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的穴位按摩治療_疾病網(wǎng) 低血壓的基準與高血壓相反,心臟收縮、擴張時壓力減弱,最高值100毫米汞柱以下,最低值60毫米汞柱以下。 低血壓的人,大多體質(zhì)虛弱,但卻長壽,日常生活中小毛病很多,經(jīng)常非常地不舒服。 低血壓時,會有站立性目眩、腦貧血、手足冰冷、頭痛、耳鳴等癥狀,若為女性,還有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定的煩惱存在。 血壓穴位療法是以調(diào)整血液循環(huán)和消除身體異常為重點,平時以多加攝取消化良好的蛋白質(zhì)或脂肪為輔。 特效穴位: 頭頂?shù)陌贂?、天柱穴,手部的曲池?a href="http://www./picture/xueweitu/26646.asp" target="_blank">陽池、合谷,足部的足三里、太沖、陰陵泉、太溪、照海等穴。 按摩療法: (1)按壓百會穴50次,力度稍輕、平穩(wěn)。|(2)按揉曲池、陽池、陰陵泉、足三里、太沖各50至100次,力度以酸痛為宜。|(3)掐揉合谷30至50次,力度稍重,以疼痛為宜。|(4)揉捏太溪、照海各30至50次,力度以酸痛為宜。 按壓穴位治低血壓 取仰臥位,用拇指指尖夾住人巾穴1分鐘,力民要重一些,以有酸脹感為度。 取端坐或仰臥位,以中指和食指掐按百會穴,由輕漸重地連續(xù)做20至30次。 取坐位或仰臥位,用食指和中指向下按壓中脘穴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中指指端按于氣海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揉至發(fā)熱時療效佳。 用左手推按右足涌泉穴,右手推按左足涌泉穴,交替進行。用力宜重,手貼足心皮膚,頻率宜快,推按的距離較長。 低血壓是體質(zhì)弱的一種表現(xiàn),它多發(fā)生在瘦弱的人身上,主要表現(xiàn)為易疲勞,四肢乏力,沒食欲,怕冷,腰酸背痛,腿抽筋等。 對以下的對特效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臟功能,提高身體機能。 方法一:按摩心俞穴,膻中穴,關(guān)元穴 a、取坐位,先使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按揉左肩的心俞穴,盡可能用力,用力均勻且慢,正時針與反時針按揉各30回。以后用左手以相同的方法按揉右肩上的心俞穴。 b、再用拇指指肚按揉胸前的膻中穴,用力均勻且慢,以沒有疼痛感為好。 c、最后再用拇指指肚按揉腹部的關(guān)元穴,方法同上。 方法二:按摩百會穴,素髎穴,足三里穴 a、取坐位,閉目調(diào)神,分別用雙手的中指指肚按揉百會穴各一分鐘,力度適中就可以。 b、再用食指指肚按揉鼻子上的素髎穴,方法同上。 c、最后用兩手拇指指肚同時按揉左腿上的足三里穴,力度可漸漸加大,每回按下后可停留三到五秒鐘,反復20回為好,再用相同的方法按摩右腿上的足三里穴。
低血壓:穴位按摩治療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的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60毫米汞柱者。多發(fā)于青年女性,身體瘦弱者。按摩頭部相關(guān)穴位,可補養(yǎng)氣血,升高血壓。
臨床表現(xiàn)
低血壓往往表現(xiàn)為頭暈、耳嗚、目眩、疲倦、四肢酸軟無力、食欲不振、足涼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突然站起時眼前發(fā)黑、頭暈欲倒等嚴重癥狀。 特效穴位
印堂穴、神庭穴、攢竹穴、太陽穴、百會穴、人中穴、承漿穴、率谷穴、風池穴、魚腰穴 輔助按摩
