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禹貢》揚州之域及揚州徼外。元置廣東道宣慰使司,治廣州路。屬江西行中書省。又置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治雷州路。屬湖廣行中書省。洪武二年三月以海北海南道屬廣西行中書省。四月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六月以海南海北道所領并屬焉。四年十一月置廣東都衛(wèi)。與行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wèi)為廣東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領府十,直隸州一,屬州七,縣七十五。為里四千二十八。北至五嶺,與江西界。東至潮州,與福建界。西至欽州,與廣西界。南至瓊海。距南京四千三百里,京師七千八百三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編戶六十七萬五千五百九十九,口三百萬七千九百三十二。弘治四年,戶四十六萬七千三百九十,口一百八十一萬七千三百八十四。萬歷六年,戶五十三萬七百一十二,口五百四萬六百五十五。 廣州府 元廣州路,屬廣東道宣慰司。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一,縣十五: 南海倚。西北有石門山、雙女山。南濱海。又南有三江口。三江者,一曰西江,上流合黔、郁、桂三水,自廣西梧州府流入;一曰北江,即湞水;一曰東江,即龍川水。俱與西江會,經番禺縣南,入於南海。西北有三江巡檢司,本治側水村,后遷村堡。又有金利、西南有神安、又有黃鼎、又有江浦四巡檢司。又南有五斗口巡檢司,后遷磨刀口,又遷佛山鎮(zhèn)。 番禺倚。在城有番、禺二山,縣是以名。東有鹿步、南有沙灣、北有慕德、東南有茭塘、又有獅嶺五巡檢司。 順德府西南。景泰三年,以南??h大良堡置,析新會縣地益之。西北有西江,南有馬寧、北有紫泥二巡檢司。西有江村巡檢司,后遷縣西北查浦。北有寧都巡檢司,后遷都粘堡。又東南有馬岡巡檢司,后廢。 東莞府東南。南濱海,海中有三洲,有南頭、屯門、雞棲、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老萬山、零丁洋等澳。北有東江。西有中堂、西南有白沙、又有缺口鎮(zhèn)三巡檢司。東北有京山巡檢司,本治茶園,后遷京口村,更名。又西南有虎頭山關,洪武二十七年置。 新安府東南。本東莞守御千戶所,洪武十四年八月置。萬歷元年改為縣。南濱海。有大鵬守御千戶所,亦洪武十四年八月置。東南有官富、西北有福永二巡檢司。 三水府北。嘉靖五年五月以南海縣之龍鳳岡置,析高安縣地益之。西江在南,北江在西。又西南有三江、北有胥江、東有西南鎮(zhèn)三巡檢司。又南有橫石巡檢司。 增城府東。東有增江,南有東江。西南有烏石、西北有茅田二巡檢司。 龍門府東。弘治六年以增城縣七星岡置,析博羅縣地益之。南有龍門水,亦曰九淋水,流入東江。東有上龍門巡檢司。 香山府南。南濱海。東有零丁洋。北有黃圃巡檢司。西北有大攬巡檢司,本名香山,后更名。 新會府西南。南濱海,中有崖山。東北有西江。西南有恩平江,一名峴岡水。東南有潮連、西有牛肚灣二巡檢司。又西北有樂逕巡檢司,后遷縣北之石螺岡。又東北有大瓦巡檢司,本治中樂都,后遷鸞臺村。又南有沙村巡檢司,本治大神岡,后遷仙洞村,又遷長沙村,后復故治。 新寧府西南。弘治十一年以新會縣德行都之上坑蓢置,析文章等五都地益之。南濱海。北有恩平江,一名長沙河。又南有廣海衛(wèi),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置。西有望高巡檢司,西南有城岡巡檢司,后廢。 從化府東北。弘治二年以番禺縣橫潭村置,析增城縣地益之。九年遷於流溪馬場曲。東北有流溪巡檢司,本治縣北石潭村,后遷神岡村。 清遠府北。東有中宿峽。西有大羅山。又湞水在縣東北,東南有潖水來合焉,謂之潖江口,有潖江巡檢司。又西南有回岐、西北有濱江二巡檢司。東北有橫石磯巡檢司,后廢。 連州元桂陽州,直隸廣東道。洪武二年三月省入連州。四月,連州廢,地屬連山。三年九月,連山廢,地屬陽山。十四年置連州於此,屬府。東北有桂水。西有湟水,亦曰洭水,自湖廣寧遠縣流入,東南合湞水。