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封建歷史上,自科舉制度創(chuàng)立以來,無數(shù)考生勤學(xué)苦讀,只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但事實證明,考取功名這種事情,除了與自身的勤奮努力有關(guān)外,還與運氣密切相關(guān)。像清朝的一位考生,只因為名字太吉利,從而被乾隆欽點為狀元! 這個人便是胡長齡,生于1758年,1789年參加科舉考試,殿試成績只考了個第十,但乾隆卻欽點他為當(dāng)朝狀元,授予他翰林院修撰,這一切,都跟他的名字密切相關(guān),當(dāng)然,也與乾隆的自視甚高有關(guān)。 乾隆可以說是歷史上最自戀的皇帝了,自稱為“十全老人”。在他70歲的時候,翻遍歷史,跟過去那些超過70歲的皇帝相比,他自認(rèn)為是最完美的那一個,也十分自豪于自己的長壽,因為在古代,能活到60歲的皇帝少之又少。 胡長齡參加考試的時候,乾隆已經(jīng)79歲了,他坐在大殿上,看著主考官呈上來的殿試卷子,忽然看到胡長齡這個名字,不禁欣喜異常。胡長齡,“胡乃長齡吖”,這正好就迎合了乾隆這個“胡人”想長命百歲的心境。 于是,乾隆為了借這個名字圖個吉祥,大筆一揮,將原本是第十的胡長齡提到了第一,封為金科狀元。當(dāng)時還有文人寫了一篇名為《胡長齡以名得大魁》的文章,用來記錄這件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