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醫(yī)疾病鑒別診斷(32個病證)

 學療堂 2017-07-18

一、中醫(yī)痞滿鑒別診斷:

1.痞滿與胃痛:兩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現(xiàn)。然胃痛以疼痛為主,胃痞以滿悶不適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勢多急,胃脘部可有壓痛,而胃痞起病較緩,壓之無痛感,兩者差別顯著;此患者無明顯胃脘部疼痛,故屬痞滿。

2.痞滿與結(jié)胸:兩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結(jié)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滿而同,拒按為特征;痞滿則在心下胃脘,以滿而不痛,手可按壓,觸之無形為特點。該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壓之不痛,不屬結(jié)胸。                                                                                                                                               

3.痞滿與鼓脹:二者均有脹滿感,鼓脹以腹部外形脹大如鼓為特征,胃痞則自覺滿悶,外無脹大之形;鼓脹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無形,胃痞病在胃脘,均為無形;鼓脹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軟。

4.痞滿與胸痹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滿悶,胸痹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區(qū)別。胸痹心痛屬胸陽痹阻,心脈瘀阻,心脈失養(yǎng)為患,以胸痛,胸悶,短氣為主癥,伴有心悸、脈結(jié)代等癥狀;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調(diào),升降失司,胃氣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癥,多伴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則舒等癥狀。

二、脅痛鑒別診斷:

1.脅痛與懸飲:懸飲可表現(xiàn)為脅肋疼痛、但表現(xiàn)為飲留脅下、胸肋脹痛、持續(xù)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時加重、常喜向病側(cè)睡臥,側(cè)肋間飽滿,叩呈濁音,或見發(fā)熱,一般不難鑒別。

2.脅痛與胸痛:胸痛以胸部脹痛為主,可涉及脅肋部,常伴有胸悶不舒,心悸短氣,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證候;脅痛部位在一側(cè)或兩側(cè)脅肋部脹痛或竄痛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膽病癥狀。

3.脅痛與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處,兼有惡心噯氣,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癥狀;而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cè)脅肋部,常伴惡心,口苦等肝膽病癥狀。

三、黃疸的鑒別診斷:

1.黃疸與萎黃:黃疸的發(fā)病與感受外邪,飲食勞倦或病后有關(guān),其病機為濕滯脾胃、肝膽疏泄,膽汁外溢;其主癥為目黃、身黃、小便黃。萎黃之病因與饑飽勞倦、病后失血有關(guān),其病機為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肌膚失養(yǎng)。其特征是雙目不黃,常伴有眩暈、氣短、心悸等癥。

2.陽黃與陰黃的鑒別診斷:臨證應(yīng)根據(jù)黃疸的色澤,并結(jié)合癥狀、病史予以鑒別。陽黃以皮膚黃色鮮明、發(fā)病急、病程短、伴身熱口干苦、舌苔黃膩、脈弦數(shù)。急黃為陽黃之重癥,病情急驟,疸色如金,兼見神昏、發(fā)斑、出血等危象。陰黃面色晦暗、病程長、病勢緩、伴納少、乏力、舌淡、脈遲或細緩。

四、積聚的鑒別診斷:

1.積聚與痞滿:痞滿是指腹部痞塞不通,滿悶不舒,系自覺癥,而無塊狀捫及。積聚是指腹內(nèi)有結(jié)塊,或痛或脹,不僅是自覺癥狀,而且有結(jié)塊捫及。

2.癥積與瘕聚:癥積是指腹內(nèi)結(jié)塊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屬血分,多為臟病,形成時間較長,病情一般較重。瘕聚腹內(nèi)結(jié)塊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氣分,多為臟病,病史短病,病情一般較輕。

3.積聚與鼓脹:鼓脹以肚腹脹大、鼓之如鼓為特征。其與積聚相同的是腹內(nèi)均有積塊,但鼓脹的積塊多位于脅肋部,且鼓脹除腹內(nèi)積塊外,更有水液停聚,肚腹脹大。而積證腹內(nèi)無水液停聚,肚腹一般不脹大,腹內(nèi)積塊的部位亦不局限于脅肋部。

五、鼓脹的鑒別診斷:

