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前,營口是這樣的…… 大商新瑪特那時叫營口商場 市政府那時是營口賓館 營口人習(xí)慣管渤海大街叫“三干線” …… 那時的公共汽車很長,人們稱之為“大長龍”,坐車時售票員會提醒你,別站在前后節(jié)車箱連接的地方,容易“閃了腰” 那時的營口人管遼濱公園叫“遼河沿”,那個年代談戀愛叫“搞對象”,常干的事就是去“遼河沿” 壓馬路,手拉著手時要“時刻警惕”著,別讓熟人撞見…… 那時候遼河里的魚很多,釣魚常用的家備什是“搬網(wǎng)”,也有甩“地鉤”、下“地籠子”的。 三十年前的遼河廣場是這樣的,周圍的居民區(qū)都被廣告牌包圍著 那是營口的車牌都是“35”打頭,街上跑的最高檔的車是“上?!鞭I子、北京吉普,“私家車”這個詞還沒出現(xiàn),如果誰能坐一回“轎子”,就可以在小伙伴中榮耀幾天。 那時候還沒有超市,市場剛剛出現(xiàn),多數(shù)人買菜只去副食商店,去市場總有上當(dāng)?shù)母杏X。這就是小編經(jīng)常去“打醬油”的新華副食。 那時候在遼河大街與河邊之間有一條小路,叫小二道該(街),這是小編上下學(xué)必經(jīng)之路。經(jīng)過這段路時常要“翻山越嶺”,因為家家戶戶總是把買來的煤先卸在路邊,然后再一盆一盆的端回家。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 撰稿 造小欠 版式 小蜜蜂 ![]() ![]() |
|
|
來自: 月中尋桂QQ > 《地理、歷史及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