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成長的基本功,我相信“起得早 + 住得近”的套餐組合, 非常有益于年輕人的發(fā)展。因為等你年紀大了的時候,想睡懶覺也會早早醒來,那時候你只能去懷念那個曾經(jīng)克服困難掙扎起床的自己了。
01 關于早起 早起是戰(zhàn)略資源。在持續(xù)行動的路上,許多人說自己沒有時間,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般而言,騰出時間做事就兩個思路。第一個是“優(yōu)化存量”,第二個是“拓寬增量”。“優(yōu)化存量”就是在現(xiàn)有的作息里調整,空出時間做事情;“拓寬增量”就是向睡眠要時間,早起就是一種形式。 對于長期散漫且無行動力的人,我認為“優(yōu)化存量”的難度要比“拓寬增量”大。白紙好畫畫,而在已有的生活節(jié)奏下改變,就像空中加油,保持穩(wěn)定且持續(xù),難度會比想象的大。 當我們工作很忙碌的時候,如果要騰出一段時間做一些事情,早起就是很主流的方式了。因為不管你再忙,早上總是可以比既定的時間再早起一點,于是你可以有一段不被打擾的時間。這段不被打擾的時間對我們非常有價值,可以讓我們和自己相處,入靜入定,容易煥發(fā)力量。當然熬夜也可以,但是第二天的關聯(lián)效應會比較大。 我用了三年的時間早起寫作,其實驗證了這一點的價值。寫作可以讓我和自己相處,在繁雜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原點,就像每天早上的儀式,可以讓生活充滿力量。 日積月累下來,寫作讓我從生活中多賺了數(shù)千小時的時間,而這些時間累積下的工作量,也讓我有長久的進步。我覺得想要成長進步的人,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自己的時間要保證,而且要加倍投入,用多換少, 這樣會走得扎實,走得穩(wěn)當。 當然會有人說早起沒精神,并以此為借口證明自己不適合早起,這些其實可以通過午休、運動和鍛煉、營養(yǎng)和飲食還有規(guī)律作息來調節(jié)。還是看你要什么了,而不是用“不適合”做借口,萬一哪天你發(fā)現(xiàn)你適合貧窮呢?是不是就放棄努力了? 02 關于住得近 “住得近”是我用三年堅守換來的一條真理,至少對我而言是真理。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有很多小伙伴為了追求舒適和價格便宜,把房子租在郊區(qū),每天地鐵通勤上班。雖然很多人認為在地鐵上也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我拒絕了這條建議,把住所選在離公司20分鐘距離的地方,騎車就能到。 于是我可以避開所有的早晚高峰,不用上擁擠的公交,也不用往人員密集的地鐵里擠。而且早上寫作完成后,騎上自行車就可以上班了。而正好我早上已經(jīng)開始工作,進入了狀態(tài),到公司后可以直接開始干活,連預熱的儀式都不需要,所以我的效率反而提高了。 其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空間上的近是最大的優(yōu)勢。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道理?,F(xiàn)代網(wǎng)絡再發(fā)達,大部分公司還是要把員工放在一個空間里,也是為了確保生產(chǎn)效果,這就是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為什么那么多的大企業(yè)要把總部放在北京?因為在北京辦事方便。道理如此簡單。 所以我根本就不相信地鐵上可以學習的鬼話,因為如果我們有那么高的學習本事,那我們的成長速度也足以讓我們在離公司更近的地方找一個住所了。有的人說離公司近的房子太貴了,一下子把工資掏空了。這是壓力,也是好處,好處就是迫使你再多做一些事情。 在我持續(xù)行動 1000 天的經(jīng)歷中,積累了許多治懶的方式,但是綜觀下來,有一種方式比較有效,那就是用人民幣來驅動。在確保自己能承受的基礎上,盡量加大自己在人民幣上的壓力,就像企業(yè)運營保持一定的負債率,其實是有利于企業(yè)健康發(fā)展的。 核心在于度,而度的把握就在于,我們自己要什么。三年前我要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所以我開始早起一點,多寫一點,于是三年后有了今天,有了這本書。那三年后我還能有什么?就要看我今天做什么。 但是作為成長的基本功,我相信“起得早 + 住得近”的套餐組合, 非常有益于年輕人的發(fā)展。因為等你年紀大了的時候,想睡懶覺也會早早醒來,那時候你只能去懷念那個曾經(jīng)克服困難掙扎起床的自己了。 █ █ 作者簡介 |
|
|
來自: 藍天下0u4mba6t > 《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