1.雙手拇指指腹交替推被按摩者的印堂至神庭部位,反復進行10~20次。 2.雙手拇指羅紋面分抹被按摩者的攢竹,經(jīng)魚腰穴至太陽穴,點按太陽穴,反復20次,推按速度不宜過快。 3.按揉被按摩者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20圈。 4.點按被按摩者的人中、承漿穴各20次。 5.以率谷為中點掃散被按摩者頭側(cè)部,左右各20次(圖①)。 6.拿揉風池穴10次,逐漸用力,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7.由前向后用五指拿頭頂,至后枕部改為三指拿法至后頸部,反復3~5次。 低血壓人群保健方法
中醫(yī)認為,低血壓大多由于氣虛、陽虛、氣陰兩虛、陰血虧少或氣血不足所致。采用辨證施治方法,運用補虛扶正、調(diào)理氣機等法則,可收到增強體質(zhì),改善自覺癥狀,逐漸回升血壓的效果,且無副作用。 中醫(yī)推薦的防治低血壓的食療方,大多以天然食物補品及藥食兼用補品為主,如豬肉、羊肉、午肉、火腿、鯉魚、雞、鴿鶉、大棗、龍眼肉、紅糖等。低血壓患者食以上具有補益氣血、滋陰助陽功效的食物,有助于平衡陰陽,調(diào)整血壓。 低血壓病人在食療的同時,還應加強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早晨喝點淡鹽開水。平時變更坐臥起立等體位時,動作要緩慢,不宜突然變更體位。另外,低血壓患者不要做激烈運動,不應久站久立。 穴道指壓法治療低血壓
談到低血壓,雖有人會擔心,但其與高血壓相比較,卻可不必擔太多的心。何況,假如沒有任何的癥狀,低血壓的人甚至會和一般正常人一樣地長壽。但是,實際上若低血壓的癥狀出現(xiàn),也是件相當麻煩的。如站起時,突然神志昏迷,則非常的危險。像這樣,誰都會想盡早恢復正常的狀態(tài)。
低血壓大略可分為原因清楚的二次性低血壓與原因不明的本能性低血壓及突然站起會感到目眩的起立性低血壓三種。 用穴道指壓法最有效的是本能性低血壓與起立性低血壓。二次低血壓的情況,再如何的想去除癥狀,若非人根本治療,則無法完全治愈。有關(guān)低血壓,有必要配合癥狀來治療。 另外,有些人認為血壓低,所以需要喝酒,這是錯誤的,希望盡可能避免。酒會使血壓升高,完全是世俗之說,現(xiàn)代醫(yī)學觀大多數(shù)的見解是酒會使血壓下降。另外,在飲食方面,請避免酸辣等的刺激物。血壓有異常,不論是高血壓、低血壓,刺激物對身體不但不好,且會妨礙治療,使恢復轉(zhuǎn)慢。但是,這只是因低血壓而感到異常時才適用,若無任何癥狀時,則無須擔心。 雖說如此,人的身體還是有某種限度,攝取太多刺激物,對身體絕非有益,請?zhí)貏e注意。 治療低血壓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感到頭重、頭昏腦脹時,稍微強力的指壓叫“百會”的穴位?!鞍贂痹陬^的最上部之中心,將兩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緩緩吐氣,強力按壓6秒鐘,如此反復5次,血液循環(huán)會變?yōu)榱己谩?br> 另外,當全身慵懶、手腳冰泠、目眩、站著時頭發(fā)暈時,在腳踝附近有兩個穴位,可以達到效果。 此穴位是在腳踝的正后面。用大拇指及食指抓住這兩個點,以與前面同樣的要領強力按壓6秒鐘,反復做20次。 此穴位是腎臟的原穴,是使體力恢復的重要穴位。 低血壓,按摩治療好處多!- 密碼是一到八的馬甲的博客
