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成之言更事多 老成之人,言有迂闊,而更事為多。后生雖天資聰明,而見識終有不及。后生例以老成為迂闊,凡其身試見效之言欲以訓(xùn)后生者,后生厭聽而毀詆者多矣。及后生年齒漸長,歷事漸多,方悟老成之言可以佩服,然已在險阻艱難備嘗之后矣。
君子有過必改 圣賢猶不能無過,況人非圣賢,安得每事盡善?人有過失,非其父兄,孰肯誨責;非其契愛,孰肯諫諭。泛然相識,不過背后竊譏之耳。 君子惟恐有過,密訪人之有言,求謝而思改。小人聞人之有言,則好為強辯,至絕往來,或起爭訟者有矣。
少說為佳 言語簡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小人作惡不必諫 人之出言舉事,能思慮循省,而不幸有失,則在可諫可議之域。至于恣其性情,而妄言妄行,或明知其非而故為之者,是人必挾其兇暴強悍以排人之異己。善處鄉(xiāng)曲者,如見似此之人,非惟不敢諫誨,亦不敢置于言議之間,所以遠侮辱也。嘗見人不忍平昔所厚之人有失,而私納忠言,反為人所怒,曰:「我與汝至相厚,汝亦謗我耶!」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
別人不善,我以為鑒 以此,不善人雖人所共惡,然亦有益于人。大抵見不善人則警懼,不至自為不善。不見不善人則放肆,或至自為不善而不覺。故家無不善人,則孝友之行不彰;鄉(xiāng)無不善人,則誠厚之跡不著。譬如磨石,彼自銷損耳,刀斧資之以為利。老子云:「不善人乃善人之資。」謂此爾。 若見不善人而與之同惡相濟,及與之爭為長雄,則有損而己,夫何益?
正人先正己 勉人為善,諫人為惡,固是美事,先須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為,豈惟人不見聽,亦反為人所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稱,乃可誨人以立朝之方:己之臨政有效,乃可誨人以臨政之術(shù);己之才學(xué)為人所尊,乃可誨人以進修之要;己之性行為人所重,乃可誨人以操履之詳;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誨人以治家之法;己能處父母之側(cè)而諧和無間,乃可誨人以至孝之行。茍為不然,豈不反為所笑! 【相關(guān)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