1.鼓脹與水腫:水腫病位多在肌膚,主要為肺、脾、腎功能失調(diào),水濕泛溢肌膚。其癥狀是先出現(xiàn)眼瞼、頭面或下肢浮腫,漸次出現(xiàn)四肢及全身浮腫,病情嚴重時才出現(xiàn)腹部脹大,腹壁無青筋暴露。鼓脹病位在腹部,主要是肝、脾、腎受損,氣血水互結(jié)于腹中。其癥狀為腹部脹大,甚則腹大如鼓。初期腹部脹大而按之柔軟,逐漸堅硬,以至臍心突,四肢消瘦,皮色蒼黃;病情較重時可出現(xiàn)下肢浮腫,甚至全身浮腫,腹壁多有青筋暴露。

2.氣鼓、水鼓、血鼓的鑒別:腹部膨脹,噯氣或失氣則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是為“氣鼓”,多屬肝郁氣滯;腹部脹滿膨大,或狀如硅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腫,是為“水臌”多屬陽氣不振,水濕內(nèi)停;脘腹堅滿,青筋顯露,腹內(nèi)積快痛如針刺,面頸部赤絲血婁,是為“血鼓”,多屬肝脾血瘀水停。臨床上氣、血、水三者常三者為患,但各有側(cè)重,掌握上述特點,有助于辨證。

3.鼓脹與積證:積證是腹內(nèi)結(jié)塊。鼓脹以腹脹大為主癥,而積證是以腹中結(jié)塊或脹或痛為主癥,二者有別。

4.鼓脹與痞滿:痞滿是腹中自覺有脹滿感,或雖有脹滿而無脹急之象。鼓脹可兼有脹滿,且有脹急之狀,病程長且腹內(nèi)有有形之物。

六、頭痛的鑒別診斷:

1.頭痛與眩暈:頭痛與眩暈可單獨出現(xiàn),也可同時出現(xiàn),二者對比,頭痛之病因有內(nèi)傷與內(nèi)傷兩個方面,眩暈則以內(nèi)傷為主。臨床表現(xiàn),頭痛以疼痛為主,實證較多,眩暈則以昏眩為主,虛證較多。

2.一般頭痛與真頭痛:真頭痛為頭痛的一種特殊重癥,多表現(xiàn)為突發(fā)性劇烈頭痛,持續(xù)不解,陣發(fā)性加重,伴嘔吐、抽搐,癥重與一般頭痛區(qū)別。

3.頭痛與類中風:類中風多見于45歲以上,眩暈反復發(fā)作,頭痛突然加重時,常兼半身肢體活動不靈,或舌謇語澀。

七、眩暈的鑒別診斷:

1.眩暈與中風:中風以突然昏撲、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失語;或不經(jīng)昏仆,僅以渦斜不遂為特征。中風昏仆與眩暈之甚者相似,眩暈之甚者亦可撲倒,但無半身不遂、不省人事、口舌歪斜之癥,也有部分中風的病人,以眩暈、頭痛為其先兆表現(xiàn),故臨證當注意中風與眩暈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2.眩暈與厥證:厥證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為特征,發(fā)作后可在短時間內(nèi)蘇醒。嚴重者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暈嚴重者也可有欲仆或暈旋撲倒的表現(xiàn),但眩暈病人一般無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現(xiàn)。

3.眩暈與癇?。喊B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豬羊叫聲,移時蘇醒,醒后一如常人為特征。癇病昏仆與眩暈甚者之仆倒相似,而其發(fā)前多有眩暈、乏力、胸悶等先兆,發(fā)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暈時作等表現(xiàn),故應(yīng)與眩暈鑒別,其鑒別要點為癇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兩目上視,抽搐,豬羊叫聲等癥狀。

八、中風的鑒別診斷:

1.中風與口僻:口僻是以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語不清,而無半身不遂的表現(xiàn),多因正氣不足,風邪入脈絡(luò),氣血痹阻所致,不同的年齡都有發(fā)生。中風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體癱瘓或偏身麻木,病由氣血逆亂,血隨氣逆,上擾腦竅而致腦髓神機受損,且以中老年人為多。

2.中風與痙?。函d病以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發(fā)生時也可伴昏厥。中風患者多在起病時昏暈而后可出現(xiàn)抽搐。痙病抽搐時間長,中風抽搐時間短,痙病無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癥狀。