【治療重點】:續(xù)發(fā)性低血壓癥發(fā)生時,應以治療去除其起因即某種疾病為先決條件。起立性、原發(fā)性的情形發(fā)生時,要進行附帶對各癥狀有效的穴位療法。尤其對頭痛或頭重等情形,要仔細指壓百會、天柱。事實上,對天柱到肩井所進行的按摩,可提高血液循環(huán),改善肩膀酸痛與眩暈。背部的厥陰俞、腰部的腎俞、腹部的膻中、育俞、中脘、大巨、手的郄門、足部的三陰交的指壓,對諸癥狀有效果。手腳虛冷則指壓背部膈俞、手的神門、足部的陰陵泉,失眠或不適感等神經(jīng)病癥癥狀則指壓照海有效果。 按摩百會對眩暈、起立性眩暈或頭痛、頭重等低血壓癥的諸癥狀有效 【位置】:左右耳之間連接的直線與眉間中心的直線的相交的點,即頭頂處。 【治療】:治療者兩手抱住被按者頭部,以左右拇指,由正上方進行指壓。反復按摩之后,對于血壓異常所導致的眩暈,及伴隨性頭痛或頭重等癥狀都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按摩照海是改善因血液循環(huán)異常引起虛冷的特效穴位,對神經(jīng)癥狀也有效果 【位置】:內(nèi)腳踝下方之凹陷處。 【治療】:按摩者從被按者腳尖方向伸手握住被按者腳跟,按摩者的拇指緊緊壓住被按者內(nèi)腳的踝下方。這樣按摩治療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低血壓癥特有的失眠或不適感等的神經(jīng)病癥癥狀有效。 按摩天柱使頸部放松,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huán)。 【位置】:位于脖頸部后發(fā)際的粗肌肉外部凹陷處。 【治療】:按摩者從被按者后面用雙手包住被按者的頭部,用拇指指壓穴位。這樣按摩,可改善頸部酸痛的癥狀,促進頭部與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 按摩肓俞消除低血壓癥引起的最常見的慢性困倦 【位置】:肚臍兩側(cè)附近。 【治療】:按摩者讓被按者仰臥,兩手中、食指并攏,以中指為中心進行指壓。反復按摩對改善低血壓癥引起的常見的慢性困倦有效。也可緩和伴隨而來的充血、虛冷。按摩時注意以腹部的脂肪輕度凹陷程度進行指壓,避免力量過大。 按摩神門緩和手部虛冷、臉部灼熱 【位置】:位于手腕關(guān)節(jié)處,靠近手常側(cè)的小指根端。 【治療】:被按者伸出手,手掌朝上,按摩者南下而托握住患者手腕。拇指在其穴位位置,加力量指壓。如此,可緩和手部虛冷或臉部灼熱。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疾病為原因所引起的癥狀也有效。 養(yǎng)生 >
低血壓的按摩處方低血壓的按摩處方 凡動脈血壓低于正常,其診斷標準為成人收縮壓低于8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60毫米汞柱即稱為低血壓。臨床可見頭痛,眩暈,耳鳴,目糊,心慌,胸悶,氣短,食欲不振,全身疲勞,四肢發(fā)冷,突然起立時頭目昏暈,甚至有昏厥,尿頻,勃起障礙等癥狀。嚴重時可以發(fā)生中風現(xiàn)象,造成生命危險。本病的基本原因是匯集在腳底毛細血管的收縮力較弱,輸送或收回血液的功能不夠順暢,致使心臟及其他循環(huán)系也不夠活潑。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眩暈,暈厥,心悸,怔忡等范疇。 按摩處方1:百會,風池,曲池,中脘。 -
按摩處方2:百會,天柱,神門,照海,厥陰俞,盲俞。 按摩處方3:內(nèi)關(guān),脾俞,腎俞,隔俞,足三里,三陰交。 按摩處方4-頭穴:暈聽區(qū),感覺區(qū),生殖區(qū),強壯區(qū)等。 ![]() (面穴)首面穴,肝穴,腎穴,心穴,脾穴等。
按摩處方5-耳穴:腎上腺,升壓點,心,皮質(zhì)下,交感。
按摩處方6-手穴:十宣,心點,大腦,肺,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
按摩處方7-足穴:腎臟,輸尿管,膀胱,生殖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