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個月沒去合肥,覺得那里變化很大。在步行街,滿眼新穎、五彩繽紛,商業(yè)氣息相當濃郁且新意奇異;沿著長長的街向南走,想走到自己熟悉的西式快餐屋,在那里小作歇息,來杯冰飲一份甜點,目睹來往淘貨行人,倒也是種樂趣,因為總想在眾多的陌生面孔中發(fā)現(xiàn)一張似曾熟悉的那張,可一直沒有找到。 終于看到熟悉的快餐屋了,一股菜油香代替了甜點的奶油香味讓我不禁鼻翼翕動,這可不是我想嗅的味。進了門,才覺得這里已經(jīng)更新了,憑環(huán)境和我直覺,發(fā)現(xiàn)原來的西式快餐換成一種中式西味快餐廳了,因為有幾個食客整舉杯豪飲啤酒,吃著中式菜肴。我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翻開精美菜單,兩個大大的“娘惹”華文行楷格外顯眼,我恍然大悟,這還是有著洋餐廳氛圍。雖我知道馬來特有的娘惹菜就是中國菜與馬來菜的合壁做法,說白了,就是把中餐文化和馬來當?shù)仫嬍澄幕嘟Y(jié)合后產(chǎn)生的一種獨特味道,可一直沒有嘗過,看著中洋文對照菜單,于是要了盤娘惹雞,一份娘惹咖喱叻沙,一支喜力,隨后詢問這快餐廳怎么經(jīng)營這樣的菜肴,服務(wù)員說是一馬來籍華僑主理這家快餐屋,專門經(jīng)營馬來娘惹菜。聽畢心中暗暗得意,因為前年在汕頭,也看見一家比這規(guī)模大得多的馬來娘惹菜酒店,因經(jīng)濟原因,只好望味興嘆,如今,能在省城圓了那種興嘆,可謂有愿者事竟成。 娘惹本是閩南方言對女人、太太的統(tǒng)稱,早期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的華人,有不少閩南人,娘惹的叫法被馬來語化,后來簡意為華人與馬來人組成的家庭僑生的華人女性,她們身上遺傳著中華婦女美德,勤勞儉樸,也將閩南菜肴烹飪方式與馬來菜肴原料自成一體做成娘惹菜,既有中國菜的內(nèi)蘊,又有馬來菜的特色,呈現(xiàn)出的一種新的口味,風靡南洋,這些特點都體現(xiàn)在娘惹菜里。 都說榴蓮口味不錯,我可不敢張口呲牙品嘗;娘惹雞口味如何,真的,如果你真的嘗下真也很難說出其味。雞是普通的三黃雞,還有土豆香菇洋蔥等配料,混合一起用南洋的沙爹醬酸柑香蘭葉拌炒燜煮,成品已經(jīng)失去中華菜肴的形色之美,吃了一塊,味道不失,蒜瓣辣椒豆瓣醬味道很濃,還略帶絲檸檬酸甜味,肉質(zhì)還比較嫩,七滋八味的連我這個美食家也分不出一個正統(tǒng)味道。也許我的口味只適應(yīng)徽菜的重油濃味,對這樣的五味雜呈娘惹菜還是有點不怎么適宜。娘惹咖喱叻沙端上來后,細細打量了下,竟把它和西北的臊子面比較起來。不過這咖喱叻沙上面有海蛤、蝦仔、魚丸、油炸豆腐果、豆芽等材料蓋澆,紅湯油潤,碎碎的青菜葉點綴其上,倒能勾引食欲。咖喱的辛辣和海鮮的淡腥混合著蔥頭油特殊芳香,在舌尖交疊著各自滋味,自然出椰香味道,有點回味無窮感覺。馬來人愛用椰漿沙茶、咖喱胡椒、蝦抽魚露、芥末沙爹醬、蔥頭油黑豉汁、檸檬草香蘭葉等佐料,估計這娘惹咖喱叻沙和娘惹雞里一定有不少這樣的調(diào)料。 吃罷娘惹菜(可是帶著一種很復(fù)雜的品味心情吃的,覺得還是咱中華菜味道正統(tǒng),適宜我這個刁鉆的口味。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正如北方人愛餃子,川人愛火鍋,新加坡人愛肉骨茶,馬來人愛娘惹菜一樣,我還是喜歡本幫徽菜的酥嫩鮮醇、或濃或淡清爽與香厚的特點。因為味蕾記憶是最牢固的東西,胃還是故鄉(xiāng)的胃,最愛的還是家鄉(xiāng)的味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