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1.斷紅茶
原料:干姜5、當歸3、阿膠3、蒲黃3、柏葉3、紅茶3。
用法:將上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止血。
用途:嘔吐、下血。
來源:《觀聚方要補》。
672.干姜苓術(shù)茶
原料:干姜5、茯苓3、白術(shù)3、甘草3、紅茶3。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腎化氣行水。
用途:腎著之病,身重水腫、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來源:《金匱要略》。
673.干姜大黃茶
原料:干姜5、大黃1、花茶3。
用法:用200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脾清胃。
用途:寒熱互結(jié)所致胃脘痛、吞酸、噯氣、腸鳴、冷泄。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674.茴香茶
原料:茴香5、紅茶3、糖10。
用法:用200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腎散寒,和胃理氣。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腎虛腰痛;胃痛;干濕腳氣。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675.茴杏茶
原料:茴香5、杏仁3、蔥白3、花茶3。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200,泡蔥白、花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散寒。
用途:小腸(腹)氣痛不可忍。
來源:《續(xù)本事方》。
676.茴枳茶
原料:茴香5、枳殼3、花茶3。
用法:用250開水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氣。
用途:脅下疼痛。
來源:《袖珍方》。
677.茴楝茶
原料:茴香5、川楝子2、木香2、吳茱萸1、花茶3。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jīng)散寒,理氣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來源:《醫(yī)方集解》。
678.茴蒼茶
原料:茴香5、蒼耳子3、花茶3。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腫。
用途:睪丸腫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679.茴桂茶
原料:茴香5、肉桂3、花茶3。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補肝腎,散寒通經(jīng)。
用途:寒疝腹痛、睪丸偏墜或脹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680.茴椒茶
原料:茴香5、蜀椒2、花茶3。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散寒滯止痛。
用途:睪丸偏墜冷痛;睪丸鞘膜積液;腎結(jié)石、腎積水出現(xiàn)腰冷痛者。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
|
|
來自: 古道岐黃 > 《《古今藥茶1000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