3.中風與痿?。吼舨∫灾w癱瘓,活動無力等類似中風的表現(xiàn)。中風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復,但痿病一般起病較緩,以雙下肢癱瘓或四肢癱瘓,或肌肉萎縮,而中風的肢體癱瘓多起病急,且以偏癱不遂為主。

4.中風與西醫(yī)的急性腦血管病相近,可做腦脊液、眼底檢查,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檢查無明顯異常,局限性腦梗,患者腦脊液壓力不高,常在正常范圍內(nèi),蛋白質(zhì)含量高。

5.中風與厥證:厥證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時蘇醒,醒后無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等癥。而中風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為特征。

6.中風與癇病:癇病與中風中臟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見癥。而癇病為發(fā)作性疾病,昏迷時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雙目上視,或作異常叫聲,醒后一如常人,且肢體活動多正常,發(fā)病以青少年居多。

九、癭病的鑒別診斷:

1.癭病與瘰疬:可在頸部出現(xiàn)腫塊,二者的具體位置與腫塊的性質(zhì)不同,癭病的腫塊在頸部的 正前方,腫塊一般較大。瘰疬的病變部位頸項的兩側(cè)或下頜,腫塊一般較小,每個約黃豆大小個數(shù)多少不等。

2.癭病與消渴:消渴以多飲、多食、多尿為主,三消的癥狀可同時出現(xiàn),癭病中的陰虛火旺證雖有多食易飲,但無多飲多尿,伴有心悸易怒。

3.癭囊與癭瘤:癭囊頸前腫塊較大,兩側(cè)對稱,腫塊光滑,柔軟,主要病機為痰淤氣阻。若日久兼瘀血內(nèi)阻可局部出現(xiàn)結(jié)節(jié)。癭瘤表現(xiàn)頸前腫塊偏于一側(cè),或一側(cè)較大,病情嚴重,腫塊迅速擴大。

十、瘧疾的鑒別診斷:

1.瘧疾與風溫發(fā)熱鑒別,邪在衛(wèi)分時,可見寒戰(zhàn)發(fā)熱,多伴咳嗽氣短,胸痛等肺系疾病,瘧疾則以寒熱往來,汗出熱退,休做有時為特征。在發(fā)病季節(jié),風溫多見于冬季,瘧疾多發(fā)于夏秋季。

2.瘧疾與淋證發(fā)熱:淋證初起,于濕熱相搏,常見于寒熱發(fā)熱,且兼小便頻急,滴瀝刺痛,腰部酸脹等癥狀。

3.寒瘧與溫瘧:虐發(fā)寒重熱輕,但寒不熱者,為偏于寒盛,屬于寒瘧。熱重寒輕,但熱不寒者,為偏于熱,為溫瘧。如高熱不退,頭痛,驚厥、抽搐,昏迷等癥狀。

十一、心痛的鑒別診斷:

1.厥心痛:疼痛時間較短,芳香溫通藥物可以緩解。通過心電圖及心肌酶譜的變化,可以協(xié)助鑒別。

2.心痛與胃痛:心痛之不典型者可以表現(xiàn)為胃脘部的劇痛,胃痛多伴有噯氣、呃逆、嘔吐、泛酸、腹脹等胃系癥狀。

3.心痛與脅痛:脅痛疼痛部位以右脅部為主,可有肋緣下壓痛,可合并厭油、黃疸、發(fā)熱等,常因情志不舒而誘發(fā)。膽囊造影、胃鏡、肝功能、淀粉酶檢查等有助于鑒別。

十二、咳嗽的鑒別診斷:

1.咳嗽與喘證:喘證可以兼有咳嗽,但主要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

2.咳嗽與肺脹:肺脹常伴有咳嗽癥狀,但肺脹有久患咳、哮、喘等病證的病史,除咳嗽癥狀外,還有胸部膨滿,喘逆上氣,煩躁心慌,甚至顏面紫暗,肢體浮腫等癥,病情纏綿,經(jīng)久難愈。

3.咳嗽與肺癰:肺癰以咳嗽、胸痛、發(fā)熱、咳吐大量腥臭膿血痰為特征,病機為熱壅血瘀,蘊毒化膿而成。   

4.咳嗽與肺癆:咳嗽是肺癆的主要癥狀之一,其特點是干咳,或痰中帶血,或咳血痰,但尚有低熱、盜汗、身體消瘦等主要癥狀,具有傳染性,X線胸部檢查有助鑒別診斷。

十三、痹病的鑒別診斷:

1.痹病與痿病:痿病以肌肉軟弱無力或萎縮為特征,并無疼痛,因肌肉軟弱無力而行動艱難,甚至癱軟于床榻;痹病以肢體肌肉關(guān)節(jié)疼痛、酸楚、麻木為特征,因疼痛或關(guān)節(jié)變形而行動艱難,因行動艱難肌肉少用而漸瘦,但不至癱瘓。鑒別主要看其有無疼痛。

2.痹病與痙?。函d病以四肢抽搐,項背強直,甚至角弓反張為主癥。

十四、胃痛的鑒別診斷

1.胃痛與胃痞:與胃痛的病位皆在心下,但胃痞以滿為患,胸膈滿悶,觸之無形,按之不痛為特征;胃痛以疼痛為主,可有壓痛。

2.胃痛與心痛:心痛多發(fā)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對較高,疼痛性質(zhì)多為刺痛、絞痛,有時劇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陰循行部位,痛勢較急,飲食方面一般只與飲酒飽食關(guān)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氣,汗出,脈結(jié)代等心臟病癥狀;胃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對較低,疼痛性質(zhì)多為脹痛、隱痛,痛勢一般不劇,其痛與飲食關(guān)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噯氣,惡心嘔吐等胃腸病癥狀。

3.胃痛與腹痛:腹痛的部位是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為主,常伴腹脹、腹瀉、矢氣、大便干結(jié)或便秘等癥。胃痛在上腹胃脘部,常伴脘悶,噯氣,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之癥;

4.胃痛與脅痛:脅痛部位在上腹兩側(cè)脅肋部,常伴惡心,口苦等肝膽病癥狀,而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惡心噯氣,吞酸嘈雜等胃失和降的癥狀。

十五、心悸的鑒別診斷

1.心悸與胸痹心痛:除見心慌不安,脈結(jié)或代外,必以心痛為主癥,多呈心前區(qū)或胸骨后刺痛惡、悶痛,常因勞累、感寒、飽餐或情緒波動而誘發(fā),多呈短暫發(fā)作。但甚者心痛劇烈不止,唇甲紫紺或手足青冷至節(jié),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暈厥,病情危篤。胸痹心痛常可與心悸合并出現(xiàn)。

2.心悸與奔豚:奔豚發(fā)作之時,亦覺心胸躁動不安?!峨y經(jīng)·五十六難》曰“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稱之為腎積?!督饏T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fā)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故本病與心悸鑒別診斷要點為:心悸為心中劇烈跳動,發(fā)自于心;奔豚乃上下沖逆,發(fā)自少腹。本患者可排除此病。

3.心悸與卑惵:《證治要訣·怔忡》描述卑惵為“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愛處暗室,或倚門后,見人則驚避,似失志狀”。卑惵病因為“心血不足”,雖有心慌,一般無促、結(jié)、代、疾、遲等脈象出現(xiàn),是以神志異常為主的疾病,與心悸不難鑒別。本患者神志清楚,故可排除此病。

十六、癡呆的鑒別診斷:

1.癡呆與郁?。河舨∈且郧橹疽钟簦榫w不寧,悲傷欲哭,或胸脅脹痛、易怒、煩躁或咽中如有異物不適為特征的疾病,主要因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致,多見于中青年女性,也可見于老年人,尤其是中風過后常并發(fā)郁病。郁病無智能變化,而癡呆是以呆傻愚笨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有生活能力下降或人格障礙。癥狀典型者不難鑒別。但部分郁病患者常因不愿與外界溝通而被誤認為癡呆,取得病人信賴并與之溝通后,兩者亦能鑒別。

2癡呆與癲?。喊d病是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語無倫次、靜而多抑為特征的疾病,俗稱“文癡”,它可因氣、血、痰邪或三者互結(jié)為患,以成人多見。而癡呆則屬智能活動障礙,是以神清呆滯,愚笨遲鈍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腦功能障礙性疾病。另一方面,癡呆的部分癥狀可自制,治療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復。重癡呆患者與癲病在臨床癥候上有許多相似之處,臨床難以區(qū)分。CT、MRI檢查有助于鑒別。

