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話作家鄭淵潔經(jīng)常講他小時候的故事,他上課的時候老師說“早起的鳥有蟲吃。”,鄭淵潔卻非要反其道而行之說什么“早起的蟲兒被鳥吃?!?,結(jié)果被老師狠批一頓。我小時候讀到這個故事,很佩服鄭淵潔的獨立思考,痛恨老師的霸道無理。鄭淵潔自己對這番話也很得意,在他的文章里,在他的各種演講里,都不斷提及。其實仔細想想這句話也就抖個機靈而已。老師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老師是希望學生們是小鳥,是食物鏈的上一層,他卻偏要從食物鏈的底端看問題,把自己當成蟲子,是被吃的一種。這不就是抬杠嗎?老師要真給他抬杠的話,也可以說,誰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是光吃那些已經(jīng)起床的蟲子了,那些懶著不動的蟲子吃起來不更容易嗎?如果你是個蟲子,更要早早起床去防范自己被吃掉。 我想起一個故事,莊子當年站在橋上指著魚說看看這些魚兒多么快樂,他的杠子頭朋友惠子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 對于鄭淵潔或許也可以這樣懟回去“你不是蟲子,怎么知道不早起就不會被吃掉?!?/p> 鄭淵潔或許會像莊子那樣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是蟲子。” 所謂早起指的就是謀生,鳥兒謀生要早起,生而為人,為了謀生,經(jīng)歷的辛苦又何止早起這么簡單。 最早在詩經(jīng)里,就有上班族發(fā)出感嘆。 其中一首是《東方未明》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這寫的就是一個普通上班族的辛勞,天還沒有來亮,聽到單位有事,他就慌慌張張穿衣服,衣服都穿反了,前兩段其實是一個意思,最后一句說自己上班很忙,領導非常嚴格(狂夫瞿瞿)天天早出晚歸(詩經(jīng)里的詩有各種奇怪的解釋,這首詩也有其他的不同解讀,咱只說咱自己的),工作何等辛苦。他自己也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但是生活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為了生存,再難也只能扛著。 除了他,詩經(jīng)里還有一個苦命的人,他是這么寫的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實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實命不猶! 這首詩翻譯一下就是: 小小星辰光朦朧,三個五個閃天東。天還未亮就出征,從早到晚都為公。彼此命運真不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來那是參和柳。天還未亮就出征,拋撇香衾與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這個小公務員都開始抱怨自己的幸運不好了,這里面的牢騷可真夠大的。 發(fā)牢騷的何止是上班族,其實老板也很辛苦的,大明朝最大的老板,也是的創(chuàng)始人朱元璋就說“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蔽奈涔賳T都還沒起床,我已經(jīng)起床了,文武百官都睡了,我卻還沒有睡,真不如做個江南的土財主,天天睡到自然醒。 看來無論是老板還是員工都要面對煩人的晚睡早起,都盼著能睡到自然醒。 能不能做到呢? 能!莊子就做到了。 莊子羨慕魚的快樂,楚王請他去當領導的時候說他愿意做一只在淤泥里的烏龜,自由自在。他追求的是閑適,(不過即便這樣,他也做過漆園吏,他還是當過公務員的。他的公務員生涯估計沒有那么忙,所以才會在那里思考人生。)以至于他的徒子徒孫在歷史上都是愛睡懶覺的。 孟浩然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因為他一生隱居,所以才會閑得沒事操這份“花落知多少”的閑心。 王維說“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寫得就是他在輞川別墅里睡懶覺,連他的仆人也懶了,連花也不打掃了。 諸葛亮在家隱居的時候,估計也是莊子的擁躉者,《三國演義》里的劉備去拜訪他的時候,他在家里睡覺,醒了之后吟詩一首“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保ㄟ@首詩估計是羅貫中代筆的)這話直接翻譯過來就是我一覺醒來天都黑了。 其實寫這樣的詩句,都是一種矯情,一種標榜,或許還有一種傷心。 孟浩然之所以在那里嘆息落花,是因為他“欲濟無舟楫。”