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字天書:“河圖”,“洛書”《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此圣人便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 傳說伏羲氏時,龍馬現(xiàn)于黃河,背負“河圖”,神龜現(xiàn)于洛水,背負“洛書”,它們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華夏文明的源頭... 龍馬其身刻“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之數(shù)字,河圖也,神龜其背數(shù)字排列“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洛書也,伏羲便根據(jù)“圖”,“書”畫成八卦。 后,周文王依據(jù)伏羲八卦研究出“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別寫了卦辭。 漢代儒士認為,河圖即八卦,而洛書即是《尚書》中的《洪范九疇》,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皆可追源至此! 河圖 河圖,由30黑點象征“陰”,稱之為地數(shù),25白點象征“陽”,稱之為天數(shù)。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解·圖 河圖中,55是先天數(shù),洛書中,45是后天數(shù),先天數(shù)代表“生”,后天數(shù)代表“死”,55為之“吾吾”,表“我我”,即我又生我,生生不息也,而45為之“死吾”,表死亡之意。 河圖中間五個白點,形成“十”字,上面五個陰點,下面五個陰點,正好是五十五,上面五個陰點加下面五個陰點共十個陰點,為陰土,土就是從十,從一,“十”為上帝,一為“甲乙靈”,陰土為乙靈,即為宇宙先天氣,也即是無形無象的水,基督教稱“圣靈”,中醫(yī)稱“腎水”。 而,中間的“十”為陽土,為甲靈,也即是人體內(nèi)的“靈”,佛家稱“性”,此靈是上帝的靈,也就是佛的靈,也叫佛性,修靈,就是修性,修先天氣就是修命,有先天氣就有命,沒有先天氣就沒有命,故古人強調(diào)“性命雙修”,也就是陰陽靈雙修。 靈,能依據(jù)肉體生成一個魂來,這個魂能生出人的妄想直心,但作為胎兒在母體時,有魂卻沒有妄想之心,此時的人正處于河圖狀態(tài),此時,陰土圣靈同在,人就能不斷從宇宙中獲得“圣靈”先天氣。 人一出生,跟外界一接觸,開了眼便有了知覺和分別心,圣靈便會離開,也就不再生先天氣,預留下來的圣靈即先天氣的多少就決定了我們的原始壽命。 然后,根據(jù)人這一輩子和上一輩子所行的善惡,會對人取走或增加一些先天氣,取走的方式多樣,如,以生病的形式耗散我們的先天氣(圣靈)。 河圖之理
河圖之象,之數(shù),之理,至簡至易,卻又深邃無窮,暫且論之 洛書 洛書,即為“脈絡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八卦五行,如何分門別類,如何有序運作,此為洛書之功用! 神龜現(xiàn)于洛河,其背有文,九文近頭,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肋,七文近右肋,四文近左肩,二文近右肩,六文近右足,八文近左足,五文在背中,其位九,象九宮,中五又象太極,中一文又象一氣,其形方,方象地; 人一出生,便進入“洛書”時代,此時人的先天氣就按“洛書”運行,從中醫(yī)那便可知先天氣是完全按“子午流注”運行,而進一步研究便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子午流注”是完全按“洛書”的規(guī)律來的,但需要加上日和月來完整,以便對應人體十二條經(jīng)脈。 口訣 【1】 二四位肩 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 五居中央 【2】 一數(shù)坎兮二數(shù)坤,三震四巽數(shù)中分 五為中宮六乾是,七兌八艮九離門 洛書九宮數(shù) 一,三,七,九為奇數(shù),亦稱“陽數(shù)”,二,四,六八為偶數(shù),亦稱“陰數(shù)”,陽數(shù)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shù)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 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生數(shù)之祖,位居中宮,寄旺四隅; 五方白圈皆陽數(shù),四隅黑點為陰數(shù); 【九宮格·數(shù)字規(guī)律】:
名家·案例 古人對洛書推崇備至,認為它含蓋人間萬事萬物,尤其縱、橫、斜每條直線3個數(shù)之和均等于15,使其成為我國古代都城制度的規(guī)劃模式...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shù)二十有五,地數(shù)三十,凡天地之數(shù)五十有五——《易傳·系辭》 洛書者,陰陽錯綜,五行逆運,變化之道也——《周易》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shù),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fā)揮于剛?cè)岫?,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卦》 河圖洛書 【1】 河圖形圓,陰陽合一,五行一氣,無為順生,自然之道 洛書形方,陰陽錯綜,五行克制,有為逆運,變化之道 【2】 圓以象天,一氣流行,渾然天理 無修無證,太極安身,所以了性 方以象地,兩儀變化,天人合發(fā) 有增有減,陰陽造作,所以了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