3.癡呆與健忘:健忘是指記憶力差,遇事善忘的一種病證,但神識如常,明曉事理,善忘而告知可曉。而癡呆則是以神情呆滯,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曉為主要表現(xiàn),其不知前事或問事不知等表現(xiàn),與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區(qū)別。癡呆根本不曉前事,而健忘則曉其事卻易忘。健忘可以是癡呆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這時可不予鑒別。由于外傷、藥物所致健忘,一般經(jīng)治療后可以恢復。CT、MRI檢查有助于兩者的鑒別。

十七、厥證的鑒別診斷:

1.厥證與癇?。撼S邢忍煲蛩?,或有頭部外傷史,以青少年為多見。癇之重者亦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發(fā)作時間短暫,發(fā)作時常伴有嚎叫,抽搐,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小便失禁等。常反復發(fā)作,每次癥狀均相類似,蘇醒緩解后如常人。此外,還可作腦電圖檢查以資鑒別。

2.厥證與中風:病以中老年人為多見。素有肝陽亢盛病史,中臟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斜、癱瘓失語等癥,神昏時間較長,蘇醒后有癱瘓、失語等后遺癥。

3.厥證與昏迷:為多種疾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所出現(xiàn)的危重證候。一般來說發(fā)生較為緩慢,常有原發(fā)病存在,有昏迷前的臨床過程,先輕后重,由煩躁、嗜睡、譫語漸次發(fā)展,一旦昏迷后,持續(xù)時間較長,恢復較難,蘇醒后原發(fā)病仍然存在。

4.厥證與眩暈:眩暈以頭暈?zāi)垦#曃镄D(zhuǎn)不定,甚則不能站立,耳鳴為特征,但無神志異常的表現(xiàn)。

十八、癇病鑒別診斷:

1.癇病與中風?。罕静≈刈C與中風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主癥,但本病無半身不遂、口眼斜等后遺癥;而中風病亦無本病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病作怪叫等癥,臨床上不難區(qū)別。

2.癇病與厥證:厥證除見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癥外,還有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而無癇病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或病作怪叫。

3.癇病與痙病:該病除四肢抽搐與癇病相似外,其他癥均不相同,且多無自然恢復者。

十九、胸痹的鑒別診斷

1.胸痹與懸飲:懸飲、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為當胸悶痛,并可向作肩或左肩內(nèi)側(cè)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飽餐、情緒激動、勞累而突然發(fā)作,歷時短暫,休息或用藥后得以緩解。懸飲為胸脅脹痛,持續(xù)不解,多伴有咳唾,轉(zhuǎn)側(cè)、呼吸時疼痛加重,肋間飽滿,并伴有咳嗽,咯痰等肺系癥候。

2.胸痹與胃脘痛: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當心而痛之稱,以其部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極易混淆。但胸痹以悶痛為主,為時極短,雖與飲食有關(guān),但休息、服藥??删徑?。胃脘痛與飲食有關(guān),以脹痛為主,局部有壓痛,持續(xù)時間較長,常伴有泛酸、嘈雜、噯氣、呃逆等胃部癥狀。

3.胸痹與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進一步發(fā)展,癥見心痛劇烈,甚則持續(xù)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節(jié),脈微或結(jié)代等危重癥候。

二十、水腫鑒別診斷:

1.水腫與鼓脹:二病均可見肢體水腫,腹部膨隆。鼓脹的主癥是單腹脹大,面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腫,反見瘦削,后期或可伴見輕度肢體浮腫。而水腫則頭面或下肢先腫,繼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無青筋暴露。鼓脹是由于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導致氣滯、血瘀、水濕聚于腹中。水腫乃肺、脾、腎三臟氣化失調(diào),而導致水液泛濫肌膚。

2.水腫之陽水與陰水:水腫可分為陽水和陰水。陽水病因多為風邪、瘡毒、水濕。發(fā)病較急,每成于數(shù)日之間,腫多由面目開始,自上而下,繼級全身,腫處皮膚繃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熱等表證,屬表、屬實,一般病程較短,風水、皮水多屬此類。陰水病因多為飲食勞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臟腑虧損。發(fā)病緩慢,腫多由足踝開始,自下而上,繼及全身,腫處皮膚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甚則按之如泥,屬里、屬虛或虛實夾雜,病程較長,正水、石水多屬此類。

