498年,書籍剛剛進入大眾生活,瞅準商機的丟勒以一人之力身兼美術、印刷及出版多職,自費出版了大型木刻組畫《啟示錄(Apocalypse)》。這套15幅的版畫傳達出“不信神,災難將肆虐;大災之后,上帝的精神將戰(zhàn)勝邪惡,新世界終將到來”的思想,展現出豐富的想象力。丟勒是最早擔任版畫家與出版者雙重身份的藝術家之一,因而在出版的書籍中得以保留了對書籍內容與板式設計的全部決定權。

·《四騎士(啟示錄)(The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1498


1505年下半年,功成名就的丟勒再次來到威尼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他1506年為德國僑民聚居區(qū)的圣巴爾托洛梅奧教堂創(chuàng)作的祭壇畫《玫瑰花環(huán)節(jié)的源起(Feast Of The Rose Garlands)》。畫作融合了德國和意大利元素,完成后好評如潮,丟勒傲嬌地宣稱:“這幅畫讓那些說我是‘一個不懂怎么用色的刻工’的人徹底閉嘴?!?/strong>


·《玫瑰花環(huán)節(jié)的源起》(Feast Of The Rose Garlands),1506


1513-1514年,丟勒創(chuàng)作了被統(tǒng)稱為“大師版畫”的《騎士、死神與魔鬼(Knight, Death and the Devil)》、《憂郁1(Melencolia §I)》《書齋中的圣哲羅姆(St. Jerome in his Study)》。在同時代人看來,丟勒和《憂郁》的氣質簡直是完美契合。沒有人能抗拒一個憂郁氣質的美男子。


·《騎士、死神與魔鬼》(Knight, Death and the Devil),1513


·《憂郁之一》(Melencolia §I),1514


·《書齋中的圣哲羅姆》(St. Jerome in his Study),1514


1520年7月,丟勒和妻子阿格妮絲開啟了前往尼德蘭的新旅程。這是他最后一次重大的旅程,也是唯一一次帶著妻子的旅行。

第五步:談笑有鴻儒


丟勒非常善于與有學識的朋友交流,而且精通宗教、哲學、數學和占星術知識。他還對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的思想非常著迷。著名神學家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 c.1466 - 1536)對此曾頗有感慨。


·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肖像畫》(Portrait of Erasmus of Rotterdam), 1523


丟勒與大多數重要的藝術家關系都很好,包括拉斐爾,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 1430 - 1516),還有通過畫家洛倫茲·迪·庫若迪(Lorenzodi Credi, 1459-1537)結識的里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506年,在第二次訪問威尼斯期間他拜訪了貝利尼,之后美滋滋地給皮爾克海默寫信:“喬瓦尼·貝利尼在很多紳士面前贊揚我的畫。他愿意模仿我的作品,親自來拜訪我,請我?guī)椭?,并承諾付給我很高的報酬。都說他是個非常正直的人,所以我對他挺友好?!?/span>


· 喬瓦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自畫像》(Self-portrait),1430


丟勒也喜歡為朋友們繪制畫像,肖像畫是他建立友誼的紐帶。這些肖像異常坦率地記錄了每個人的面容。丟勒敏銳的觀察力加上北方畫家對細節(jié)的精確描繪,將人物的性格與內心表達到極致。1515年,丟勒在收到拉斐爾贈送的一幅粉筆畫后,將一幅大約創(chuàng)作于1492-1497年間,繪在亞麻布上的水彩自畫像回贈于他??上У氖谴水嬕堰z失。

丟勒深受宗教改革影響,與宗教改革家梅蘭希通和伊拉斯謨都有交往,也為他倆繪制過肖像。


· 老盧卡斯·克拉納赫(Lucas Cranach the Elder),《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532