西北有硃岡巡檢司。又有西岸巡檢司,治仁內鄉(xiāng),后徙陽山縣境。東南距府五百六十里。領縣二: 陽山州東北。元屬桂陽州。洪武二年三月,桂陽州廢,屬連州。四月,連州廢,屬韶州府。十四年四月改為連州,徙州於桂陽州舊治,復置縣,屬焉。南有陽溪,即洭水。西北有星子巡檢司。東有西岸巡檢司,自連州移此,治青蓮水口。又北有湟谿、陽山二關。 連山州西。元連州治此,直隸廣東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廢,屬韶州府。三年九月省入陽山。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十四年四月屬州。舊治在縣西北鐘山。永樂元年徙縣西程山下。天順六年又徙小坪。南有黃連山。北有高良水,又名大獲水,東至州界入湟水。西有宜善巡檢司,即程山下舊縣治。 肇慶府元肇慶路,屬廣江道。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一,縣十一。南距布政司二百三十里。 高要倚。北有石室山。南有銅鼓山。東有高峽山、爛柯山。城南有西江,又南有新江,東南有蒼梧水,俱流入焉。東南有古耶巡檢司,治龍池都之馮村,后遷縣東之橫槎下都。東有祿步巡檢司,初在下村,后遷上村水口。東有橫槎巡檢司,初治上半都,后遷水口,尋廢。 高明府東南。本高要縣高明鎮(zhèn)巡檢司,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改為縣,析清泰等都益之。南有倉步水,一名滄江,下流入於西江。東北有太平巡檢司,治太平都,后遷縣東都含???。又遷縣西南山臺寺,又遷縣東清溪申石奇海濱。 四會府北。南有北江。東有南津巡檢司,治黃岡村,尋遷縣東南南津水口。 新興府南。元新州治,直隸廣東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廢來屬。東有新江。西南有立將巡檢司。又南有祿緣巡檢司,后廢。 開平府南。本恩平縣之開平屯。明末改為縣,析新興、新會二縣地益之。南有恩平江,源出舊恩平縣西北平城山,東流合烏石水,下流入廣州新會縣界。東南有沙岡巡檢司,本治沙岡 村,后遷平康都之長沙村。又南有松柏、 北有四合二巡檢司。 陽春府南。元屬南恩州。洪武元年屬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廢,屬府。西有漠陽江。北有古良巡檢司,尋廢,后復置於縣西,又遷南鄉(xiāng)都小水口。又北有思良巡檢司,后廢。 陽江府南。元南恩州治此,直隸廣東道。洪武元年,南恩州廢,改屬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廢,屬府。南濱海。中有海陵山,山西北為鶴州山,海陵巡檢司在焉。西有漠陽江,源出古銅陵縣北云浮山下,南流過陽春縣,會諸水,經南恩舊城,直通北津港門,入於海。東南有海朗守御千戶所,西南有雙魚守御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七年置。又東北有蓮塘堡,西有太平堡,俱嘉靖間筑。 恩平府南。本陽江縣之恩平巡檢司,初治縣東北之恩平故縣,后遷恩平堡。成化十四年六月改堡為縣,析新興、新會二縣地益之,而遷巡檢司於縣東南之城村,仍故名,后又遷白蒙屯??h南有恩平江。 廣寧府西北。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以四會縣地置。初治縣東南潭圃山下,后遷大圃村福星山下,即今治也。北有綏江,又有龍口屯田千戶所,亦嘉靖三十八年置。西北有金溪巡檢司。南有扶溪巡檢司,初治東鄉(xiāng)水口,后遷扶溪口,又遷官埠。 德慶州元德慶路,屬廣東道。洪武元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府治端溪縣省入,來屬。西有小湘峽,西江經其中,端溪自東北流入焉。東有悅城鄉(xiāng)巡檢司,治悅城故縣,后遷靈溪水口。東距府二百十里。領縣二: 封川州西。元封州治此,直隸廣東道。洪武二年三月,州廢,改屬。南有西江,西有賀江,西北有東安江,俱流入焉。北有文德巡檢司,初治縣西北大洲口,后遷縣西賀江口,后又遷於此。 開建州西北。元屬封州。洪武二年三月改屬。西有開江,一名封溪,即賀江之下流。