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南株香茶生活2017-08-14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近一千年的時間里,秘色瓷,只存在于史書詩文和人們的想象中。 · 最早記錄秘色瓷的是陸龜蒙《秘色越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風雅的唐代詩人形容秘色瓷如同青翠幽遠的千峰秀色,這一句傳唱千年,給了秘色瓷故事一個浪漫的開篇。 ·到了五代時期,又有了另一位文人徐夤《貢余秘色茶盞》說:'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文章的描寫越是優(yōu)美,越引得人們?nèi)タ甲C猜想,贊頌的人越來越多,知道的人卻越來越少,越發(fā)加劇了神秘感。 秘色瓷蓮花碗現(xiàn)藏于蘇州博物館 1956年在蘇州虎丘云巖寺塔第三層天宮發(fā)現(xiàn),通體施青釉,釉層厚且通體一致,通體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構思巧妙,渾然天成。 越窯蓮花刻花杯嚴少英作品 現(xiàn)藏于品南株 我常常想,品南株這件蓮花刻花杯會不會是五代蓮花碗的轉(zhuǎn)世,她們的氣質(zhì)如此相似,光潔如玉,滑潤如綢,如寧靜的湖水一般清澈碧綠,是唐陸龜蒙《秘色瓷器》中描繪的'九秋風露越窯開,奪目千峰翠色來'最貼切的寫照。 有很多東西自出現(xiàn)直到現(xiàn)在樣式從未改變,我想,這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 這說明有人一直珍視這件東西,舍不得改變它一絲一毫。 浪漫與神秘,陸徐兩位文人不經(jīng)意間就為秘色瓷確定了基調(diào),千年不變。 而后,秘色瓷越發(fā)活躍。 ·前蜀王在給后梁皇帝的信物中就有“金棱含寶碗之光,秘色抱青玉之響”。 ·《十國春秋》中記載吳越寶大元年(924)、后唐清泰二年(935)、后晉天福七年(942),吳越王前后三次向后唐、后晉朝貢秘瓷,其中包括“金棱秘色瓷器二百事”。 ·宋代有《十國春秋》記錄吳越王在北宋開寶二年至太平興國八年間向宋朝貢秘瓷8次,其中包括“金扣越器”、“金銀瓷器”等秘瓷。 ·《宋會要》也記載神宗熙寧元年(1068)越州貢秘色瓷器50事。 ·周輝《清波雜志》、趙生麟《候鯖錄》、曾慥《高齋漫錄》三書中均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所說“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似以其類余姚縣秘色也”。此說法雖有待商榷,但證明至少在北宋末年秘色瓷依舊是讓文人雅士、上層社會口口相傳的物件。 嚴少英越窯祥云公道杯品南株 再后來,華夏民族幾經(jīng)動蕩,那個被詩人們輕吟淺唱的秘色瓷,竟也漸漸消失于世間,不知從何時開始,再也沒有人見過它…… 一直到1987年。 隨著陜西扶風法門寺寶塔的轟然倒塌,一批稀世之寶出土,其中有令佛教徒頂禮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給法門寺的大量金銀器、玻璃器、絲織品,還有幾件瓷器,有造型精巧端莊,胎壁薄而均勻,特別是湖水般淡黃綠色的瓷釉,玲瓏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勻凈幽雅得令人陶醉。 尤其重要的是,同時還出土了記錄所有器物的《物帳碑》:“:唐懿宗“恩賜……瓷秘色椀(碗)七口,內(nèi)二口銀棱,瓷秘色盤子、疊(碟)子共六枚?!?/p>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藏于國家博物館 出土于法門寺地宮,釉面光滑明快,釉層均勻,釉質(zhì)瑩潤,最令人驚嘆的是其巧妙的凹底器形設計,在光線照射下,碟內(nèi)像盛著一泓清水,呈現(xiàn)出秘色瓷“無中生水”的視覺奇觀。 