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有人在我的公號里留言,說讓我介紹一下徐三庚,一直沒有動手是因為我并不喜歡這位篆刻大師(是的,不喜歡歸不喜歡)。我的評價是徐三庚的篆刻有強烈的自我個性,如果從學習他出發(fā),容易困在這一種風格之內(nèi)而不易脫殼重出,他不像漢印或其他大家一樣,學習之后能獲得較多的普適性的藝術(shù)規(guī)律,什么意思呢:就是學徐三庚容易被“格式化”,不易出來。如果初學者,建議學其他名家印或者直接在秦漢印里找出路。 今天我們就一邊稍稍介紹一點徐三庚,一邊說說篆刻學習的入手順序。 (徐三庚像) 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詵郭,號井罍,又號袖海,別號金罍山民、似魚室主、馀糧生,浙江紹興上虞人。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隸篆書??嗔暋秴羌o功碑》,參以金冬心(金農(nóng))的側(cè)筆用法,纖細流麗,飄逸多姿,在吳熙載、趙之謙外另辟面目。 這是百度百科徐三庚的資料,其實查資料,他比趙之謙還要大三歲,而且他基本上是圈在“鄧派”“印從書出”路子上的大師雖然也在印外尋求取法資源,但與不斷創(chuàng)新的趙之謙并沒有很強的可比性,但卻完全可以稱為“印從出書”的第三人,他前面稱得上大師的就只有鄧石如,吳讓之。 徐三庚一直爭議很大,于是,每當提及,微詞較多,但真正把他的印作整理之后,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師級篆刻家。他跟趙之謙一樣,早年學浙派,后由浙轉(zhuǎn)徽,學浙派時入手是陳曼生、趙次閑;后又學程邃,四十歲上下開始師法鄧石如、吳讓之,接著又上溯漢磚、漢瓦、漢金文,最后選擇《吳紀功碑》為自己書法和篆刻用字的主要體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完成由浙入皖的歷程。 吳讓之對趙之謙不認可的是“讓頭舒足”,如果讓吳讓之評價徐三庚,估計他一定會被徐三庚印的“故作姿態(tài)”氣死,因為,這種“故作姿態(tài)”正是徐三庚強烈的個性特征。也就是說,這是他的“個性風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