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多年前,吳國大夫伍子胥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為吳王闔閭建造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并且擁有八座水陸城門的闔閭大城。 幾經歲月滄桑的洗禮,其余七座水陸城門均毀,只有盤門得以幸存保留下來。它也是世界上唯一原址保留完好的水陸并列雙城門。 《吳地記》謂其南有蛇門盤門,因越國位于城之西南,地處已位,故在蛇門之上刻有木蛇,其首內向,象征越國臣服于吳;而盤門處辰位,取名“蟠門”。后因為其地水陸交錯,盤曲迂回而改名盤門。 古盤門由水陸兩門、甕城、城樓和兩側城垣組成,迭經二千多年間的戰(zhàn)亂,盤門城樓屢毀屢建?,F存盤門,為元末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后經明清兩代續(xù)修,現有城墻全長300多米,高5米多。 門上那塊章草匾額,是當代書家王蘧常的墨跡,“吳中鎖鑰”四個大字凸顯了盤門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城門均水陸并列,既能從陸門走車,又能從水門行船,兩道陸門兩門異向,中間部分形成長約20米的方形,亦稱甕城。古時打仗誘敵人至此,從城上放箭、墜石,猶如甕中捉鱉,可全殲入侵之敵。 城樓前方還架著三尊土炮,仿佛與樓上楹聯“古吳城闕川原壯,舊國干戈戰(zhàn)伐多”相呼應。
城樓上如今還有茶室,在茶室喝一杯茶,在城樓上望下去,還能看到遠處的吳門橋、瑞光塔。
用手觸摸斑駁的墻磚、生銹的大炮、剝了漆的木柱,感覺歲月就在手中。
有時間,你一定要來看看這座古城墻,不單是因為它的獨一無二,還要去看看歷史在它身上刻畫的痕跡。
|
|
|