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士元修身詠 心田種德急修持,生死無常不可期,窗外日光彈指過,為人能有幾多時(為人在世,生死一事最大,世人事事皆知預為籌畫,獨對無常二字,偏不知早作打算,可怪也?。?/font> 個個聞知有死生,既知何不早權(quán)衡?堂堂大路無人走,開眼明明入火坑(昏昏夢夢,迷戀于酒色財氣中者,皆開眼入火坑者也)。 幸讀詩書被化新,幸生中土作良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有識者所以急急修持,不使此生空過)。 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還將心藥醫(yī),心境靜時身亦靜,心生醫(yī)是病生時(息心靜氣,可消百病,養(yǎng)生妙訣也) 2、護體面,不如重廉恥。求醫(yī)藥,不如養(yǎng)性情。 立黨羽,不如昭信義。作威福,不如篤至誠。 多言說,不如慎隱微。博聲名,不如正心術(shù)。 恣豪華,不如樂名教。廣田宅,不如教義方。 3、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容一番橫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經(jīng)營,多一分道義。 學一分退讓,多一分便宜。去一分奢侈,少一分罪過。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4、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人之心術(shù),多欲則窄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5、寧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于度外,是養(yǎng)心第一法。 6、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胸懷牽纏處,要割得下。境地濃艷處,要淡得下。意氣忿怒處,要降得下。 7、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碎。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8、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人之心境,多欲則忙,寡欲則閑。人之心術(shù),多欲則險,寡欲則平。人之心事,多欲則憂,寡欲則樂。人之心氣,多欲則餒,寡欲則剛。 9、后漢·崔瑗《座右銘》 毋道人之短,毋說己之長。施人亦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譽不足幕,惟仁為紀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 莫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 在涅貴不淄,曖曖內(nèi)含光。硜硜鄙夫介,悠悠故難量。 慎言節(jié)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10、《十勿箴》 勿自足、自足自盡。 勿多言,多言多失。 勿宴安,宴安氣惰。 勿玩物,玩物喪志。 勿以詭異以沽虛名。 勿傾細行以累大德。 勿親損友以遠益友。 勿作無益以害有益。 勿茍安于近小,當志乎遠大之言。 勿欣戚于窮通,當盡其在己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