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這三個字是有魔力的。既是一個人的名字,又代表著財富。這個87歲的美國胖老頭,手握620億美金,在2017年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二,江湖人稱:股神巴菲特。 這是一部HBO出品的紀錄片,講述了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他的喜怒哀樂,他的人生,以及他的錢的故事:《成為沃倫·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他出生的這一年,正值美國股市大崩盤。誰也不知道,若干年后,這個在股災中誕生的孩子,將成為一代股神。 
 
 童年巴菲特 巴菲特七歲那年,讀到一本書《賺1000美金的1000種方法》。其中有一個方法是:用一臺投幣體重計。 那年才七歲的他,就懂得計算花多少錢才能買下一臺體重計,然后這臺體重計要賺多少利潤才能再買下一臺,以及世界上每個人都擁有一臺體重計要花多長的時間… 
 
 當同齡孩子的夢想都是成為科學家、運動明星、電影演員的時候。小巴菲特就對自己的妹妹說:我要在30歲之前,成為百萬富翁。 為了早日實現(xiàn)這個夢想,他挨家挨戶賣可口可樂、賣口香糖、送報紙…或許就是在這個時候,巴菲特與可口可樂結下不解之緣,50多年之后他將大量買入可口可樂股票,并且每天喝下5罐可樂。 
 
 11歲那年,巴菲特就買下了平生的第一支股票。然后在長達70多年的時間里,他再也沒有離開過股市。 巴菲特只用了三年就讀完了內布拉斯加大學, 21歲那年他以A+學分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 離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年之后,22歲的巴菲特娶蘇珊為妻,蘇珊是巴菲特妹妹的大學舍友。他的人生,就是這樣的順利而簡單。 
 
 巴菲特堅持每天閱讀5-6小時的商業(yè)理論書籍,這些書籍,全世界所有商人都在讀,但他們之中卻只有一個巴菲特。 他有很多投資心得。比如:投資時不要情緒化,股票不會對你產生感情。比如:賺錢最需要的是耐心,不需要你特別聰明。 但這些理念,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并沒有太多價值,因為傻子都知道,中國股市的漲跌從來都與經(jīng)濟規(guī)律沒啥關系。 
 
 巴菲特曾經(jīng)總結過自己的成功秘訣,他和比爾·蓋茨一致認為,這輩子對自己幫助最大的一個詞是:專注。 巴菲特這輩子專注于賺錢,他說:我喜歡賺錢,我要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巴菲特說出這些話時的表情,就像是別人說“我喜歡音樂,我要成為莫扎特”一樣自然而然。 
 
 巴菲特不太關心賺錢之外的事情,他說:我不關心宇宙,我只關心道瓊斯指數(shù),我甚至連自己臥室墻壁是什么顏色都不關心。 他在辦公室狹窄走廊的墻上,掛滿了老舊的《紐約時報》剪報,那些都是美國歷次經(jīng)濟大蕭條時的報道。巴菲特堅信,每天穿行在恐懼中,會讓自己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當記者問他:當你在多年前創(chuàng)辦這間公司時,有想過它會成為世界第五大企業(yè)嗎? 巴菲特回答:不,我那時以為會是第四大、第三大,或者第一大。 
 
 按理說,巴菲特可以把公司搬到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任何一座大廈里。他甚至可以建造一座自己的巴菲特大廈。就像是騰訊大廈、阿里巴巴大廈、京東大廈…一樣。 但巴菲特選擇把公司和家都安在了家鄉(xiāng)奧馬哈,在這座美國的三線城市里,他依舊在16平米的辦公室里工作,依舊住在3.15萬美元買的房子里。 
 
 
 50多年來,每天早上,巴菲特開5分鐘的車去公司上班。路上有一間麥當勞,股票上漲的時候,他會買一個2.95美元的芝士豬柳蛋漢堡。股票下跌的時候,他就買個2.61美元的豬肉餡餅。 他的生活似乎在告訴我們: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賺這么多錢,有卵用? 
 
