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百會穴很好找,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方法:可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作用:對心悸、頭暈、失眠、健忘等均有效果。 位置:取穴時,手掌向上,握拳或手掌上抬,使腕部出現(xiàn)兩條筋,內關穴就在其間,腕橫紋以上兩橫指處。 方法:保健按壓時,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與手臂內關穴相對的另一面),兩指相互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另一手再重復50下。 作用: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位置:腎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 方法:雙手握拳,將拳尖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壓揉,再逆時針壓揉 作用:每天堅持按揉此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的作用。 位置:天樞穴位于肚臍旁2寸處,為左右對稱兩穴。 方法: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同時向前挺出腹部并緩慢吸氣,上身緩慢向前傾呼氣,反復做5次。 作用:按揉天樞穴可改善腸胃功能,能夠緩解便秘癥狀,但對肥胖的人效果能不太明顯,且不宜飯后馬上進行,可在飯后半小時再做。對于女性來說,按揉時最好避開經期。 位置: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方法: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處,作前后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作用:能促進血液、淋巴液在體內的循環(huán),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在養(yǎng)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
|
|
來自: 戲龍閣 > 《醫(yī)藥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