二十一、淋證鑒別診斷:

1.淋證與癃閉: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難之癥狀,但淋證尿頻而尿痛,且每日排尿總量多為正常,癃閉則無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嚴重時甚至無尿。但癃閉復感濕熱,??刹l(fā)淋證,而淋證日久不愈,亦可發(fā)展成癃閉。

2.血淋與尿血:血淋與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 紅赤,甚至溺出純血等癥狀。其鑒別要點是有無尿痛。尿血多無疼痛之感,雖亦間有輕微的脹痛或熱痛,但終不若血淋的小便滴瀝而疼痛難忍,故一般以痛者為血淋,不通者為尿血。

3.膏淋與尿濁:膏淋與尿濁在小便渾濁癥狀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時無疼痛澀滯感,可資鑒別。

4.六種淋證:六種淋證均有小便頻澀,滴瀝刺痛,小便拘急隱痛。此外各種淋證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現(xiàn)。熱淋起病多急驟,小便赤熱,溲時灼痛,或伴有發(fā)熱,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為主癥,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疼痛,或腰腹絞痛難忍。氣淋小腹脹滿較明顯,小便艱澀疼痛,尿后余瀝不盡。血淋為溺血而痛。膏淋證見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勞淋小便不甚赤澀,溺痛不甚,但淋漓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fā)。

二十二、癃閉的鑒別診斷

1.癃閉與淋證:癃閉與淋證均屬膀胱氣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難,點滴不暢的證候。但癃閉無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無尿排出,而淋證則小便頻數(shù)短澀,滴瀝刺痛,欲出未盡,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2.癃閉與水腫:癃閉與水腫臨床都表現(xiàn)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但水腫時體內(nèi)水液潴留,泛濫與肌膚,引起頭目、眼瞼、四肢浮腫,甚者伴有胸、腹水,并無水蓄膀胱之證候,而癃閉多不伴有浮腫,部分患者還兼有小腹脹滿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點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證,可資鑒別。

3.癃閉與關(guān)格:二者主癥都有小便量少或閉塞不通,但關(guān)格常由水腫、淋證、癃閉等經(jīng)久不愈發(fā)展而來,時小便不通與嘔吐并見的病癥,常伴有皮膚瘙癢、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癥狀。而癃閉不伴有嘔吐,部分病人有水蓄膀胱之證候,依次可資鑒別。但癃閉進一步惡化,可轉(zhuǎn)變?yōu)殛P(guān)格。故癃閉病情輕于關(guān)格。

二十三、遺精的鑒別診斷:

1.遺精與早泄:遺精是指沒有進行性交的情況下,精液流出,而早泄是性交時精液過早泄出,而影響性生活。

2.遺精與走陽:走陽是指性交時,精泄不止。遺精是沒有同房而精液流出,兩者不難鑒別。

3.遺精與精濁:兩者都是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流出,流出物均來自于精室。但精濁常在大便時排尿終了時發(fā)生,尿道口有米泔樣或糊狀分泌物溢出,并伴有莖中作癢做痛,而遺精多發(fā)生于夢中或情欲盟動時,不伴有疼痛。

二十四、虛勞鑒別診斷:

1、虛勞與肺癆:肺癆系正氣不足而被癆蟲侵襲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傳染性,以陰虛火旺為其病理特點,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熱、盜汗、消瘦為主要臨床癥狀;而虛勞則由多種原因所致,久虛不復,病程較長,無傳染性,以臟腑氣、血、陰、陽虧虛為其基本病機,分別出現(xiàn)氣、血、陰、陽虧虛的多種癥狀。

2、與其他疾病的虛證鑒別:

一是:虛勞的各種證候,均以出現(xiàn)兩臟或多臟勞傷,氣血陰陽中的兩種或多種因素虛勞為特點,而其他病癥種的虛證均以其各自的病癥為主要表現(xiàn)。如眩暈一證雖也有氣血虧虛型,但該證是以眩暈為之基本的表現(xiàn)。

二是:虛勞病程較長,病勢綿綿。而內(nèi)科其他病癥中的虛證,其病程取決于該病證病情及演變結(jié)果,既有較長者,又有較短者。

 

