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的歷史與傳說中,朱元璋殺劉伯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劉伯溫功高蓋主,朱元璋要為后代鋪平道路。 固然朱元璋當了皇帝后嗜殺成性,大肆屠殺功臣;固然朱元璋曾給大兒子朱彪打比方,這些功臣就像狼牙棒上的刺頭一樣,你不把他們削掉一些,你就沒法掌握這狼牙棒,但劉伯溫的死,卻主要和其情商有很大關(guān)系,而非功高蓋主。 我們來看看歷史的真相。 至元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突然進攻紅巾軍重要據(jù)點安豐(今安徽壽縣),朱元璋名義上的領(lǐng)導(dǎo)——小明王韓林兒和丞相劉福通都在那里,韓林兒向南京的朱元璋求救。 朱元璋找來劉伯溫商量,二人意見針鋒相對。 劉基意見是堅決不救,對朱元璋的兩點理由作出了逐條批駁。 首先韓林兒已經(jīng)沒有利用價值,去救韓林兒,不救出來還好,救出來了怎么處理呢。就像當年的曹操,一輩子被漢獻帝壓在頭頂沒辦法。 其次,安豐失守是小事,如果陳友諒趁機打來,該怎么辦?! 從這件事情上看劉基,就會發(fā)現(xiàn)此人確是奇才,不但懂得天文地理,厚黑學(xué)水平也絲毫不低于陳友諒,他明白,要想避免弒君的惡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君主自己死掉。 劉伯溫的名聲果然不是白白得來的。 而朱元璋當時在這方面的水平明顯不如劉基。 但多年以后的朱元璋,不再是當年那個厚黑學(xué)水平低下的朱元璋。劉基的絕大多數(shù)決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權(quán)謀之策,用來搞陰謀政變十分有用,雖然不救韓林兒是對的,但朱元璋總時不時想到這件事,誰知他將來會不會對自己也來這么一手。 這就是劉伯溫必死的第一個原因,皇上不能放一個陰謀家在自己身邊。第二個原因,劉伯溫對朱元璋不是百分之百的忠誠。大明建立后,劉伯溫有一個最大的政敵,大明首任丞相李善長。 李善長沒有表現(xiàn)出軍事方面的才能,但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非常厲害,朱元璋的后勤工作,基本上都是李善長主管。朱元璋深知后勤的重要性,所以稱帝后,所封的六個國公中,李善長的韓國公位居第一,而軍事智謀堪比諸葛亮的劉伯溫,只得到了誠毅伯的爵位,俸祿上劉伯溫的年俸240石,而李善長是4000石,李善長的待遇遠甩劉伯溫幾十條街。 劉伯溫好比當今公司中的營銷策劃總監(jiān),而李善長好比現(xiàn)代公司中的財務(wù)行政后勤總管,朱元璋對待策劃和后勤的態(tài)度,值得許多現(xiàn)代企業(yè)的老板們琢磨。 不知道是不是劉伯溫對待遇不滿意,而李善長也沒有漢朝蕭何的雅量,反而他是一個外表寬厚內(nèi)心狹窄之人,正好劉伯溫的官職又是御史中丞,對官員的不妥之處有很大的法辦權(quán)力,所以二人就杠上了。 矛盾是由李善長的一個親信激發(fā)的,這人由于犯法被劉基抓了起來,查清罪行后,劉伯溫決定要殺掉他,李善長連忙去找劉基說請,劉基卻軟硬不吃,不但不買他的帳,還將這件事向朱元璋報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處死李善長的親信。李善長明白直接找劉基求情是不行了,想了很久,終于找到一個借口,就是京城很久沒下雨了,這時不應(yīng)隨便殺人。但劉伯溫的回答卻是,殺了這個人,老天必定會下雨。李善長的親信就這樣被殺了。 雖然劉伯溫確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這一次他的運氣不好,過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來,老奸巨猾的李善長煽動很多人攻擊劉伯溫。朱元璋還算是個明白人,沒有難為劉伯溫,但劉基自己知道,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當年八月,他請假回了老家。 可千不該萬不該,劉伯溫不應(yīng)該在臨走前不甘心的布下自己的棋子。 朱元璋以前覺得劉基這個人,雖然有些厚黑,但總體上還算不貪權(quán),歷史上給人的感覺也是劉伯溫不貪權(quán)。朱元璋對劉基的兒子說過,現(xiàn)在滿朝文武都結(jié)黨,只有劉基不和他們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會虧待他的。 劉伯溫留下的棋子楊憲,在劉伯溫走后,韜光養(yǎng)晦,扶植黨羽,不斷收集李善長的把柄,并在朱元璋面前打小報告,朱元璋是多么雄才大略的人,對楊憲的目的豈會看不明白? 至此,劉伯溫在朱元璋心里的最后一個優(yōu)點也蕩然無存,這么一個有能力又腹黑又貪權(quán)的人,怎么能夠讓他繼續(xù)存在下去?所以,劉伯溫的悲劇便已注定。 聰明睿智有如劉伯溫,也終因不能明察朱大老板的心思無奈死去,揣摩人性這點上,劉伯溫比諸葛亮還是差了許多。 固然可以假設(shè),劉伯溫的所有手段都是為了天下老百姓,但在一個皇帝家天下的年代里,你為了老百姓去對抗皇帝,結(jié)果可想而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