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而且有“內(nèi)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說法,在中醫(yī)看來,脾對應四時之長夏,馬上到來的七月正是養(yǎng)脾胃的好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讓專家為我們支招吧! 夏季養(yǎng)脾胃的6個建議 1. 規(guī)律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咽 這是保養(yǎng)脾胃的第一步,特別是本來有胃病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 此外還要注意三餐定時,吃飯要細嚼慢咽,更不要邊走邊吃,吃飯時不要做其他事情。 2. 揉鼻頭 首都醫(yī)科大學中醫(yī)學系教授王鴻謨介紹,每天揉鼻頭二十分鐘,可以改善胃脹氣等癥狀。 3. 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下3寸處)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重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調(diào)中理氣、健脾和胃,適用于各種類型的脾胃病變。 4. 吃對食物 夏季是養(yǎng)脾的關鍵時期,應該結(jié)合健脾祛濕等方法進行食補,蓮子、綠豆、絲瓜、陳皮、鯽魚、鴨肉等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養(yǎng)脾胃的作用。 5. 揉肚臍 一只手掌心貼著臍部,另一手放在手背上,順時針方向揉腹,每次5分鐘,每天1-2次。 此法能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6. 飯后慢慢走 中醫(yī)有“以動助脾”的養(yǎng)生觀念,飯后散步有助于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 但是不建議吃完飯馬上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30分鐘再進行。 食療養(yǎng)胃有四寶 1.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濕利水,還有抗衰老的作用。 除了最常見的茯苓餅,還可以把茯苓打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加蜂蜜攪拌后抹到糕點上蒸熟食用。 2.蓮子 蓮子性平,味甘甜,《本草綱目》記載有補脾胃之氣,可以起到止瀉的作用。 另外蓮子入心經(jīng),對于失眠,多夢,焦躁等癥狀,用蓮子煮水飲用也可改善。 3.芡實 芡實性平,味道甜澀,是補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時還有固津的作用。 如果脾胃虛弱拉肚子,芡實還有助止瀉。 芡實較難煮,煮粥前記得提前浸泡。 4.山藥 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jīng)。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山藥可以“益腎氣、健脾胃”。 山藥味甘,為中醫(yī)“上品”之藥,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