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人十大問 1,什么是傳武? 2,傳武不是表演養(yǎng)生的嗎? 3,傳武到底能不能打人? 4,傳武真的有內功嗎? 5,他比現代武學都厲害? 6,為什么現在說自己練傳武的大師好多都是騙子? 7,傳武不科學,發(fā)力什么的違背了物理定律! 8,想學傳武應該去哪里? 9,真的有什么少林武當門派嗎? 10,傳武真的要失傳了嗎? 拳篇 傳武的技術要領和動作發(fā)力和現代武學基本一致,沒那么神秘,聽我一一道來。 1,先學拳,后學棍,拳棍通,百兵通。 肩架說白了就是現代搏擊對抗中的抱架,抱架承受力高就不容易被人打散了,比如掃踢上頭你抱架沒承受力的話一腳就破防了,怎么打后續(xù)?身法進攻連貫性也來源于肩架,比如泰森蝴蝶步交叉直拳,比如散打的搖閃后接平勾,都需要一個力量(就是承受力)很整的肩,才能繼續(xù),他說的一身勁力就是在指這個肩架,練出**的抱架必然是好拳手,這一點上各類武學都是一致的。 3,寧蹲不立,寧側不直。蹲則矮,側則狹,所備者少。(現代搏擊抱架要求的側身而不是正著,這樣擊打面?。?br>4,拳打一條線,內靜外猛,守如處女,犯如猛虎。(直拳為主,電影中那些詭異的拳法有很多是后人編的)(打拳始終保持冷靜) 5,去時散手,著人成拳。(mma) 7,拳似流星眼似電,腰似蛇形步賽鉆。 9,拳技四種,踢打摔拿(摔跤和擒拿) 11,拳打三分腳打七(拳擊除外,搏擊選手用腿殺傷的更多一些) 13,提臂吸氣落臂呼(發(fā)力不能憋住氣打,要講究呼吸,所謂吐納) 15,氣血有三停,肩窩肘拐和掌根,氣透三關功乃成(沒練過拳的去打沙袋試試就知道是啥意思了) 17,腳踢手隨之,手足齊起落,拳打腳進之,不可偏。(看一個搏擊選手,不管他練得是什么,一定是手腳相隨,不管前進后退都保持抱架,套路表演里那些一看就是散的,抱架都保不住怎么打?) 19,笑面不動唇,有意提放人(長打架的知道,開嘴先罵的一般水平很差,先干他) 21,習術不可不用力,殆不可過猛,過猛必傷。(拳擊老師的原話,每次空擊都要在標準的前提下用最快速度最大力量練習) 23,力量,承受力,速度 準確度,距離感(練拳無非就練的這些,一個不做負重,不做空擊,不打靶不喂招的人,就練了套路,怎么打人?) 25,硬打硬要無遮攔(多挨打或多打,身體的承受力上來了才能做到,如一龍的抗擊打就非常優(yōu)秀,現在大多數年輕人踢個沙袋都嫌腿疼,就是沒有承受力) 27,空練無遮攔(空擊才能練出殺傷力,打靶練得不是殺傷力,而是距離感和手腕枝節(jié)承受力) 29,功大欺理(傳武強調的是單招的殺傷力,就是破架,練習傳武的目的也是練出所謂絕對殺傷,基礎多所以慢,現代武學只是更強調快速成型,但萬法歸宗,最后登上世界級的選手無一例外都是練出來單招的絕對殺傷)這個道理就是散打拳擊能邊練邊打,到頂峰的時候也練出了殺傷力,而傳武是先練殺傷,練出殺傷力在學怎么打,所以慢。 關于拳篇和徒手傳武的傳承,大家可能還有疑問,比如為什么就要消失了,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有更適合的代替它了,就是散打和中國摔跤,至于擒拿基本沒人練,從08年到現在,師父的大多數弟子都學的是散打摔跤,因為能比賽能糊口,或者生活需要,王師兄和趙師兄從08年開始跟師父,練了7年的拳,其中趙師兄就練的大擺拳,在某區(qū)打出了名氣,打成了老大,現在人去武館的時候帶一隊小弟,站成一排齊喊師父,見過這樣的陣勢么? 器械-槍篇 會槍法的有不少,我就不一一解釋了,免得班門弄斧,不過我更歡迎他們?yōu)榇蠹易鲆恍┰敿毜慕忉尅?/span> 1,平時學藝,器械須重,臨陣宜輕,此為練手之力,學戰(zhàn)以重鎧,使其負重利便,則臨戰(zhàn)身輕。(劍道有重型素振棒,練重用輕是一個道理) 3,二十尺外殺人者,槍也。 5,爾槍動,我槍拿,爾槍不動我槍發(fā)。 中間一點難招架。(直線腿法拳法最難防同理) 7,槍是浮腰鎖,先取手,后取腳,取了手和腳,閉住五路通傷口。(抖槍練扎的時候師父總說槍要在腰邊,而我總犯這個錯) 9,六合(不細說) 11,六家之槍分純雜,短而純者,峨眉,長者沙家,長短家者楊家,槍棍之介,馬家,詳于身勢疏于手,少林,驢非驢,馬非馬,騾也。 11,六家之槍分純雜,短而純者,峨眉,長者沙家,長短家者楊家,槍棍之介,馬家,詳于身勢疏于手,少林,驢非驢,馬非馬,騾也。 13,槍不破甲,等同不扎(戰(zhàn)場破甲利器) 15,沙家桿長一丈八,竹槍也,楊家一丈四,峨眉馬家九尺七,皆木槍。 