北有古令巡檢司,治古令村,后遷縣東北之褥村。 韶州府元韶州路,屬廣東道宣尉司。洪武元年為府。領縣六。西距布政司八百里。 曲江倚。永樂二十二年建淮王府,正統(tǒng)元年遷於江西饒州府。南有蓮花山。東北有韶石山。西有桂山。湞水在東,東南有曹溪水,西有武水,俱流入焉,抱城回曲,故謂之曲江,下流即始興江。東北有平圃、南有蒙浬二巡檢司。 樂昌府西北。南有昌山。東北有靈君山。西有三瀧水,即武水。北有九峰、西北有黃圃、又有羅家灣三巡檢司。東有高勝巡檢司,后廢。 英德府西南。元英德州,直隸廣東道。洪武二年三月降為縣,來屬。南有皋石山,一名湞陽峽。又湞水在縣東,一名溱水,洭水在縣西,一名洸水,至縣西南合流,謂之洸口,有洸口巡檢司。又南有瀧頭水,與湞水合。又東有象岡、北有清溪、西有含洸三巡檢司。又南有南崖巡檢司,廢。 仁化府東北。治水西村,后遷城口村。西北有吳竹嶺,吳溪水出焉,下流為潼溪,入湞。東北有扶溪巡檢司。又北有恩村巡檢司。 乳源府西。本治虞塘,洪武元年遷於洲頭津。西有臈嶺,五嶺之一。西北有武水,自湖廣宜章縣流入,有武陽巡檢司。 翁源府東南。元屬英德州。洪武二年三月改屬。故城在西北,今治本長安鄉(xiāng)也,洪武初,遷於此。北有寶山。東有靈池山,滃溪出焉,即瀧頭水。東有桂丫山巡檢司,初治茶園鋪,后遷南浦。 南雄府元南雄路,屬廣東道。洪武元年為府。領縣二。西距布政司千九十里。 保昌倚。大庾嶺在北,亦曰梅嶺,上有梅關,湞水所出。西北有凌江水,流合焉,南至番禺入海,謂之北江。又縣東有小庾嶺。西北有百順、東南有平田二巡檢司。又東北有紅梅巡檢司,舊治梅關下,后遷於此。 始興府西。西有始興江,即湞水。南有清化徑巡檢司。又東北有黃塘巡檢司,本治瓔珞鋪,后遷黃塘江口,又遷黃田鋪。 惠州府元惠州路,屬廣東道宣慰司。洪武元年為府。領州一,縣十。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六十里。 歸善倚。南濱海。西江在西南。東有東江,自江西安遠縣流入府境,亦曰龍川江,西南至番禺縣,會西江入海。東南有平海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置。又有內外管理、又有碧甲二巡檢司。 博羅府西北。西北有羅浮山。南有東江。西有石灣、又西北有善政里二巡檢司。 長寧府西。隆慶三年正月以歸善縣鴻雁洲置 ,析韶州府英德、 翁源二縣地益之。萬歷元年徙治君子峰下。南有新豐江,下流入龍江。西有乍坪巡檢司。又北有黃峒巡檢司,后廢。 永安府東北。隆慶三年正月以歸善縣安民鎮(zhèn)置,析長樂縣地益之。西有東江。西南有寬仁里巡檢司,治苦竹派,后遷桃子園。又有馴雉里巡檢司,治鳳凰岡,后遷縣東烏石屯。尋俱還故治。 海豐府東。北有五坡嶺。南濱海,一名長沙海。又東南有碣石衛(wèi),東有甲子門守御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南有捷勝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八年二月置,初名捷徑,三月更名。有甲子門巡檢司。又西有鵝埠嶺巡檢司。又西南有長沙港巡檢司,后遷謝道。 龍川府東北。元循州治此,直隸廣東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廢來屬。東有霍山。南有龍江,即東江上流,自江西安遠縣流入。東有通衢巡檢司,后遷老龍埠,尋還故治。東北有十一都巡檢司。 長樂府東北。元屬循州。洪武四年四月來屬。舊治在紫金山北。洪武初,徙於今治。東南有興寧江。南有十二都巡檢司。又西有清溪巡檢司,后廢。 興寧府東北。元屬循州。洪武二年四月來屬。南有興寧江,東入潮州府程鄉(xiāng)縣界。東南有水口巡檢司,治水口隘,后廢,復置於下岸,尋遷於上岸水東。又北有十三都巡檢司,后遷白水砦,尋復故。 連平州本連平縣。崇禎六年以和平縣惠化都置,析長寧、河源二縣及韶州府翁源縣地益之。尋升為州。西有銀梅水,源出楊梅坪,即湞水上源。南有長吉里、東南有忠信里二巡檢司。東北距府百八十里。領縣二: 河源州北。舊屬府,崇禎六年改屬州。故城在西南。洪武二年徙於壽春市。萬歷十年遷於今治。南有槎江,即龍川江,下流為東江。又北有新豐江入焉。又東北有藍口巡檢司 。 和平州少北。正德十三年八月以龍川縣之和平司置,析河源縣地益之,屬府。崇禎六年改屬州。北有九連山。西北有浰頭山,三浰水出焉,亦名和平水,有浰頭巡檢司。 