二十五、腹痛鑒別診斷:

1、腹痛與胃痛:胃處腹中,與腸相連,腹痛與胃痛從大范圍看均為腹部的疼痛,腹痛常伴胃痛的癥狀,胃痛亦時伴腹痛的表現(xiàn),故有心腹痛的提法,因此二者需要鑒別。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對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灼部位,位置相對較低。胃痛常伴脘悶,噯氣,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之癥;而腹痛常伴有腹脹,矢氣,大便性狀改變等腹疾癥狀。相關(guān)部位的X線檢查、纖維胃鏡或腸鏡檢查、B超檢查等有助于鑒別診斷。

2、與內(nèi)科其他疾病中的腹痛相鑒別:許多內(nèi)科疾病中出現(xiàn)的腹痛,為該病的一個癥狀,其臨床表現(xiàn)均以該病的特征為主。如痢疾雖有腹痛,但以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膿血為特征;積聚雖有腹痛,但以腹中有包塊為特征,而腹痛則以腹痛為特征,鑒別不難。但若這些內(nèi)科疾病以腹痛為首發(fā)癥狀時,仍應(yīng)注意鑒別,必要時應(yīng)作有關(guān)檢查。

3、與外科腹痛相鑒別:外科腹痛多在腹痛過程中出現(xiàn)發(fā)熱,即先腹痛后發(fā)熱,其熱勢逐漸加重,疼痛劇烈,痛處固定,壓痛明顯,伴有腹肌緊張和反跳痛,血象常明顯升高,經(jīng)內(nèi)科正確治療,病情不能緩解,甚至逐漸加重者,多為外科腹痛。而內(nèi)科腹痛常先發(fā)熱后腹痛,疼痛不劇,壓痛不明顯,痛無定處,腹部柔軟,血象多無明顯升高,經(jīng)內(nèi)科正確治療,病情可逐漸得到控制。

另外,若為女性患者,還應(yīng)與婦科腹痛相鑒別。婦科腹痛多在小腹,與經(jīng)、帶、胎、產(chǎn)有關(guān),伴有諸如痛經(jīng)、流產(chǎn)、異位妊娠、輸卵管破裂等經(jīng)、帶、胎、產(chǎn)的異常。若疑為婦科腹痛,應(yīng)及時進行婦科檢查,以明確鑒別診斷。

 

二十六、嘔吐鑒別診斷:

1、嘔吐與反胃:反胃與嘔吐同系胃部病變,同系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同有嘔吐,故反胃亦可歸屬嘔吐范疇,但反胃又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機。反胃病機為胃之下口障礙,幽門不放,多系脾胃虛寒所致,癥狀特點是食停胃中,經(jīng)久復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食后或吐前胃脘脹滿,吐后轉(zhuǎn)舒,嘔吐與進食時間相距較長,吐出量一般較多;嘔吐的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癥狀特點是嘔吐與進食無明確的時間關(guān)系,吐出物多為當日之食,嘔吐量有大有小,食后或吐前胃脘并非一定脹滿。

2、嘔吐與噎膈:噎膈雖有嘔吐癥狀,但其病位在食管、賁門,病機為食管、賁門狹窄,賁門不納,癥狀特點是飲食咽下過程中梗塞不順,初起并無嘔吐,后期格拒時出現(xiàn)嘔吐,系飲食不下或食人即吐,嘔吐與進食時間關(guān)系密切,因食停食管,并未人胃,故吐出量較小,多伴胸膈疼痛,噎膈病情較重,病程較長,治療困難,預(yù)后不良;嘔吐病位在胃,病機為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癥狀特點是進食順利,食已人胃,嘔吐與進食無明確的時間關(guān)系,嘔吐量有大有小,可伴胃脘疼痛。

 

二十七、郁證鑒別診斷:

1、郁證梅核氣與虛火喉痹:梅核氣多見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邰而起病,自覺咽中有物梗塞,但無咽痛及吞咽困難,咽中梗塞的感覺與情緒波動有關(guān),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時,癥狀可減輕或消失,而當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時,則梗塞感覺加重。 虛火喉痹以青中年男性發(fā)病較多,多因感冒,長期吸煙飲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發(fā),咽部除有異物感外,尚覺咽干,灼熱,咽癢,咽部癥狀與情緒無關(guān),但過度辛勞或感受外邪易加劇。