18,槍棍辯,長棍七尺五寸,短槍九尺七寸,其體相近,其用天淵,棍重三斤,槍重十斤,一也,棍用打,槍用扎,二也,棍打一大片,有定向,槍扎一條線,無定方,三也,打大易見易革,扎小難見難革。。。 刀篇 1,刀自出以東瀛者為著名。 2,單刀,以雙手用一刀也,其技擅自倭奴。(單刀法來自于倭奴) 自明清流傳下來的官方(正規(guī)的)刀法就是大刀,雙刀,樸刀(斧)單刀這幾種,單刀就是現在所指的雙手持握不串靶的刀,然而幾路單刀皆承自劉云峰從倭寇所學后來本土化的刀法,至于后來百花齊放的各家門派的刀法,其實更像現在說的民間(野)路 還有刀盾,也就是藤牌刀,這些都是有系統(tǒng)訓練方法,用于或選入游場被驗證過的實用的武學 3,刀長二尺八,靶長九寸,共三尺七寸。(太刀無疑) 4,唐有陌刀,戰(zhàn)陣稱猛,其法不傳,中華間有得其法者,而終不及倭人精。(關于唐刀的說法不知道是什么時候開始的,我?guī)煾覆恢?,也從沒說過唐刀,如果有了解的,希望給我講解一下,至于明清刀法,主要還是劉云峰之后的單刀,至于其他刀法,師父不了解,我亦不了解,現在傳下來的很多知識內容都是口口相傳,也難以考據,我以師父所說為準,書上出現能證實的作為輔助,不能證實的有所保留,所謂去偽存真) 單刀這塊內容涉及民族觀念,本來想就單純論刀法,但實際也沒辦法拋開立場來談論,單刀不像槍,是土生土長而且中國獨有的武學,刀劍的傳承本來就很曲折,有人說單刀最早由唐傳于日本,也有人說是明戚繼光從倭寇所學,單以古籍為主恐怕會有人接受不了,而以師父等老一輩人的口頭相傳,卻是堅定的站在自己的民族立場上,所以…… 中日單刀刀法區(qū)別(這是你告訴別人你學的到底是日本刀還是中國刀的根本) 招式和傳統(tǒng)武學成一個體系,像埋頭入洞金雞獨立低看上弓等等,兼有學來的其它抱架,步法也是一樣,如果有學過傳武的一眼就能看出來 接下來根據我所學和古籍對比總結一下器械的練習框架。 1,練九學七用五 就是指練功用重9的器械,學招用重7的,用的時候用重5的。師父的原話是練重用輕,但不可過重。 2,日練則精,怠則費。(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訓練) 3,訓練的內容比較科學的說法是 劍法篇 1,夫劍貴乘機以進,無隙則退,故奇正明,劍法成,精神全,神力猛。 忘備注了(用劍有漏洞就進攻,無縫隙就退守,看清局勢) 2,大成之法,先活身步,百日輕身,方許試習(劍法先練步,這一點和其它器械區(qū)別比較大) 3,怯敵則受害,輕敵則受計,以膽御敵,待以心虛。有膽敢則彼威自抑,心虛則促變堪防。(常言道御敵四忌,忌驚疑懼惑,又言道,內靜外猛,心神是非常重要的) 4,夫劍,見也,見機而作,機者,樞也,樞者,腕手活動之謂。(一個是見機,一個是腕活) 5,劍分先天后天,先天之劍,靈活自然,敵劍未動,我劍先知。(天賦) 6,機在肩,謂發(fā)轉之源,樞在腕,謂上下曲直左右之宮。(這就是為什么練武首先要推片的原因) 7,招式八式別三門,仔細推來仔細尋,莫把神機看輕了,務虛功力體精神。(學過的自然懂,沒學過解釋也沒用,八法八式八型三門已經是高度概括了) 劍有五不動,敵高低左右虛皆不動。(劍尖要始終一點對敵,靈且猝,大搖大擺的不對著人,要么高手,要么外行) 8,剛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先發(fā)先至走力,后發(fā)先至走巧,拳腳器械同理) 9,劍法分力,莫高莫低,低則無力,高則尉遲。彼高我攔,彼低我提,不高不低,拿手最宜。(正確的解釋是,練出重擊之后要有節(jié)奏的打出輕重擊來調整敵人,當調整到適合自己的ko招式就可以了) 10,九宮三十六式(太多了不細說,還是刀槍簡單八卦加上中間一點就足矣),練步法要練三十六宮跳步,劍法的步伐很難也很多,最好找?guī)煾笇W。 11,劍破槍,金雞亂點頭,青龍戲水破。 12,劍破棍,揭進,退中進揭破。 劍法就這些吧,剩下的都是練氣化形,飛天罡文什么的,玄乎其玄,我沒練過也不懂,不妄加評價,再者,據我所知我的師父師叔和太師父一輩沒有一個練劍的,只有幾句口訣而已。 本文章來自于秘籍網會員投稿 對于文章請客觀的評價,且當故事看就行了,請匆謾罵?。?! 有想投稿的朋友可以把文章到送到郵箱:1575389080@qq.com 也可以通過下面的聯系方式聯系我?。。?/span> 感謝大家的投稿?。?! 發(fā)一篇文章不容易,喜歡的朋友麻煩您轉載一下此文章,感謝?。?! |
|
|
來自: 昵稱17703713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