潮州府元潮州路,屬廣東道宣慰司。洪武二年為府。領縣十一。西距布政司千一百九十里。 海陽倚。南濱海,有急水門。東有鱷溪,一名惡溪,亦名韓江,又名意溪,東入於海。西北有潘田巡檢司。又有楓洋巡檢司,尋遷縣南園頭村。 潮陽府南。東南濱海。西南有練江。南有海門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東有招寧、西北有門辟、北有桑田三巡檢司。又有吉安巡檢司,治氵戎水都南山下,后遷貴嶼村。 揭陽府西。西北有揭?guī)X。南有古溪。東南濱海。西有南寨巡檢司,本名湖口,治湖口村,后遷棉湖寨,更名。東有北寨巡檢司,本治縣西北岡頭山,后遷縣東北鳥石山南,尋還舊治,后又遷縣東桃山鋪前。 程鄉(xiāng)府西北。元梅州治此,直隸廣東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廢來屬。南有梅溪,即興亭江之下流,一名惡溪,西北有程江合焉。西有太平鄉(xiāng)巡檢司,治梅塘堡,后遷縣西北石鎮(zhèn)村旁。東南有豐順鄉(xiāng)巡檢司,本在縣西北平遠縣界,后遷松口市。 饒平府東北。成化十二年十月以海陽縣三饒地置,治下饒。東南濱海,海中有南澳山,有大成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置。南有黃岡、西有鳳凰山二巡檢司。又東南有柘林寨。 惠來府西南。嘉靖三年十月以潮陽縣惠來都置,析惠州府海豐縣地益之。南濱海。西有三河,以大河、小河、清遠河三水交會而名,即韓江之上源。東南有靖海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置。南有神泉巡檢司,本名北山,治縣西北山村,后遷神泉村,更名。 鎮(zhèn)平府北。本平遠縣石窟巡檢司,崇禎六年改為縣,析程鄉(xiāng)縣地益之。西有石窟溪,下流入於程江。東有藍坊巡檢司,自石窟司遷治,更名。 大埔府東。嘉靖五年以饒平縣大埔村置,析氵戀洲,清遠二都地益之。南有神泉河,即福建汀州府之鄞江。又西有惡溪。東北有虎頭沙、西有三河鎮(zhèn)二巡檢司。又南有大產巡檢司,后遷黃沙。西南有烏槎巡檢司,后遷高陂。 平遠府西北。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以程鄉(xiāng)縣豪居都之林子營置,析福建之武平、上杭,江西之安遠,惠州府之興寧四縣地益之,屬江西贛州府。四十二年正月還三縣割地,止以興寧程鄉(xiāng)地置縣,來屬。 普寧府西南。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以潮陽縣氵戎水都置,析洋烏、黃坑二都地益之,寄治貴山都之貴嶼。萬歷十年移治黃坑,以洋烏、氵戎水二都還潮陽。西有冬瓜山,冬瓜水出焉,下流為揭陽縣之古溪,與南、北二溪合,下流至澄??h入於海。西南有云落徑巡檢司。 澄海府東南。本海陽縣之辟望巡檢司。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改為縣,析揭陽、饒平二縣地益之,而徙辟望巡檢司於縣北之南洋府,仍故名。南濱海,亦曰鳴洋海。西南有蓬州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六年四月置。又有駝浦巡檢司。 高州府元高州路,屬海北海南道,治電白。洪武元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九年四月復為府。后徙治茂名。領州一,縣五。東南距布政司一千里。 茂名倚。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復置。南濱海。城西有竇江,源出信宜縣,東北流,鑒江入焉,西南流入化州界。南有赤水巡檢司。東南有平山巡檢司,治紅花堡,后遷縣東北之電白故縣。又西南有博茂巡檢司,后廢。 電白府東。舊治在西北。今治本神電衛(wèi),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成化三年九月遷於此。東濱海。西北有立石巡檢司,后廢。 信宜府北。南有竇江。東北有中道巡檢司,治在懷德鄉(xiāng)黃僚寨之左,廢,后復置於羅馬村,尋又遷於三橋。 化州元化州路,屬海北海南道。