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我研究了四十幾年,我發(fā)覺中國人最高明的一點,就是把二看成三。西方人把二看成二,我們因為受《易經(jīng)》的影響,會把二看成三。中國人的思維是易經(jīng)思維,想事情永遠會拐彎。西方人的腦袋當中,有一條直線,中國人的腦袋當中是一條“S”型的曲線,我們想問題是會拐彎的。 如果問一個西方人:“明天那個會議你要不要參加?”他只可能有兩個回答,一個是要,一個是不要,而且說要的,就真的去了,說不要的,就不去。 中國人不會這樣。問一個中國人:“明天那個會議你要不要參加?”他不會講會,也不會講不會,他會說,到時候再說。我們永遠有第三種選擇,而這種做法是最安全的。大家不要因此以為中國人奸詐、狡猾,其實不是。我們說到時候再說,就是在告訴對方:“你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問我,我實在不方便說,如果你想知道我要不要去,可以私底下問我,我一定很誠實地告訴你?!蔽覀円獣犨@些沒有明言的話,要不然就糟糕了。今天我們越來越難溝通,就是因為大家在這方面的默契已經(jīng)快要沒有了。 我是升遷很快的人,因為我從小就比較了解中國人。中國人絕對不撒謊,但是常常不講實在話,這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實講,有了這個智慧,會受益匪淺。如果是存心欺騙,那是得不到好結果的。我們不說實在話,出發(fā)點是希望對方不要生氣,是為了尊重對方,要把這個跟撒謊分開來。 我最常舉的例子,就是先生陪太太逛街的事情。男女有別,男人不買西裝,就不會去試穿,女人就不一樣了,不買也要試穿。所以,太太試完這一套,試那一套,每穿好一套,從更衣室出來,就問先生:“好不好看?” 如果你是先生,你怎么回答?你說好看,她很不高興:“好看?看到標價兩百塊,趕快說好看,剛才那件兩千塊錢的,為什么不說好看?舍不得就是舍不得,說什么好看!” 如果你說不好看,太太更不高興:“不好看?那誰穿好看?你剛才看到誰穿著好看?” 跟中國人講話是天底下最困難的事情。在這種事情上我從來不會跟我太太發(fā)生不愉快。我太太一試穿出來,問我:“你看好不好看?”我的答案只有一個:“你看呢?”然后,我什么事都沒有。我這絕不是鬼鬼祟祟,絕不是圓滑,而是我做個案研究所得到的結論。我經(jīng)常在百貨公司的門口,看見年輕的夫婦在吵架。先生說:“以后不要問我了,我說好看的你偏不買,我說不好看的你偏要買,那你問我干什么?”太太說:“你覺得好看,那你就買去穿啊,衣服買來是我穿的,當然我決定了,什么時候輪到你決定了?”先生說:“那你已經(jīng)打定主意了,干嗎還問我呢?”答案出來了——太太說:“我是怕你無聊才問你的,沒想到你真的一大堆意見,你太沒有修養(yǎng)了?!?/p> 從現(xiàn)在開始,作為一個中國人,要養(yǎng)成任何問題只講三個答案。 第一個,很難講。 中國人一開口就說很難講,因為在中國社會,沒有一件事情是好講的。真的把中國社會的事情弄清楚了的人,就知道沒有一件事情是好講的。就算是合法的事情,也會有不能做的時候,因為時不對,做什么都是錯。但不合法的事情,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就地合法,不合法馬上就變合法了。 既然事情很難講,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太簡單了,看你怎么講——這是我們的第二個答案。 大家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不是意見不相同,只是立場不同而已。只要立場不同,所講的話就不一樣。比如說你問一個軍人,打仗好不好,他不敢說不好,他一定會說,戰(zhàn)爭是神圣的,因為這是他的責任,他的立場。現(xiàn)在很多人講話,就是因為偏離了立場,才會不妥當。 第三個答案就更輕松了,隨便你講。 大家慢慢會發(fā)現(xiàn),中國人都是“隨便說”,因為陰會變陽,陽會變陰,yes會變no,no會變yes,這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中國人贊成就是不贊成,不贊成就是贊成。中國人經(jīng)常在開會的時候會說我贊成,等到會后看到會議的決議案,就火大了:“這樣的事情我怎么會贊成?”就是因為他們將決議案改了。中國人經(jīng)常會更改決議案。反正開會是開會,記錄歸記錄,最后的決議案老板還可以改掉,這都是事實,再加上我們的文字是活的,所以會讓別人覺得我們總是變來變?nèi)サ摹?/p> 這樣大家才知道,中國人先說yes,然后才可以說no,不能一開始就說no,否則人緣會很差。西方人說no就是no,說yes就是yes。中國人說“可以,不過……”用一個“不過”,馬上就把“可以”變成“不可以”了。說“沒有問題,但是……”,“但是”就把“沒有問題”變成“有問題”了。中國人是天底下最好的外交家,從來不說no。反正隨時都可以改過來,那么著急干什么呢? 所以,我想請大家了解的是,聽中國人講話,要聽他心里的那句話,而不是聽他嘴上的那句話,嘴上講的話不是假,不是真,只是妥當而已。 中華文化源于易!今天,當中華民族終于強大起來之后,當中國終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時,我們是否應該正本清源,回歸原點,重新來認知一下《易經(jīng)》的價值和作用呢?我們是否應該傳承并善用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