他倒是想過那種天天操勞的生活,可惜“不才明主棄”,只能在那兒睡覺數(shù)落花。 王維之所以縱容家童連花兒也不掃,聽著鳥兒叫也不起床,是因為他為當官站錯了對,在安祿山手下任過偽職,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所以才“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這些都是無奈的選擇。 諸葛亮那首詩雖然寫得一覺醒來天都黑了,但是前面還有一句”大夢誰先覺?!彼怯袎粝氲?,他等著劉備像汪峰那樣來問:“你的夢想是什么?”,他的回答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敝T葛一生唯謹慎,那草堂的一覺,估計是他人生最后一個自然醒。 所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早起的困乏,敢于翻身起床,就像我們的國歌里唱的:“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雖然現(xiàn)在沒有奴隸了,但是我認為不能把控自己人生的人都是奴隸。而把控自己人生先從起床開始吧。 那些唱著嘒彼小星和東方未明的小公務員,滿腹牢騷,格局太小,我們看看劉禹錫,他一生宦海沉浮,嘗盡艱辛,也幾度早發(fā),光詩就有三首。 第一首《途中早發(fā)》 中庭望啟明,促促事晨征。 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 水流白煙起,日上彩霞生。 隱士應高枕,無人問姓名。 不知道他出發(fā)去干什么了,但可以看出他走得真早,啟明星還在頭頂掛著,很有“嘒彼小星”的感覺,他匆匆就出發(fā)了。這是一個秋天的早晨,樹上的鳥兒才剛剛起飛(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橋上的白霜還沒有踏上人跡(后來溫庭筠有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的也是晨起出發(fā)所見,公雞在茅店里啼叫他們就出發(fā)了,頭頂上還有一輪彎月,在板橋的白霜上印下足跡,我感覺溫庭筠這兩句是從劉禹錫這里得到的靈感),水流之上生起一團白霧,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映照萬里彩霞。劉禹錫這時候發(fā)起一聲感嘆,那些隱士們這是大概還在睡覺,沒有人問他們的姓名。 他這里提到了隱士,卻絲毫沒有羨慕他們的意思,只是說他們還在睡覺,沒有人去問他們姓甚名誰,我覺得劉禹錫話里還有一點鄙視,你們一生默默無聞,無所作為。 這種感情在他又一次早上出發(fā)的時候完全抒發(fā)了出來,這也是一個秋天,他又早早就出發(fā)了。 馬踏塵上霜,月明江頭路。 行人朝氣銳,宿鳥相辭去。 流水隔遠村,縵山多紅樹。 悠悠關(guān)塞內(nèi),往來無閑步 這一次顯然精神煥發(fā),他的馬踏破了道上的白霜,月光照著江頭的路,路上的行人朝氣蓬勃,鳥兒醒來離巢而去,隔著村莊聽見淙淙的流水聲,觸目四望,山上紅葉如云,在這悠悠的關(guān)塞之內(nèi),人們都踏上自己的征途。 往來無閑步——就是說沒有人在這里瞎溜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有自己的征途。 劉禹錫五十三歲那年,從夔州調(diào)任和州,又一次早早出發(fā),有趣的是這一次又是秋天,不過這一次不是騎馬而是乘船,所以叫《秋江早發(fā)》 輕陰迎曉日,霞霽秋江明。 草樹含遠思,襟杯有馀清。 凝睇萬象起,朗吟孤憤平。 渚鴻未矯翼,而我已遐征。 因思市朝人,方聽晨雞鳴。 昏昏戀衾枕,安見天地英。 納爽耳目變,玩奇筋骨輕。 滄洲有奇趣,浩然吾將行。 剛剛下過一場小雨,晨曦破開輕微的陰霾,早霞消失江水映著日光閃閃發(fā)亮,岸邊的草木都似乎含著遠遠的思緒,胸襟之中為之一清,細看萬象變化,朗聲吟唱平息我心中的不平之氣。鳥兒們都還沒有展翅,我已經(jīng)出發(fā)了,想想朝堂那些人,現(xiàn)在聽到雞鳴,每天眷戀布衾,怎么能見到天地之間這么美好的風景。呼吸這清新的空氣讓我耳目一清,賞玩這些風景筋骨都變得輕了。這江湖之間充滿各種美好風景,我將浩蕩出發(fā)。 這才是劉禹錫最直白的態(tài)度。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征途,沿途也滿是風景,牢騷滿腹你也要走,昂首闊步也要走,為什么不昂首闊步浩然上路呢? 在自己的人生的征途上披荊斬棘,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風景。放棄那些牢騷,直面慘談人生,大步走過去才是勇者應有的態(tài)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