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邊鳥 編輯/江邊鳥
(2014.07.20)
上午從曲阜東乘高鐵到的蘇州。高鐵已經(jīng)發(fā)展那么多年了,我還是第一次坐高鐵哦,好土的吧。每小時300零幾公里的速度,真夠快的,車上卻很平穩(wěn)。車外的天氣不太好,總是霧蒙蒙的。從曲阜東3個小時就到了蘇州北啦。
下午1點多趕到了我們將要下榻的嘉禾商務(wù)賓館,就在獅子林的對面街上。放下行囊就趕往拙政園,從賓館到拙政園只有幾百米的路程。
蘇州的天氣還是很給力的,已經(jīng)是云撤霧散啦,偶爾還能見到了陽光。
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一家園林,聽說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盡管不是假期,但拙政園門前的游客也是人山人海的。一條小街上熙熙攘攘地擺滿了旅游記念品的小攤子,還有一些時令水果。很多的游客是跟隨旅行團來的,也有的和我們一樣,自由自在行。






門票每張70元,買到票后,拙政園門前很多從事導(dǎo)游的人員向我們發(fā)出了邀約,我知道園林會像個迷宮,本想請個導(dǎo)游的,但夫人和女兒還是認為自己慢慢游吧,迷不了路的,有時候去蹭蹭導(dǎo)游解說就成啦,也就沒有請導(dǎo)游。
從“通幽”進入園內(nèi),過蘭雪堂,迎面一座假山,上面藤蘿宛然,是故意遮擋游人的視線啦,可能是怕一覽無余會大失意趣吧。沿著石子路蜿蜒向前,路邊各色太湖石形狀各異,碧草青青,綠蔭悠然,小橋流水。放眼望去,一片荷塘,一座水榭,一片綠意。聽導(dǎo)游說這個水榭叫芙蓉榭。芙蓉榭的建筑形式很美,憑借周圍風(fēng)景而構(gòu)成,形式靈活多變,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于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此榭面臨廣池,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
拙政園里,一派田園水鄉(xiāng)風(fēng)光,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生機勃勃。嫩綠的楊柳倒影在湖面上,像搖擺著的江南女子的小蠻腰。層層荷葉,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綠樹紅花中的荷塘,微風(fēng)送來縷縷清香。荷塘中有的還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還有幾朵嬌艷的粉紅色蓓蕾,歪著腦袋藏在荷葉中,紅紅的花蕾像羞澀的少女,亭亭玉立又羞于見人。聽一個導(dǎo)游說,拙政園中的建筑物名大都與荷花有關(guān)。園主人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可能是為了表達其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吧。池中的密密疏疏一片片綠油油荷葉中點綴著點點粉紅荷花,給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在那“芙蓉榭”中,憑欄四顧,荷擎烈日,魚翔淺底,引得眾人嬉水拍照。






一泓清池映入眼簾,古樹,垂柳拂水,湖石峻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山、水、石、池、林、亭、堂融合的宛如天然。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處處洋溢著浪漫溫情。
聽說當(dāng)年越劇《紅樓夢》的拍攝地就在這里,北京的大觀園據(jù)說就是以拙政園為藍本設(shè)計的。
沿著園中小徑,走進了天泉亭。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莊重質(zhì)樸,圍柱間有坐檻,可以坐歇欣賞。四周草坪環(huán)繞,花木扶疏。亭北平崗小坡,林木蔥郁。因為亭子下面有一口井,終年不涸,水質(zhì)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天泉閣前的草地上種植了很多珍貴的樹種,有銀杏,有香樟和桂花等。
走過幾座雅致的小茅屋后,就是秫香館啦。秫香館面水隔山,室內(nèi)寬敞明亮,長窗裙板上有幾十幅黃楊木雕,雕鏤精細,層次豐富,栩栩如生。落地長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館妝點得古樸雅致,別有情趣。秫香,可能是指稻谷飄香,也許從前這里是農(nóng)田哦。
秫香館中有一位藍衣姑娘在刺繡,在那燈光下是那樣的專注,手中的繡品是那樣的美妙精致。館中有很多的蘇繡作品,最為突出的是雙面繡,看那繡品中山水能分出遠近之趣,樓閣具現(xiàn)深邃之體,人物能有瞻眺生動之情,花鳥能報綽約親昵之態(tài),真的很美。






