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xiàn)以《清平樂》為例作一說明: 《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gè)樂調(diào)而命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fēng)》、《憶蘿月》,是小令的一種。全篇46字,其中15平聲字、13仄聲字、另18字可平可仄,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全詞格律如下: 定 格 + - + |(仄韻) + | - - |(葉仄) + | + - - | |(葉仄) +| + - + |(葉仄) + - + | - -(換平韻) + - + | - -(葉平) + | + - + |(句)+ - + | - -(葉平) 注1)此格律摘自龍榆生教授《唐宋詞格律》(1978年版)。 注2)定格即固定格律,是相對(duì)于變格來說的,有的詞牌有一種定格,好幾種變格,變格都由定格演化而來。 注3)葉即押,押韻又稱協(xié)韻、葉韻。 注4)-為平,|為仄,+為可平可仄。 注5)仄韻即在仄聲字上押韻,平韻亦然,下片第三句不押韻,上下兩片換韻。 填詞應(yīng)嚴(yán)格按照格律進(jìn)行,起碼不能一首填下來,跟格律對(duì)應(yīng)的字沒幾個(gè),那不叫填詞,寫出來的東西也不叫《清平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