丟勒與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雖然從未謀面,但早年出于敬重,他曾向薩克森選帝侯表達過希望為路德作一幅畫,作為對這位幫助他戰(zhàn)勝了巨大精神危機的感恩。而路德在丟勒去世后曾這樣寫道:“丟勒這樣一個虔誠的人的離世讓我們深感悲痛,但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上帝讓他在風暴來臨或者說變得更猛烈之前存在于這個世間,并成就了一番事業(yè)。值得他看的都應該是美好的東西,他不該被邪惡的東西玷污他的雙眼。愿他在天國安息。阿門。”

第六步:著書立學說


1512 年,丟勒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我們生來就應該不斷汲取知識,這樣才能從事物中探求真理?!?strong>丟勒的學而不倦,行而不止,自我審視,以及與杰出人物的交流,使得他成為當時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

丟勒一直堅信解決自然和藝術的形式問題的謎團的鑰匙就在于古代的典籍,而意大利人已經或多或少地掌握了這一問題。他曾想與威尼斯藝術家雅各布·德巴爾巴里(Jacopode' Barbari, 約1460/70-1516前)探討自己的見解和心得,但雅各布對這位德國畫家的求知卻報以冷漠,丟勒憤而選擇自己研究數學、幾何學、拉丁語、古典文學等。

較之與藝術家們的交往,丟勒和學者們的接觸更加頻繁和密切。他曾耗費多年時間研究透視法則,比例學和測量學。在他的一生中成功地創(chuàng)作出了兩本書:1525年在紐倫堡出版的《測量四書(The Four Books on Measurement)》是德國關于成人數學的第一本書。另一個是關于城市防御工事的研究,于1527年出版。《人類比例四書(The Four Books on Human Proportion)》在他1528年逝世后不久出版。他的著作的各種語言版本遍及歐洲。


·《人類比例四書》(The Four Books on Human Proportion),1528

第七步:善于經營自己


在文藝復興時期,很少有畫家在作品上簽名,而丟勒卻幾乎在他的每幅作品上都以一種高雅的方式添加上自己設計的商標、名字的縮寫“AD”。儼然是知識產權的鼻祖。


·《野兔》(Young Hare),1502


當得知有人不僅模仿自己的畫作,甚至在臨摹作品上盜名欺世時,丟勒立馬趕往威尼斯,向元老院尋求公正捍衛(wèi)權利。元老們宣判:這位竊取者可以繼續(xù)臨摹他的作品,但絕不能在作品上添加丟勒名字的畫押。

在各地旅行時,丟勒不光帶著自畫像向潛在客戶推銷自己,還常背著一大堆的自己的版畫印刷品用于贈送和出售,除了賺點兒路費,還順便揚名立。這種做法無疑讓拉斐爾、提香和帕米爾加尼諾等大腕藝術家腦洞大開,他們都與版畫復制匠合作,傳播自己的作品。

第八步:活成一個傳奇 


1521年7月,丟勒返回故鄉(xiāng)。在佛蘭德斯時他得了一種病,身體每況愈下。

1526年,丟勒完成了最著名的作品《四使徒(The Four Apostles)》。他省略的一切多余的細節(jié),不加任何裝飾。在狹窄的畫幅里,沒有光環(huán)的圣徒頂天立地,高大而有氣魄。丟勒對他的朋友梅蘭希通說:“上了年紀之后,凝視自然,描摹它的本來面目,我發(fā)現樸實單純才是藝術的終極目標?!?/strong>

·《四使徒》(The Four Apostles),1526


1528年4月6日,丟勒病逝。他雖然有工作室,也教過一些學生,但是卻沒有人能夠成為他的繼承者——他藝術中強烈的個人意識實在是太難以模仿。

美貌與智慧并重的丟勒最終笑傲史上帥哥學霸藝術家之巔。是的,拉斐爾沒有他學問好,達芬奇不如他帥(← 小編:我并不同意?。?/span>。

在1638年的一次拍賣會上,32歲的倫勃朗購買了丟勒的《大受難》和九套《圣母的一生》。冥冥之中,兩個以狂愛“自拍”而聞名于世的藝術家命運般地相遇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