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喝拉撒睡,每個人每天必須面對的生活事件。筆者從事肛腸科臨床,接觸最多的是“拉”的問題,即排便問題。別小看排便,搞不好是要命的,不少人蹲在馬桶上可就沒起來,尤其是老年人。 便秘 現(xiàn)象是十分常見的,也是基層診所常遇到的問題。由于工作上的原因,筆者常常遇到從基層診所轉(zhuǎn)來的便秘病人。在這里,筆者舉三個有代表性的病例,可以從中了解一下基層診所的診療水平。 病例一 某女,51歲,平素大便2-3天解一次,干燥難出,因大便一周未解去某診所就診,接診大夫開了小樹葉一樣的藥物一小把(患者講不出藥名,估計是番瀉葉),囑其回去用開水泡,當茶飲?;颊呤巧衔绾鹊?,飲用一二杯之后,肚子痛,一陣一陣的,有便意,但如廁欲便不出,就這樣持續(xù)到下午,還是沒解出大便,難以忍受,來到筆者診室時,已接近下班時間。筆者指診肛門,可觸及大團塊糞團卡在肛門口,糞質(zhì)像糍粑一樣。腹部透視:見腸管少量積氣積液,不完全性腸梗阻可能。緊急處理,盡量揉開糞團,并盡量摳出堵在肛門口的糞便,后行灌腸處理,最終排出大量糞便,腹部不適緩解,囑其至上級三甲醫(yī)院做排糞造影檢查。三天后,患者將排糞造影報告單拿給筆者看,上面提示:“恥骨直腸肌肥厚,直腸粘膜內(nèi)套疊,直腸前突?!钡湫偷某隹诠W栊员忝?。下面出口不通,用刺激性瀉藥在上面腸道用力通腸,能成嗎? 病例二 有一個小伙子,27歲,教師,未婚,平常大便一日一解,水果吃得少,飲水也少,放暑假期間,作息不規(guī)律,大便3日未解,有便意,但排不出,多次如廁無果后去某診所,接診醫(yī)生用了兩支開塞露打進肛門,如廁仍排不出,患者已感到體力難支,早中飯都還沒吃。接診醫(yī)生讓他到醫(yī)院灌腸,說診所沒有灌腸設(shè)備。于是,患者由兩個朋友陪著來到筆者診室。聽其主訴后,筆者肛門指診有大量顆粒狀糞塊,囑其先去吃飯。患者吃完一碗面條后回診,筆者指診將顆粒狀糞塊向腸腔內(nèi)近端推送,不讓糞塊都淤堵在肛門口,如在馬路交叉口疏導(dǎo)交通堵塞差不多,再囑患者去廁所解大便。約10分鐘后,患者一臉輕松地回到診室報告:解了好多大便。他有一疑惑不解:為何讓他去吃飯?筆者回答到,不吃飯,你哪有勁排便?當然,這只是一句俏皮話,不過,當中有醫(yī)理:進食能促進腸道蠕動。況且他這一天還沒吃飯。 病例三 有一82歲老人,男,大便已10天未解,3天前出現(xiàn)便意,從肛門流出糞水,去某診所就診,接診醫(yī)生開了蒙脫石散讓其服用,連續(xù)用了三天,肛門還是不斷流糞水,伴有墜脹,來到筆者診室時還戴著尿不濕,打開尿不濕,已被糞水浸透,肛門口微張,還可見糞水往外流,指診肛門口大塊糞團。很明顯,這是大便嵌塞,中醫(yī)學上稱之為“熱結(jié)旁流”,而不是泄瀉。該診所把它當成泄瀉,用止瀉藥治療,真乃火上澆油,愈演愈烈。筆者給其灌腸,排出大量糞便,肛門流糞水、墜脹癥狀隨即消除。 以上三例,不足接診數(shù)量的百分之一。簡單歸納了一下,基層診所處理便秘有三招:一是使用低價傳統(tǒng)的瀉藥,多數(shù)是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果導(dǎo)片等,有的還讓病人長時間服用;二是使用開塞露納肛;三是兩者合用。便秘是多種病因所致的常見癥狀,可分為慢傳輸型便秘、出口梗阻性便秘及混合型便秘,治療方法有飲食、藥物及手術(shù)等多種,應(yīng)根據(jù)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單說瀉藥就有很多種,如刺激性瀉藥、容積性瀉藥、滲透性瀉藥等,各種瀉藥有不同的適應(yīng)證和不良反應(yīng),拿刺激性瀉藥來說,可短時間用于功能性便秘,長時間使用會加重便秘病情,而且還有大腸黑病變的可能。便秘診療,大有學問,基層診所要準備的功課還多著呢? |
|
|
來自: 湖岳山人 > 《住院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