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湯(生卒不詳),西漢后期名將。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他果敢勇武,慮事周全,料敵如神,威振西域;但又貪財納賄,終致身敗名裂。 一、斬酋揚威賜爵封侯 陳湯少年時喜歡讀書,作文思路開闊,但因家庭貧困,有時靠乞討度日,所以不為鄉(xiāng)里看重。后來他流浪到長安,認識了富平侯張勃,張勃覺得他很有才能。初元二年(前47),漢元帝下詔,要求公侯大臣推薦年輕的人才,張勃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在等待分配期間,陳湯父親去世而沒有奔喪回家,被人檢舉缺乏起碼的孝道,于是朝廷又譴責張勃,以他舉薦不當而削減食邑,同時將陳湯拘捕下獄。后來又有人大力舉薦,陳湯終于被任為郎官。 陳湯主動請求出使外國。建昭三年(前36),朝廷任陳湯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正職)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兩人出擊殺害漢使、稱霸西域的匈奴郅支單于,大獲全勝,郅支單于敗死。 這次勝利既剪除了為害西域的一大禍根,又為遇難受辱的漢使報仇雪恨,提高了漢朝在西域各國的威信。戰(zhàn)后,甘延壽與陳湯立即寫出上報朝廷的奏疏,派人連同郅支首級送回長安。 正當甘延壽與陳湯帶領(lǐng)將士凱旋時,朝中的司隸校衛(wèi)(執(zhí)法官員)也從長安出發(fā)了,他們在大路之上攔住陳湯,對他進行檢查。 原來陳湯向來貪財。攻克郅支城后,繳獲了大量財物,陳湯私自藏起來不少金銀財寶。知情者在西域時便向朝廷舉報此事,所以司隸校衛(wèi)攔路搜查,準備拘捕。陳湯立即上書皇帝,元帝便下令撤回司隸,并令沿路縣城擺設(shè)酒食夾道歡迎得勝之軍過境?;爻笳摴π匈p,中書令石顯、匡衡認為甘延壽和陳湯先斬后奏,犯有大罪,以功相抵,可不予誅殺,如再予封爵賞賜,將使后人爭先效仿,必然無事生非,為國招難。元帝聽了覺得有理,但他內(nèi)心還是想嘉獎有功之將,于是此事便議而不決,拖延下來。 宗正劉向認為,判定甘延壽和陳湯僅以功過相抵是不公平的。他上書皇帝,專門評析了掃除郅支的艱難及意義,認為甘、陳應予封爵表彰。于是元帝下詔赦免了甘延壽、陳湯的先斬后奏之罪,然后又讓大臣討論封賞事宜。石顯、匡衡仍然堅持他們的主張。元帝終于封甘延壽為義成侯,賜陳湯為關(guān)內(nèi)侯,各賞食邑300戶、黃金100斤,并拜陳湯為射聲校尉,甘延壽為長水校尉。 二、功過有論沉浮無定 成帝劉驁即位后,丞相匡衡又向成帝起奏陳湯私藏戰(zhàn)利品的事,說雖可赦免其罪,但不應有官職,于是陳湯被免職。之后陳湯向成帝上書,說康居王送到漢朝來的王子(名為侍子,實有人質(zhì)之意)不是真正的王子。成帝命人核實,確實是真王子,陳湯因,欺君之罪而被捕入獄,準備處以死刑。太中大夫谷永向成帝上書,極力贊譽陳湯的功績,并引用《周書》說“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亟請皇帝開恩。于是陳湯被成帝特赦釋放,但取消了他的爵位,只當個一般士兵。 幾年后,西域都護段會宗受到烏孫兵馬的圍攻,段會宗派人請求朝廷盡快發(fā)兵援救。丞相王商、大將軍王鳳及百官討論數(shù)日仍無結(jié)果。王鳳建議成帝請陳湯來幫助策劃,成帝立即召見陳湯。陳湯早在攻擊郅支時落下風濕病,兩臂不能屈伸,因此入見時,成帝先下詔不用行跪拜之禮,讓他看段會宗寫回來的緊急求救奏書。陳湯說此事不足為慮,因為雙方戰(zhàn)斗力懸殊,一個漢兵相當于三個胡兵,而且路途遙遠,援救不及。因此他推算了日期后說:“現(xiàn)在那里的包圍已經(jīng)解除。不出五天,會有好消息的?!边^了四天,果然軍書報回,說烏孫兵已解圍而去。大將軍王鳳通過此事深感陳湯經(jīng)驗豐富,大有用處,于是奏請皇帝啟用陳湯,任他為從事中郎,軍事上的大事都請他做出決斷。陳湯嚴明法令,采納眾人的意見辦事,頗有將帥風范;但他積習難改,仍然經(jīng)常接受人賄賂的金錢。 陳湯后被免職為庶人,徙居敦煌。住了幾年后,敦煌太守上書朝廷說:“陳湯曾經(jīng)誅殺郅支單于,威風遠及外國,現(xiàn)在降為庶人,不宜住在邊塞地方?!庇谑怯职阉w到安定(今甘肅固原)。議郎耿育看到陳湯處境可憐,便又上書于皇帝,再次論述了他的功績,說明當今國家“梟俊擒敵之臣,獨有一陳湯耳”,他被冷落,是由于嫉妒之臣的排擠打擊所致,懇請皇帝予以關(guān)懷照顧。成帝下詔讓陳湯遷回長安居住,陳湯不久去世。過了幾年,王莽執(zhí)政后,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 |
|
|
來自: liuhuirong > 《秦漢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