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開店鋪的木門板,打開錄音機,拿起桿秤,龔老爺子的一天就此開始。拉線、定點、滾線、落線、上包頭、裝機頭、校分量、打眼、上油……即便手藝嫻熟,一道道工序做得滴水不漏,但老爺子坦言:人老了,手腳不麻利了,年輕時一天做三桿秤,如今一天最多只能做一桿。龔老全名龔德月,今年已是84歲高齡,他從十七八歲開始做秤,至今已達60多個年頭。
“天心地心人的良心,
用放心秤、良心秤。
秤不對,實際上不是秤不對,
是人心不正?!?/strong>
現(xiàn)在市面上多流行電子秤,桿秤已然成了老古董,只有在搬新家時,才會有一些家庭為了討個“稱心如意”的彩頭,專程到龔老這里來買秤。老爺子一桿秤賣60塊錢,一年下來,除去房租、原料,其實根本賺不了什么錢,只能算是勉強補貼家用。但他坐不住,不愿閑在家里,還想繼續(xù)操持舊業(yè),每天做做桿秤,和街坊鄰里說說笑笑,日子才算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