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藥終支持15版藥典在線圖文查詢,向公眾發(fā)送藥材名,我們向您推送藥材標準信息,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今日學習藥典藥材和飲片1-10
本文文為重發(fā)內容,糾正部分錯誤,增添部分圖片。使內容更加完善,作者還在學習成長中,文章如有錯誤之處,還請留言指出,文中配圖部分為作者拍攝,部分網上收集,在此僅做學習交流使用!在此對引用配圖的拍攝老師表示感恩! 讓世界因我而美麗 來自原始藥終 00:00 05:13 一枝黃花 本品為菊科植物一枝黃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干燥全草。秋季花果期采挖,除去泥沙,曬干。 【性狀】本品長30~100cm。根莖短粗,簇生淡黃色細根。莖圓柱形,直徑0.2~0.5cm;表面黃綠色、灰棕色或暗紫紅色,有棱線,上部被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有髄。單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披針形,長1~9cm,寬0.3~1.5cm;先端稍尖或鈍,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的疏鋸齒,基部下延成柄。頭狀花序直徑約0.7cm,排成總狀,偶有黃色舌狀花殘留,多皺縮扭曲,苞片3層,卵狀披針形。瘦果細小,冠毛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辛。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于喉痹,乳蛾,咽喉腫痛,瘡癤腫毒,風熱感冒。 一枝黃花植物 一枝黃花(下圖引用香港中藥材標準圖片) 丁公藤 本品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葉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莖。全年均可采收,切段或片,曬干。 【性狀】本品為斜切的段或片,直徑1~10cm。外皮灰黃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稍粗糙,有淺溝槽及不規(guī)則縱裂紋或龜裂紋,皮孔點狀或疣狀,黃白色,老的栓皮呈薄片剝落。質堅硬,纖維較多,不易折斷,切面橢圓形,黃褐色或淺黃棕色,異型維管束呈花朵狀或塊狀,木質部導管呈點狀。氣微,味淡。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用于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撲腫痛。 丁公藤植物 光葉丁公藤 丁公藤(下圖引用謝宗萬老師圖片) 丁香 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當花蕾由綠色轉紅時采摘,曬干。 【性狀】本品略呈研棒狀,長1~2cm。花冠圓球形,直徑0.3~0.5cm,花瓣4,復瓦狀抱合,棕褐色或褐黃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7~1.4cm,直徑0.3~0.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功能與主治】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丁香植物 丁香 八角茴香 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冬二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摘,置沸水中略燙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狀】本品為聚合果,多由8個蓇葖果組成,放射狀排列于中軸上。蓇葖果長1~2cm,寬0.3~0.5cm,高0.6~lcm;外表面紅棕色,有不規(guī)則皺紋,頂端呈鳥喙狀,上側多開裂;內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澤;質硬而脆。果梗長3~4cm,連于果實基部中央,彎曲,常脫落。每個蓇葖果含種子1粒,扁卵圓形,長約6mm,紅棕色或黃棕色,光亮,尖端有種臍;胚乳白色,富油性。氣芳香,味辛、甜。 【功能與主治】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腎虛腰痛,胃寒嘔吐,脘腹冷痛。 八角茴香植物
人工牛黃 本品由牛膽粉、膽酸、豬去氧膽酸、?;撬?、膽紅素、膽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 【性狀】本品為黃色疏松粉末。味苦,微甘。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化痰定驚。用于痰熱譫狂,神昏不語,小兒急驚風,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痛腫療瘡。
人參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和根莖。多于秋季采挖,洗凈經曬干或烘干。栽培的俗稱“園參”;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tài)下自然生長的稱“林下山參”,習稱“籽海”。 【性狀】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15cm,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xù)的粗橫紋及明顯的縱皺,下部有支根2~3條,并著生多數細長的須根,須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出。根莖(蘆頭)長1~4cm,直徑0.3~1.5cm,多拘攣而彎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窩狀莖痕(蘆碗)。質較硬,斷面淡黃白色,顯粉性,形成層環(huán)紋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的點狀樹脂道及放射狀裂隙。香氣特異,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與根莖近等長或較短,呈圓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長1~6cm。表面灰黃色,具縱皺紋,上部或中下部有環(huán)紋,支根多為2~3條,須根少而細長,清晰不亂,有較明顯的疣狀突起。根莖細長,少數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莖痕。不定根較細,多下垂。 【功能與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氣血虧虛,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 人參植物
林下山參
園參
人參片
人參葉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葉。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性狀】本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狀或扇狀,長12~35cm。掌狀復葉帶有長柄,暗綠色,3~6枚輪生。小葉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葉長2~8cm,寬1~4cm,上部的小葉大小相近,長4~16cm,寬2~7cm。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及剛毛,上表面葉脈生剛毛,下表面葉脈隆起。紙質,易碎。氣清香,味微苦而甘。 【功能與主治】補氣,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氣虛咳嗽,暑熱煩躁,津傷口渴,頭目不清,四肢倦乏。 人參葉(下圖引用香港中藥材標準圖片) 兒茶 本品為豆科植物兒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干燥。 【性狀】本品呈方形或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澤。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遇潮有黏性。氣微,味澀、苦,略回甜。 【功能與主治】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濕斂瘡,清肺化痰。用于跌撲傷痛,外傷出血,吐血腦血,瘡瘍不斂,濕疹、濕瘡,肺熱咳嗽。 兒茶植物
兒茶
九里香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的干燥葉和帶葉嫩枝。全年均可采收,除去老枝,陰干。 【性狀】九里香 嫩枝呈圓柱形,直徑1~5mm。表面灰褐色,具縱皺紋。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羽狀復葉有小葉3~9片,多已脫落;小葉片呈倒卵形或近菱形,最寬處在中部以上,長約3cm,寬約1.5cm;先端鈍,急尖或凹入,基部略偏斜,全緣;黃綠色,薄革質,上表面有透明腺點,小葉柄短或近無柄,下部有時被柔毛。氣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千里香 小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最寬處在中部或中部以下,長2~8cm,寬1~3cm,先端漸尖或短尖。 【功能與主治】行氣止痛,活血散瘀。用于胃痛,風濕痹痛;外治牙痛,跌撲腫痛,蟲蛇咬傷。 千里香植物
九里香
九香蟲 本品為蝽科昆蟲九香蟲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體。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適宜容器內,用酒少許將其悶死,取出陰干;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干燥。 【性狀】本品略呈六角狀扁橢圓形,長1.6~2cm,寬約l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澤。頭部小,與胸部略呈三角形,復眼突出,卵圓狀,單眼1對,觸角1對各5節(jié),多已脫落。背部有翅2對,外面的1對基部較硬,內部1對為膜質,透明。胸部有足3對,多已脫落。腹部棕紅色至棕黑色,每節(jié)近邊緣處有突起的小點。質脆,折斷后腹內有淺棕色的內含物。氣特異,味微咸。 【功能與主治】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于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酸痛。 九香蟲活體
九香蟲
|
|
|
來自: 葉子mn0clnpyss > 《中藥鑒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