洪武元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以州治石龍縣省入。九年四月又降為縣,來屬。十四年五月復為州。北有石城山,又有來安山。東北有茂名水,竇江之下流。又有陵水、羅水,俱自廣西北流縣流入,與茂名水合,至吳川縣為吳川水,南入於海。北有梁家沙巡檢司。東南距府九十里。領縣二: 吳川州南。元屬化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屬高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屬州。南濱海,中有岡洲。有岡洲巡檢司,在洲南濱海,后遷洲上。東南有寧川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四月置。又北有寧村巡檢司,治川氵窖,后遷縣西北之地聚村,又遷於芷皞口。 石城州西。元屬化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屬高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屬州。南濱海。西有零緣巡檢司。 雷州府元雷州路,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為府。領縣三。東距布政司千四百五十里。 海康倚。東濱海。南有擎雷水,自擎雷山南流,東入於海。西有??凳赜羲槲涠吣晔轮?。西南有清道、東南有黑石二巡檢司。 遂溪府北。東西濱海。西南有樂民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北有湛川巡檢司,治故湛川縣,后遷縣東南故鐵杷縣。又西南有潿洲巡檢司,治海島中博里村,后遷蠶村。 徐聞府南。東西南三面濱海。西有海安守御千戶所,東有錦囊守御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南有東場、東有寧海二巡檢司。又西北有遇賢巡檢司,廢。 廉州府元廉州路,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九年四月屬雷州府。十四年五月復為府。領州一,縣二。東距布政司千二百十里。 合浦倚。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復置。東有大廉山,州以此名。東南濱海,亦曰珠母海,以海中有珠池也。又城北有廉江,亦曰合浦江,自廣西容縣流入,逕州,江口分為五,西南注於海。又北有石康縣,成化八年省。東有永安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東南有珠場、東北有永平二巡檢司。又北有高仰巡檢司,治馬欄墟,后遷於縣西南。 欽州元欽州路,屬海北海南道。洪武二年為府。七年十一月降為州,以州治安遠縣省入。九年四月降為縣,來屬。十四年五月復為州。西南濱海,中有烏雷山,入安南之要道也。又有分茅嶺,亦與安南分界。龍門江在城東,又東有欽江,俱入於海。南有淞海、西南有長墩、西北有管界三巡檢司。又西有如昔、又有佛淘二巡檢司,與交址接界,宣德二年入於安南,嘉靖二十一年復。又西南有千金鎮(zhèn)。東距府百四十里。領縣一: 靈山州北。元屬欽州。洪武九年四月屬廉州。十四年五月仍屬欽州。北有洪崖山,洪崖江出焉,經縣東,與羅陽山水合,為南岸江,南流為欽江。又南有林墟、西有西鄉(xiāng)二巡檢司。 瓊州府元乾寧軍民安撫司。元統(tǒng)二年十月改為乾寧安撫司,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為瓊州府。二年降為州。三年仍升為府。領州三,縣十。東北距布政司千七百五十里。 瓊山倚。南有瓊山。北濱海,有神應港,亦曰海口渡,有??谑赜羲?,洪武二十年十月置。又西南有水蕉村,萬歷二十八年置水會守御千戶所於此。南有石山。又有清瀾巡檢司,廢。 澄邁府西。北濱海。南有黎母江。東有澄江。西北有澄邁巡檢司,治石矍都。南有兔穎巡檢司,治曾家東都,后遷南黎都,廢。西南有銅鼓巡檢司,治新安都,后遷西黎都,廢。又有那拖巡檢司,治那拖市,后遷縣西森山市,廢。 臨高府西。北濱海。南有黎母江。南有田牌巡檢司,后遷墳橫岡。又東有定南、北有博鋪二巡檢司,廢。 安定府南。元至元二十九年六月置。天歷二年十月升為南建州。洪武元年十月復為縣。