瓷秘色! 這三個字深深地震驚了考古專家,而經(jīng)核實考證,它們居然真的是消失世間千百年來世人苦苦尋覓的秘色瓷!這是迄今為止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能與出土文獻《物帳碑》相互印證的秘色瓷,根據(jù)《物帳碑》中文字記載也說明秘色瓷最遲在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以前就已經(jīng)燒制成功,推翻了以往認為的唐代沒有秘色瓷的說法,而且此前考古界從未發(fā)現(xiàn)能與法門寺寶塔地宮出土秘色瓷器相媲美的傳世秘色瓷器! 嚴少英越窯葵口祥云刻花杯品南株 品南株這件越窯葵口祥云刻花杯,色澤清麗,凝潤欲滴,完美呈現(xiàn)秘色瓷“無中生水”的視覺奇觀。每當光線照射,杯中就像盛著一泓清水,令人陶醉。 后經(jīng)過專家多年考證,和有損與無損X光譜測試后,證實了秘色瓷在胎底,胎釉和燒制工藝上確實與青瓷完全不同!本身,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幾乎全靠窯爐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氣氛,釉色可以相去很遠。要想使釉色青翠、勻凈,而且穩(wěn)定地燒出同樣的釉色,那種高難技術一定是秘不示人的。
嚴少英越窯蝴蝶刻花杯品南株 至于“秘色瓷”這三個字,學術界至今仍有不同的觀點: 秘: 第一種解釋認為秘指是與皇帝或?qū)m廷有關的器物的前綴,與“珍”、“奇”含義相通,于器物名稱前,往往用“秘”字。如“秘籍”、“秘玩”、“東園秘器”等。 第二種解釋認為秘指秘不外宣。宋人趙德麟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的記載。 第三種解釋認為秘指一種叫做秘草的植物。因為秘色瓷的顏色是仿照秘草的顏色而制作的,故取“秘”字。 色: “色”字,唐代作“等級”、“品類”之分類用法,如文獻記載所說“上色沉香”、“上色金”、“上色甚好紙”、“中色白米”、“頭色瓶”等。 以上解釋十分官方,但這些都不重要,你只要知道,給秘色瓷起名的人是一個真正的標,題,黨!越窯嘛,青瓷嘛,明說就好了,他偏偏不,也不像后世取些豆青、影青一類形象的叫法,卻用了一個'秘'字,逗弄得后人傷了一千年的腦筋。 到底所謂'秘色'指什么,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所有秘色瓷的典型特點都是:質(zhì)地細膩,原料出眾,處理精密,胎壁較薄,表面光滑,器型規(guī)整,施釉均勻,釉質(zhì)瑩潤,呈半透明狀,有黃色、青綠等色。
嚴少英越窯牡丹刻花杯品南株 品南株越窯牡丹刻花杯,呈'一泓清漪的春水'般的湖綠色,明澈清亮、玲瓏剔透,敦厚端莊,比例適度,線條流暢,豐腴華美。 正如當年親手接到法門寺地宮秘色盤的考古老師所說:“講秘色釉在研究報告都講秘色瓷瓷釉晶瑩、細膩,胎又是多么的細膩,過去只有理性的認識,但是把這件瓷盤上手后,才真正感到他的釉色、釉面和釉胎結(jié)合有多精彩。這就是秘色瓷為什么千百年來為人重視的原委,也是為什么千百年得到文人盛加贊賞的原因。有幸看到它,看到瓷胎和瓷釉的精良,對秘色瓷的技藝感受更深。”
嚴少英梅青方口祥云杯品南株 物的手感與觸覺可以帶人進入一個異時空。 物件表面那轉(zhuǎn)瞬即逝的微妙觸感,似乎在告訴人們,那里有一個人眼無法看透的世界,我們只需要知道它的存在,至于它的過去如何被定義,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融入你的生活,與你相知相伴,和你的生命相得益彰,那它,就是最美麗的事物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