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官:陳氏太極拳小架的演手捶,為什么要求蓄著勁? 玄同: 演手捶,蓄著的打。第一,可以理解為力不出尖。 沒有方向,同時就存在很多方向。換個角度來理解,就是無中生有。 第二,收的冷、突然,會減少留給對方應(yīng)對的空間。 第三,打完立刻丹田歸位,是要形成下一個打擊的起始點(diǎn)。 看官:蓄著勁其實(shí)不止是拳,站樁也一樣。 玄同: 站樁是不動的太極拳,推手是負(fù)重的太極拳。 有人弄不明白太極拳的矛盾,所以就把太極拳的一動定格,就成了樁。 站樁時不是抱也不是撐,是抱撐相濟(jì),抱七撐三,其實(shí)就為讓你理解這兩個字:蓄著。 看官:只站樁,可以出功夫嗎? 玄同: 可以堅實(shí)下盤,渾厚內(nèi)氣,抗擊打,穩(wěn)固間架……會出來很多東西,但這些只存在于一幀。 我以為,煉拳,要在站樁、拳架、推手之間往復(fù)。 站樁有了東西,一動起來有可能散掉。動起來沒問題了,一負(fù)重還有可能散掉。 所以,我們要求站完樁,就在太極拳里驗(yàn)證,拳里得的東西放到推手里驗(yàn)證,推手里摸到的東西再放回站樁里驗(yàn)證…… 最終,我們要做到活步、并且承受外力的同時,仍具備樁態(tài)。 看官:推手時,別人覺得你的手沉,算是具備樁態(tài)? 玄同: 手沉分兩種,開的沉,合的沉。蓄著勁的沉,不會被捋出去的沉,才是真沉。 推手,可以是推手,可以是推身體;可以把勁通過對方的身體,這叫發(fā);可以把勁滲進(jìn)對方的身體,這叫打…… 這看似東拉西扯,其實(shí)又是同一件事。太極拳之所以叫貼身打法,重在一貼?!百N”,是讓自己的身往前。 貼身到底是個什么感覺?高速行駛的汽車,突然急剎,不受控制的,你的身體就是了。 |
|
|
來自: 風(fēng)中小海螺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