南有五指山,亦曰黎母山,黎人環(huán)居山下,外為熟黎,內為生黎。北有建江,繞郡境西北流,入南渡江。東有潭覽屯田千戶所,元置,洪武中因之,永樂四年廢。西有青寧巡檢司。又東有寧村巡檢司,治潭覽村,后遷縣東南南資都,仍故名。 文昌府東。西北有七星山。南有紫貝山。東北濱海。東南有文昌江,入於海。又東北有清瀾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八月置,萬歷九年遷縣東南南毛都陳家村。西北有鋪前巡檢司。東北有青藍頭巡檢司,后遷縣東抱凌港。 會同府東南。元至元二十九年六月置。東濱海。西有黎盆溪,東有調囂巡檢司,治端趙都,尋遷縣東南南滄村。 樂會府東南。西有白石山。東濱海。西北有萬泉河,有黎盆水流入焉。 儋州元南寧軍,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為儋州,屬府。正統(tǒng)四年六月以州治宜倫縣省入。西北有龍門嶺。西濱海。北有倫江。西南有鎮(zhèn)南、又有安海二巡檢司。又東有歸姜巡檢司,廢。東北距府三百七十里。領縣一: 昌化州南。舊城在東南,今城本昌化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五年置。正統(tǒng)六年五月徙縣治焉。西濱海。南有昌江。 萬州元萬安軍,屬海北海南道。洪武元年十月改為萬州,屬府。正統(tǒng)四年六月以州治萬安縣省入。北有六連山,龍滾河出焉。東南海中有獨洲山。東有蓮塘巡檢司,后廢。西北距府四百七十里。領縣一: 陵水州南。東北有舊縣城,今治本南山守御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正統(tǒng)間,遷縣於此。西有小五指山。東濱海,海中有雙女嶼。東北有牛嶺巡檢司。 崖州元吉陽軍,屬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為崖州,屬府。正統(tǒng)四年六月以州治寧遠縣省入。南有南山。北有大河,自五指山分流,南入海。東有滕橋、西有抱歲、又西北有通遠三巡檢司。北距府千四百一十里。領縣一: 感恩州西北。舊屬儋州。正統(tǒng)五年來屬。西濱海。南有南湘江,源自黎母山,西南入於海。東南有延德巡檢司。 羅定州元瀧水縣,屬德慶路。洪武元年屬德慶州。萬歷五年五月升為羅定州,直隸布政司。西南有瀧水,源出瑤境。又有瀧水、新寧、從化三千戶所,俱萬歷七年置。又有函江守御千戶所,萬歷五年五月置於西寧縣境,十六年遷於州界之鳷溝驛。南有開陽鄉(xiāng)、西北有晉康鄉(xiāng)二巡檢司。又東有建水巡檢司,治建水鄉(xiāng),后遷縣東南古模村,又遷高要縣白坭村,尋復還白模。領縣二。東距布政司五百三十里。 東安州東。萬歷五年十一月以瀧水縣東山黃姜峒置,析德慶州及高要、新興二縣地益之。北有西江,西有瀧水流入焉。東北有南鄉(xiāng)守御千戶所,西南有富霖守御千戶所,俱萬歷五年五月置。東南有羅苛巡檢司。 西寧州西。萬歷五年十一月以瀧水縣西山大峒置,析德慶州及封川縣地益之。東北有西江,與德慶州分界。東南有瀧水。西南有封門守御千戶所,萬歷五年五月置。北有都城鄉(xiāng)巡檢司。又西南有懷鄉(xiāng)巡檢司,后廢。 一九二零年廣東省的縣的分類 縣議會議員名額,暫依慣例,分各縣為大中小三等,大縣選舉縣議員四十名,中縣三十名,小縣二十名. 各縣分列三等如下:
一等大縣:南海, 番禺, 東莞, 順德, 香山, 新會, 潮安, 潮陽, 增城, 臺山, 三水, 清遠, 高要, 羅定, 陽江, 惠陽, 博羅, 揭陽, 澄海, 梅縣, 南雄, 曲江, 英德, 連縣, 茂名. 電白, ??? 合浦, 欽縣, 瓊山 二等中縣:寶安, 花縣, 四會, 新興, 恩平, 鶴山, 德慶, 云浮, 郁南, 陽春, 海豐, 陸豐, 龍川, 連平, 河源, 饒平, 惠來, 普寧, 興寧, 五華, 樂昌, 陽山, 連山, 信宜, 化縣, 廉江, 吳州, 遂溪, 靈山, 防城, 文昌, 安定, 儋縣, 崖縣 三等小縣:龍門, 從化, 高明, 封川, 新豐, 紫金, 和平, 大埔, 豐順, 平遠, 蕉嶺, 始興, 翁源, 仁化, 佛岡, 徐聞, 澄邁, 臨高, 陵水, 萬寧, 赤溪, 開建, 南澳, 乳源, 樂會, 瓊東, 感恩, 昌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