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你已經(jīng)整整一天沒吃飯了,正餓得前胸貼后背的時候,旁邊有個好心人給了你三個面包,你抓起面包二話不說就開始狼吞虎咽了起來。當你吃第一個的時候,你心里想:臥槽,世界上還有這么好吃的面包,不行我得再吃一個。當你吃第二個的時候,你已經(jīng)不像剛才那么饑腸轆轆了,心想:要是再有瓶水就完美了。等到你吃到第三個的時候,想想剛才餓得半死,還是咬咬牙艱難的吞了進去。好心人問你要不要再來一個的時候,你頭搖的像撥浪鼓一樣。每吃一個面包所帶給你的良好體驗,從第一個向最后一個逐漸遞減,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 概念:邊際效應 在經(jīng)濟學中,邊際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商品帶來的效用,這就是生產或消費的邊際。邊際成本指每一單位新生產商品的成本。邊際收益指從每一單位新增商品中得到的新增效用。邊際效應,是指每新增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它對商品或服務的收益增加或減的效用。 其實無論在商業(yè)世界還是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邊際效應的作用隨處可見。 運用: 比如說我準備批量生產iPhone10手機,如果只生產1萬只,那估計是虧的血本無歸;當然也可以生產1000萬只,那就賺的缽滿盆盈。因為越往后生產,每只手機所花費的時間,也就是它的邊際交付時間幾乎為0,這就是商業(yè)邏輯的產品思維。 如果覺得商業(yè)世界太遙遠,那就來說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考試,小到期中期末考,大到高考各種證的考試,幾乎每個人都要歷經(jīng)數(shù)不勝數(shù)的考試。假設有一門考試滿分是100分,那么從邊際效應的角度來說,你還要不要考100分呢? 答案是不要,因為你要花時間的地方太多了。從0分到60分小菜一碟,從60分到80分也相對容易,80分到90分那就更難了。你除了這一門還有好多門,你在這門耗費的邊際成本一直在增加,而邊際效用卻一直在遞減。所以聰明的你肯定會選擇邊際平衡的方法,讓總分越來越高。 總結: 每多花一個單位的成本,無論是時間、金錢還是注意力,要盡量花在能帶給你最大收益的工作或者商品上。如果你這么做了,那么長期以往,得到的總收益就會達到最大。 最后留個思考題,利用今天所學經(jīng)濟學的邊際效應,吃自助的時候如何達到收益最大化? 推薦書單: 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 羅伯特·弗蘭克《牛奶可樂經(jīng)濟學》 菲利普·威克斯蒂德《政治經(jīng)濟學常識》 |
|
|
來自: yh18 > 《經(jīng)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