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腦炎 (VE) 是一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腦實質炎癥,多數(shù)患兒表現(xiàn)為輕癥,但重癥患兒易留下后遺癥,甚至致死,對患兒及家庭造成巨大的負擔。 1. 致病病原有哪些? 病毒性腦炎致病病毒按照病毒種屬分類,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注意: (1)VE 可由上百種病毒引起,以 HSV、柯薩奇病毒、CMV、EBV、腮腺炎病毒等多見; (2) 病毒具有特定年齡分布特點,健康兒童的腸道和呼吸道帶有大量的腸道病毒,而嬰幼兒免疫功能發(fā)育不成熟,易于侵入機體發(fā)病,因此腸道病毒好發(fā)于嬰幼兒; (3) HSV 感染屬獲得性感染,年齡越大的兒童,接觸 HSV 的機會越多,故 HSV 感染以大齡兒童多見。 2. 發(fā)病機制是什么? (1)病毒對細胞的直接損害、感染后免疫反應或免疫介導的反應; (2)腦實質和神經(jīng)元細胞主要受累; (3)部分血管出現(xiàn)嚴重的血管炎; (4)感染后脫髓鞘也參與損傷機制。 3. 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 常發(fā)熱伴頭痛、意識改變及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障礙,主要分為 4 類:認知障礙、行為改變、局灶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如:偏癱)、抽搐。 4. 輔助檢查有哪些? (1)常規(guī)檢查
(2)腦電圖(EEG)
(4)頭顱影像學
(5)腦脊液
(6)需注意以下幾點
5. 診斷要點
6. 治療 主要包括以下 3 方面:
(1)抗病毒治療
(2)激素
(3)丙種球蛋白
(4)對癥支持治療 止驚、降顱壓(甘露醇、速尿等,必要時外科手術減壓)、退熱、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后期康復訓練等。 病毒性腦炎是臨床急癥,其預后取決于病毒和感染者的免疫狀態(tài)。正確及時的診斷及應用特異、對癥的治療對于患兒生存率及減輕后期腦損傷有重要的意義。 編輯 | 周萌萌 |
|
|
來自: 昵稱42443936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