“梧竹幽居”,面對廣池,旁有梧桐遮蔭、翠竹生情。亭的絕妙之處還在于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洞環(huán)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分圈、套圈、連圈的奇特景觀。
在“梧竹幽居”前,一座小橋跨溪兩岸,橋呈圓拱狀,橋兩側(cè)為假山幽林,此橋稱為
“葬花橋”,是因為拍過《紅樓夢》里的黛玉葬花而得名的。站在那橋頭,在輕霧繚繞中仿佛看到了扛著花鋤,花鋤上系著絹袋的林姑娘正漫步走來,亭亭玉立,幾許憂傷,幾許悲憐??诶镎谀钪峄ㄒ髂模坪趼牭搅耍?/span>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你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為花立冢,為花哭泣,也是為她自身的愛情與現(xiàn)實的無奈而立冢悲泣,黛玉葬花,亦是葬己呀。
離開“梧竹幽居”,過了待霜亭,到了雪香云蔚亭,這里是早春賞梅的地方。這個季節(jié)已經(jīng)無梅可賞啦。






拙政園內(nèi)多為水面,園景便是以水為線串聯(lián)而成的,水上荷田田,堤邊柳絲絲,亭臺樓閣,湖橋廊石,一派江南風(fēng)情所繪,給人以清逸而疏朗的感覺。那荷中一亭上有一對聯(lián)寫道:四面荷花三面柳,半塘秋水一房山,把江南的四秀美景皆囊括其中了。
穿過荷風(fēng)四面亭就到了倚玉軒。倚玉軒門前的石刻是一個“五福捧壽”的圖案,象征多福多壽,游客因此大多都從上面踩過以求好運。倚玉軒與“香洲”遙遙相對,并與“荷風(fēng)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
池塘里荷花盛開,微風(fēng)吹拂,有陣陣清香飄來。走累了,斜倚亭邊小坐,天光云影,水間錦鯉遨游,荷蓮輕蕩。靜靜的坐在長廊邊,看著水中的倒影,遠處錯落有致的廳堂,曲徑通幽的小路,蜿蜒曲折猶如巨龍的長廊,很是羨慕以前園主的生活,更佩服園林設(shè)計者的鬼斧神工,一切太完美,就像江南女子織蘇繡,太精致啦。
一路的奇形怪狀的石頭假山,小橋矮亭。在藕香榭中小憩時,可近觀游魚,中賞荷花,遠則園內(nèi)諸景如畫一般地在眼前緩緩展開。
浮翠閣是一個八角形的雙層建筑,高大氣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動于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盆景園也是個好去處,里面陳列著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盆栽藝術(shù)品,有許多是盆景的精品。小小的盆景園猶如鑲嵌在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它的璀璨光彩吸引著所有熱愛盆景藝術(shù)的人們,也為拙政園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拙政園最西邊的卅六鴛鴦館,真的圈養(yǎng)了幾對鴛鴦在里面,煞是可愛。
松風(fēng)水閣中的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tài)常被畫入圖中,是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松風(fēng)水閣又名“聽松風(fēng)處”,是看松聽濤之處。
小飛虹為少見的廊橋。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gòu)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
遠香堂是拙政園的主建筑,它是一座四面廳,面水而筑,面闊三間,結(jié)構(gòu)精巧,周圍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從里面看到周圍景色,堂里面的陳設(shè)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間有一塊匾額,上面寫著“遠香堂”三字。堂的南面有小池、假山和一片竹林。堂北平臺寬敞,池水曠朗清澈。夏日池中荷葉田田,荷風(fēng)撲面,清香遠送,是賞荷的佳處。





聽雨軒,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
拙政園真是太美啦,看不盡的美輪美奐的園林藝術(shù),在“咫尺山林”中再現(xiàn)了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在那富有詩情畫意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小園林里,享受一份小巧玲瓏般的雅致。拙政園的精華,以水為中心,池廣樹茂、廳榭典雅。各館亭內(nèi)陳設(shè)古色古香,書畫掛屏精雅。這里的橋影飛動,亭亭荷花,水波蕩漾,修水長流,青山綿延,翠石壘疊,綠樹掩映,鳥語花香,令人好不逍遙自在。
已經(jīng)跨出拙政園了,還有點意猶未盡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