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煤霉病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及莖。葉片背面生淡黃綠色近圓形或不定形病斑,邊緣不明顯,斑面上生褐色絨毛狀霉,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霉層擴展迅速,可覆蓋整個葉背,葉正面出現(xiàn)淡色至黃色周緣不明顯的斑塊,后期病斑褐色,發(fā)病嚴重的,病葉枯萎,葉柄或莖也常長出褐色絨毛狀霉層。 防治方法: 1、露地選擇通風、遠離保護地番茄的高燥田塊栽植,深溝高畦,適當密植,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菜株抗病力。 2、發(fā)病初期,選用10%多抗霉素水劑1000倍液,或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5%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賽世水分散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番茄莖基腐病癥狀: 主要為害大苗或定植后番茄的莖基部或地下主側根,病部初呈暗褐色,后繞莖基或根莖擴展,致皮層腐爛,地上部葉片變黃,果實膨大后因養(yǎng)分供不應求逐漸萎蔫枯死。后期,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防治方法: 1、定植時要注意剔除病苗,以減少定植田發(fā)病率。 2、初發(fā)病期,可在莖基部噴施21%過氧乙酸水劑250倍液,或95%惡霉靈原藥精品3000倍液,或70%施立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或30%苯噻氰·乳油1200倍液。 番茄白粉病癥狀: 白粉病為害番茄葉片、葉柄、莖及果實。初在葉面現(xiàn)褪綠色小點,擴大后呈不規(guī)則粉斑,上生白色絮狀物,即菌絲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初霉層較稀疏,漸稠密后呈氈狀,病斑擴大連片或覆滿整個葉面。有的病斑發(fā)生于葉背,則病部正面現(xiàn)黃綠色邊緣不明顯斑塊,后整葉變褐枯死。其他部位染病,病部表面也產(chǎn)生白粉狀霉斑。 防治方法: 1、采收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 2、棚室可選用粉塵法或煙霧法。在傍晚噴撒10%多百粉塵劑,每畝1次用1公斤,或施用45%百菌清煙劑,每畝1次250克,用暗火點燃熏一夜。 3、發(fā)病初期,選用2%武夷菌素水劑,或2%嘧啶核苷抗菌素水劑15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200-300倍液,或62.25%腈菌唑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5天噴1次,連續(xù)2-3次。 (本文由農(nóng)業(yè)微課團隊整理,轉載請注明,違者必究) 【聲明】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一定要根據(jù)當?shù)貧夂?、土壤及咨詢當?shù)赜薪?jīng)驗的農(nóng)技專家!本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