 2004年,妻子蘇珊因病去世,巴菲特遭受巨大的精神打擊。兩年之后,他做了一個決定,這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決定。 2006年6月25日,沃倫·巴菲特正式向5個慈善基金會捐出其財富的85%,約合375億美元。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慈善捐款,前無古人,后有來者。 在一次捐贈活動上,巴菲特說:今天對于我和我的家庭來說,是偉大的一天。妻子的離世,讓我思考怎樣把錢交還給社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同年巴菲特還將約67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捐贈給子女成立的基金會。 巴菲特表示,子女將繼承他的部份財產,比例并不會太高。巴菲特說:我想留給子女的錢足以讓他們一展抱負,而不是多到讓他們一事無成。 
 2006年9月,巴菲特將他的福特林肯座車拍賣,以資助格羅斯公司的慈善活動,該車以73200美金賣出。 這一年,巴菲特被美國人稱為:除了父親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奧巴馬授予巴菲特自由獎章 2011年8月15日巴菲特在《紐約時報》發(fā)表題為《停止寵愛超級富豪》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當貧困的美國人在阿富汗為國作戰(zhàn)時,像我這樣的富豪卻仍在享受減稅優(yōu)惠… 他認為美國富豪階層應當繳納更多所得稅,為改善國家的財政狀況做出貢獻。 當然了,關于這通言論,有人說是“殺富濟貧”,也有人認為是在討好美國政府。但在我看來,活到這把年紀,手上有幾百億美金,巴菲特早就過了需要違心的取悅他人的階段。 
 我們都知道,有錢人愛講大道理,慈善公益,大愛無疆之類的。但巴菲特和大多數(shù)有錢人不一樣,他不是在動嘴皮子,不是裝裝樣子,而是在動真格。 2015年7月7日,巴菲特宣布,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28.4億美元,這是巴菲特第十次年度捐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我們中國的富豪很少在公眾場合里談錢。仿佛只要和錢扯上關系,夢想就不純粹了,理想就不高尚了,創(chuàng)業(yè)就不具深遠的意義了。 比如,咱們的馬云老師。在全中國的機場里,你都能聽見他唾沫四濺的吹牛逼聲音。談情懷、談大數(shù)據(jù)、談改變世界…但作為中國最有錢的人,他從不談錢。 
 或許是因為,作為60、70、80后的中國人很小的時候,接受過這樣的教育:金錢是邪惡的、不潔的、罪惡的。 比如,被愛因斯坦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被巴菲特大力推崇的“復利原理”(重復累加再計算利息)。這個原理被我們稱為“利滾利”,是資本家殘酷剝削勞動者的證據(jù)之一,是商人的原罪。 
 
 正是因為金錢給中國人留下的“萬惡之源”的聯(lián)想,導致很多中國人恥于談錢。 比如,前段時間,烏鴉參加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交流會。我聽到大家都在說“比起賺錢,我更在乎的是…”“如果我真想賺錢的話,并不難,但我更希望…” 輪到我發(fā)言時,我只能膽怯的說:我很羞愧,這里只有我特別想賺錢… 
 巴菲特身上有趣的地方在于,一個那么迷戀財富的人,一個那么摳門的人,一個拼命斂財?shù)娜?,在賺取了大量財富之后,又把它們全部送出去?他這輩子不就白干了嗎? 
 
 
 巴菲特說:我這輩子所花的錢,總不及我賺的1%,那我就把剩下的99%送給那些需要的人。因為它們對我來說,沒有用處。 巴菲特的女兒說:我為我們家庭所做的事深感自豪,每次開董事會,我都會流淚。因為我總覺得,那一刻,媽媽在天上看著我們。 
 巴菲特家人 女兒蘇茜(左),兒子霍華德(右),以及小兒子皮特(邊右) 巴菲特的這種捐款方式,被稱為:裸捐(all-out donation)。是指在特定范圍內,把個人資產全部捐出的方式。 他向世界發(fā)出了這樣一個信息: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有可能從擁有最多財富的人那里獲得幫助。 不久后,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將580億美元全部捐給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分文沒留給子女。Facebook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兒出生之際,宣布此生將捐出99%的股份(現(xiàn)值450億美元),目的是“讓女兒長大后的世界變得比現(xiàn)在好”。 
 
 
 2012年4月,沃倫·巴菲特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但醫(yī)生表示他的病“目前沒有生命危險”。 HBO記者問他:你害怕死亡嗎? 巴菲特說:不害怕,我已經(jīng)擁有了最好的一生,我很享受這一生。 
 HBO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可在[B站]或[騰訊視頻]在線觀看 ○ | 
|  | 
來自: 柳星星h02xgxmd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