2、郁證梅核氣與噎膈:噎膈多見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覺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因難的程度日漸加重,作食管檢查常有異常發(fā)現(xiàn)。

3、郁證臟躁與癲?。号K躁多發(fā)青中婦女,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間歇性發(fā)作,不發(fā)時如常人。癲病多發(fā)于青壯年,男女發(fā)率無顯差別,病程遷延,心神失常癥狀極少自行緩解。

 

二十八、消渴鑒別診斷:

1、消渴與口渴癥:口渴癥是指口渴飲水的一個臨床癥狀,可出現(xiàn)于多種疾病過程中,尤以外感熱病為多見。但這類口渴各隨其所患病證的不同而出現(xiàn)相應(yīng)的臨床癥狀,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點。

2、消渴與癭?。喊`病中氣郁化火、陰虛火旺的類型,以情緒激動,多食易饑,形體日漸消瘦,頸部一側(cè)或兩側(cè)腫大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饑、消瘦,類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頸前癭腫有形則與消渴有別,且無消渴病的多飲、多尿,尿甜等癥。

 

二十九、腰痛鑒別診斷:

1.、腰痛與背痛、尻痛、胯痛鑒別: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兩側(cè)部位的疼痛,背痛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兩側(cè)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

2、腰痛與腎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為主;腎痹是指腰背強直彎曲,不能屈伸,行動困難,多由骨痹日久發(fā)展而成。

 

三十、外感發(fā)熱鑒別診斷:

1、外感發(fā)熱與內(nèi)傷發(fā)熱:內(nèi)傷發(fā)熱是由臟腑陰陽氣血失調(diào),郁而化熱,熱勢高低不一,常呈低熱而見間歇,發(fā)病緩,病程長,數(shù)周、數(shù)月以至數(shù)年,多伴有內(nèi)傷久病虛性證候;而外感發(fā)熱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發(fā)熱初期大多伴有惡寒,其惡寒得衣被而不減。發(fā)熱的熱度大多較高,發(fā)熱的類型隨病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兼有外感表證等證候,屬實證者居多。

2、外感發(fā)熱與寒熱真假:在疾病過程中,當熱極或寒極之際,可出現(xiàn)與其本病寒熱不符的假象,即真熱假寒和真寒假熱。故對疾病過程中的寒與熱應(yīng)鑒別其真假,因其有假寒象而不識其外感發(fā)熱的本質(zhì),因其有假熱象而不識其非外感發(fā)熱病,由此將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

 

三十一、不寐鑒別診斷:

1、不寐與少寐、暫時性不寐鑒別:不寐多指不能獲得正常睡眠,并伴有頭昏眼花,食納乏味,精神萎頓,或心悸、健忘等的一種病證。少寐--如睡眠時間較少,但精神不減,無其他不適感覺者,不應(yīng)視作病態(tài);老年人夜間醒后不能再睡,多屬正常現(xiàn)象。

2、不寐與短暫性不寐:短暫性不寐是因一時情志影響,或生活環(huán)境改變,引起暫時性不寐亦不屬病態(tài)。

 

三十二、泄瀉鑒別診斷:

1、泄瀉與痢疾:兩者均系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薄的病證。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膿血為主癥,而泄瀉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溏,甚至如水樣,或完谷不化為主癥,其大便中無膿血,也無里急后重,腹痛或有或無。

2、泄瀉與霍亂:霍亂是一種卒然起病,劇烈上吐下瀉,吐瀉并作的病證。其發(fā)病特點是來勢急驟,變化迅速,病情兇險,起病時常先突然腹痛,繼則吐瀉交作,所吐之物均為未消化之食物,氣味酸腐熱臭,所瀉之物多為黃色糞水,或如米泔,常伴惡寒發(fā)熱,部分病人在吐瀉之后,津液耗傷,迅速消瘦,或發(fā)生轉(zhuǎn)筋,腹中絞痛,若吐瀉劇烈,則見面色蒼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陽衰之危候。而泄瀉只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糞質(zhì)稀薄,甚至瀉出如水樣為主癥,一般起病不急驟,瀉水量不大,無米泔水樣便,津傷較輕,無危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