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提倡君子人格。君子文質(zhì)彬彬,君子溫其如玉,君子溫、良、溫、儉、讓……君子是與天地合德的大人。 與之相對,君子都會避免一些有損君子形象的情態(tài)。 明代思想家呂坤在《呻吟語·修身篇》中指中,社會上有十余種非君子的情態(tài),是君子應(yīng)該極力避免的。 “無武人之態(tài)”——粗豪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一種情態(tài),就是行武之人的粗魯強橫。 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武人尚武,所恃者勇力,故多粗魯蠻橫。君子尚理,所恃者道義,故凡事認個理字兒,無武人粗豪之態(tài)。 “無婦人之態(tài)”——柔懦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二種情態(tài),就是婦人的柔弱怯懦。 “溫柔敦厚,《詩》教也”(《禮記·經(jīng)解》),君子風度固然應(yīng)該要溫柔敦厚,但所謂過猶不及,也不可流于婦人的陰柔懦弱。君子的柔情是以陽剛為基調(diào)的。 “無兒女之態(tài)”——嬌稚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三種情態(tài),就是兒女之間的矯情幼稚。 君子有真情,歌哭笑怒本于真心,故絕不矯情,既不顧影自憐,也不惺惺作態(tài);君子有真智,能夠以理智節(jié)制情感,故絕不幼稚,使情發(fā)于真心,而節(jié)于禮義。 “無市井之態(tài)”——貪鄙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四種情態(tài),就是市井之徒的貪婪詐鄙。 君子未嘗不貪,但君子貪于道義而不貪財利,市井之徒則為財利而熙熙往來于南北東西;君子絕不詐鄙,有所為有所不為,市井之徒則為財利而不擇手段。 “無俗子之態(tài)”——庸陋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五種情態(tài),就是凡夫俗子的平庸淺陋。 君子志存高遠,力爭上游,不甘于平庸,凡夫俗子則不思進取,甘于平庸;君子思慮深邃,潔凈精微,見解獨到,凡夫俗子則道聽途說,人云亦云,流于淺陋。 “無蕩子之態(tài)”——儇佻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六種情態(tài),就是浪蕩公子的浮薄輕佻。 浪蕩公子游情花柳,言語輕佻,行跡放蕩,自失莊重;而“君子不重則不威”(《論語·學(xué)而》),言行莊重而自生威嚴,使人凜凜然不敢犯。 “無優(yōu)伶之態(tài)”——滑稽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七種情態(tài),就是戲子優(yōu)伶的滑稽戲謔。 戲子優(yōu)伶,插科打諢于人前,以滑稽戲謔取悅于人;君子未嘗不幽默,但只是在道理上灑脫,仍以“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守身應(yīng)世。 “無閭閻之態(tài)”——村野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八種情態(tài),就是鄉(xiāng)里之人的粗俗野蠻。 鄉(xiāng)里村民雖性情質(zhì)樸,但所受禮樂教化有限,故“質(zhì)勝文則野”,難免給人一種村野之感;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故能在舉手投足之間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 “無堂下人之態(tài)”——局迫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九種情態(tài),就是堂下之人的拘束促迫。 訟獄之際,堂下之人待堂上之人定是非曲直,故顯得拘束促迫;而君子行事,從容淡定,不卑不亢,故能落落大方。 “無婢人之態(tài)”——卑諂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十種情態(tài),就是奴婢仆人的卑恭諂媚。 奴婢仆人地位卑微,不得不恭順人主,不得不脅肩諂媚;君子則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有獨立之人格,有處世之操守,故絕不曲意奉承。 “無偵諜之態(tài)”——詭暗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十一種情態(tài),就是偵探間諜的詭秘陰暗。 偵探間諜為刺取情報,不得不施以詭秘之手段,陰暗之勾當;而君子行事,則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保ㄋ抉R光語) “無商賈之態(tài)”——炫售 君子應(yīng)該避免的第十二種情態(tài),就是商人賈客的炫耀兜售。 商人賈客,以貨謀利,故黃婆賣瓜,自賣自夸;而君子修身成德,絕不會炫玉求售,而是待時而動,進之以禮,退之以義,遁世不見知而不悔。 |
|
|
來自: 茶香飄萬里 > 《修煉 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