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一點號“精誠名醫(yī)匯”原創(chuàng),經(jīng)一點資訊平臺全網(wǎng)首發(fā)) 本文理論依據(jù):《本草綱目》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yī)匯”。列位看官,今天要為你說上一病,乃是人人都非常熟悉的慢性腰肌勞損。其中苦楚,想必不用筆者贅述了。閑言少敘,先看組方—— 黃芪30克,當歸30克,川芎15克,炒杜仲30克,續(xù)斷15克,毛姜30克,補骨脂30克,全蝎10克,細辛6克,土元15克,制川烏1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合之后,在一天之內(nèi)分做兩次服用。藥渣留好,裝入紗布袋,趁熱外敷患處。使用前需經(jīng)中醫(yī)師辨證指導,隨癥加減,定奪療程。列位看官,綜觀全方,用了十二味中藥,初看上去似乎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其實,如果細細分析,其中的精義一點都不復雜。此方本為全國名老中醫(yī)劉啟廷先生治療腰肌勞損的經(jīng)驗方,早已為中醫(yī)界所熟知、承認,多年來應用于臨床,效果卓著。此方十二味藥,辦了三件事,可謂三招制敵。 第一招,活血通經(jīng)。列位看官,凡痛癥,皆與氣滯血瘀、經(jīng)絡不通有密切關(guān)系。因此,活血化瘀、行氣通絡,是治標的必要手段,也是改善癥狀的第一步。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黃芪、當歸和川芎這三味藥??垂?,如果你關(guān)注、訂閱“精誠名醫(yī)匯”,想必對這三味藥是再熟悉不過了。黃芪補氣、當歸養(yǎng)血、川芎行血,三者唱得一臺活血化瘀的好戲,在很多方子里都有施展拳腳的空間。此方,更不例外。 第二招,溫補肝腎、強筋健骨。如果說筋骨疼痛是實證,那么在它的下面,則隱藏著一個“虛”字。什么虛?答案很簡單,就是肝腎虧虛。肝腎主筋骨。肝腎虧虛,正氣不足,外邪易侵,自然會引起疼痛。所以,強健腰膝乃是治本之法。正因如此,我們用炒杜仲、續(xù)斷、補骨脂和毛姜(骨碎補)。 列位看官請記得,這四味藥,都是響當當?shù)?strong>滋補肝腎、健骨止痛、強筋強腰的要藥。尤其是炒杜仲和補骨脂,更是中藥世界里的明星。 第三招,也是最后一招,叫做散寒化瘀。可以說,通過上面滋補肝腎的治本之法,以及通經(jīng)活血的治標之法,患者的主要問題就已經(jīng)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了。但是,對于腰肌勞損日久的人來說,此病根深蒂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筋骨之間寒邪留置、淤濁不化的地方還是很多的。如果留下這些死角余孽,日后必然再度興風作亂。所以,我們要花大力氣做善后事宜。正因如此,我們看到了全蝎、細辛、土元、制川烏這四味藥。列位請記得,這四味藥,都是破瘀、蕩滯、活血、散寒的要藥,力道是很強大的。尤其是那制川烏和細辛,歷來還被看作有毒性。然而正是因為有很強的偏性,所以才能對頑疾產(chǎn)生很好的治療作用。所以,這最后一招,真真是秋風掃落葉之舉。    看到這里,您或許對此張經(jīng)驗方的精義有所了解了。如果您能夠在中醫(yī)師辨證指導下應用,配合藥物外敷,應該可以獲得不錯的療效。筆者撰此文,也是想告訴您,中醫(yī)中藥,有的時候并不復雜。它是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結(jié)合,是經(jīng)驗醫(yī)學的結(jié)晶,千百年來造福華夏子孫。今天的我們,應該對它深懷敬意。 末了,再把組方贅述如下—— 黃芪30克,當歸30克,川芎15克,炒杜仲30克,續(xù)斷15克,毛姜30克,補骨脂30克,全蝎10克,細辛6克,土元15克,制川烏10克,甘草10克。水煎2次混合之后,在一天之內(nèi)分做兩次服用。藥渣留好,裝入紗布袋,趁熱外敷患處。使用前需經(jīng)中醫(yī)師辨證指導,隨癥加減,定奪療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