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泉古寺云中靜,明月清風任我行。有琴一張,慢慢而彈,哪管流年歲月,哪管世事滄桑。琴者豁達,琴者逍遙,琴者風度翩翩,不語而氣韻流露。誰不想擁有這樣的形象?誰不想擁有這樣的氣質?誰不想這樣的風度?每一個琴人都有這樣一個追求,成為風一般翩翩的人,理想總是飽滿的,現(xiàn)實總是不盡人意,那么如何才能由內向外的散發(fā)迷人的氣質呢?這里有一個琴學中重要的修行——琴容和琴姿。 文明與野蠻的區(qū)別之一就是衣飾和服裝,“華夏”有一種解釋就是身著華麗而實力強大。衣飾的合體與美觀是脫離了蒙昧與野蠻的低級需求后審美意識的覺醒,是藝術文明的提升。古琴,是從一開始就是貴族的文化盛宴,是融合了“禮”與“樂”,是文化文明的體現(xiàn)。琴者,美姿容也,賞心而悅目。 有人說只要琴彈得好,哪里需要什么姿態(tài)和容貌!這其實是不對的,琴彈好固然是重要,可優(yōu)美的琴姿和儒雅的琴容也是十分必要的。試想一下,一個衣裳襤褸、胡子拉碴、咧嘴張腿的人在彈琴,即便他彈得不錯,又有何美感可言呢?俗話說:“佛靠金裝,人靠衣裝”,我們出門尚且要穿戴整齊,修整干凈,何況是彈琴這樣的雅事! 優(yōu)美的琴容,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是對古琴的尊重,是對彈琴人自身和聽琴人尊重??梢圆槐厝A麗,但需要得體整潔,一個正常的人都有美的需要,何況是內涵豐富的琴人? 潔凈素雅,不浮夸,不糟蹋,淡而不俗,寬而不頹。有儒家之風范,有佛家之空靈,有道家之飄逸,有隱者之逍遙。即便麻衣素裹,也是風度不減。端坐琴前,心平起均,雙肩自然而開,目光稍微向下,左手虛搭琴身,右手輕放琴弦,雙腿岔開與肩平行,腰直而背挺。手動而身不動,琴聲出而目不斜視,端莊中正,不偏不倚,不嬌柔,不做作。這才是一個琴人應該有的樣子,琴聲未出,而氣勢已來,這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氣質,由內而外。 歲月的沉淀,讓琴人的魅力愈發(fā)的濃郁。一人,一琴,巋然不動,如山般靜看歷史長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