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亭序》是公元353年,時任會稽內史和右將軍的王羲之召集了一批文人名士。來到了紹興城外的會稽山游山玩水,并且在蘭亭這個地點舉行了一個詩會,當有三十幾篇詩作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提議要把這些詩作匯集起來,準備出一篇詩集,眾人聽了都很贊成。出詩集當然就要寫一篇序文,誰來寫? 大家想來想去就說王內史還是您老來吧,您是書法大家,非您莫屬了。王羲之見推辭不掉,就借著酒興,帶著幾分醉意一揮而就,草擬了一篇序文,就是《蘭亭序》,王羲之當時一氣呵成草擬的一份草稿,不是正式的序文稿,所以上面有刪減和插入字。 借著酒興,帶著幾分醉意一氣呵成 草擬的一份草稿, 卻成為了“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清醒后反復抄寫好幾遍, 發(fā)現氣韻布局和筆畫結構 都不如那份草稿好。 于是把當時書寫那份草稿保留了下來, 作為書法用筆布局的示范佳作 像傳家寶一樣留給了自己的兒子。 《蘭亭序》中50字放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